花蛤苗

花蛤通常又稱雜色蛤,是貝殼類海產品,隸屬簾蛤科,學名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稱花蛤(huage)。

基本介紹

花蛤苗 遼寧稱蜆子(xianzi),山東稱蛤蜊(gala),日文名:アサリ[あさり] Asari,英文名:short necked clam。花蛤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海區,它生長迅速,養殖周期短,適應性強(廣溫、廣鹽、廣分布),離水存活時間長,是一種適合於人工高密度養殖的優良貝類,是我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莆田市下尾村花蛤養殖協會 著作權所有 抄襲必究.下尾花蛤苗供應量位居全國第一。
花蛤的形態特徵
貝殼小而薄,呈長卵圓形。殼頂稍突出,於背緣靠前方微向前彎曲。放射肋細密,位於前、後部的較粗大,與同心生長輪脈交織成布紋狀。貝殼表面的顏色、花紋變化極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組成的斑點或花紋。貝殼內面淡灰色或肉紅色,從殼頂到腹面有2~3條淺色的色帶。
花蛤苗種分類 蛤苗種類 供應月份 體長 貝苗特徵 每斤粒數 適合養殖
福建沙 , 砂粒苗 12月-2月 2mm左右
(1-4mm) 蛤苗附著後約 2 個月左右,殼長與粗砂大小相當,故得名砂粒苗。砂粒苗採收時,一般連砂帶苗一起收穫。 50000以上 土池暫養或灘涂養殖
花蛤白苗 3月-6月 5mm左右
( 4-10mm) 蛤苗附著後經半年左右,到翌年“清明”,殼長達 0.5 厘米,貝殼花紋不明顯,呈灰白色,故稱為白苗。 為我們的主要商品苗,銷往北方養殖的主要為1000-10000粒/斤 2000-20000 灘涂養殖或海區養殖
花蛤中苗 5月-8月 12mm左右
(10-16mm) 放射肋與生長線交錯成布紋狀。200-2000 灘涂養殖或蝦池混養
花蛤大苗 6月-10月 20mm左右
(16-25mm) 已具有蛤仔的基本特徵 ,還達不到收成規格 100-200 蝦池混養或灘涂養殖

花蛤的生活習性

(一)棲息環境蛤仔大多棲息在風浪較小的內灣、且有適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區,但鹽度較高的沿海島嶼和數米深的潮下帶,也偶有發現;棲息底質,以含砂量為70%~80%的砂泥灘數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灘和含泥量極少的砂地或礫石地帶,雖也有發現,但數量甚少。
(二)生活方式
蛤仔是以發達的斧足,挖掘砂泥營穴居生活的。漲潮時,升至灘面,伸出水管進行呼吸、攝食和排泄等活動;乾潮後或遇到外界刺激時,則雙殼緊閉,或依靠足的伸縮活動,退回穴底,在灘面上留下兩個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隨其個體大小、底質組成和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個體小的、底質較軟的或水溫較高的季節,穴居較淺;而個體大的、底質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則潛入較深。但總的說來,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三)對水質的要求
1.水溫:蛤仔屬於廣溫性的貝類。在自然海區中,溫在0~36℃範圍內,均能適應。當水溫為5~35℃時,生長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長最快。蛤仔的適溫上限為43℃,當水溫升至44℃時,死亡率達50%;當水溫升至45℃時,則全部死亡;而當水溫下降到0℃時,鰓纖毛停止運動,攝食停止;當水溫下降到零下2~3℃時,經3周,死亡率達10%。
2.鹽度:蛤仔對海水比重的變化,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比重為1.004~1.027時,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為1.015~1.020時生長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沒有防洪堤的內灣養殖區,常伴隨著山洪暴發而發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現象,這不僅是因為海水比重的急劇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帶來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長時間處於混濁狀態,影響了蛤仔的呼吸和攝食的緣故。
3.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為1毫克/升的海水裡,就能正常生活。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滿足蛤仔的生活需要。但若海水被嚴重污染,溶解氧含量連續處於0.5毫克/升以下達10天左右,就會導致蛤仔死亡。
4.耐乾旱能力:生活於潮間帶的蛤仔,耐乾旱能力較強,耐乾出時間與蛤仔個體的大小、氣溫高低以及是否通風等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