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貝殼堅厚,略成四角形。
兩殼極膨脹。殼頂突出,位於背緣中央略靠前方,尖端向前彎。貝殼具外皮,頂部白色,幼小個體呈淡紫色,近腹緣為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1條很_窄的邊緣。生長線明顯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貝殼內面白色,鉸合部寬大,左殼具一個分叉的主齒,右殼具有2個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齒;兩殼前、後側齒髮達均成片狀,左殼單片,一有亮雙片。外韌帶小,淡黃色;內韌帶大,黃褐色。閉殼肌痕顯明,前閉殼肌痕稍小,呈卵圓形,後閉殼肌痕稍大,近圓形,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緣。
產地、產季
我國沿海分布極廣,產量大,以遼寧、山東為最多。主要棲息於潮間帶中下區及淺海的泥沙灘中,屬廣溫廣鹽性貝類,生存適溫為0-30℃,,適鹽範圍為1.4%-3.7%。在春、秋兩季采捕一為宜,但繁殖期要禁捕。
營養價值
白蛤學名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Reeue),是我國沿海常見的底棲經濟貝類,肉細味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鮮肉中含蛋白質10.8克、脂肪1.16克、碳水化合物4.6克、鈣37毫克、磷82毫克、鐵14.2毫克、維生素A400國際單位、硫胺素0.03毫克、梳黃素0.15毫克、煙酸1.7毫克。100克乾品中含碘240微克。蛋白質中含9種人體必需胺基酸且比例適中,屬完全蛋白質。脂肪中含腦黃金主要成份DHA(二十二碳烯酸)3.3%,EPA(二十碳五烯酸)5.5%。中醫認為其肉性味鹹寒,有滋陰、利水、化痰、軟堅功能,可用於水腫、痰積、癖塊、癖瘤、崩漏、痔瘡等
藥用價值
四角蛤蜊肉味鹹寒,有滋陰、利水、化痰的功效;殼具有清熱、利濕、化痰、軟堅的作用,可治療喘咳痰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燙傷等。
食用方法
白蛤的吃法
主要是煮。吃白蛤之前,必將其養於清水,投鹽,以便其吐去腹內泥沙。清淨以後,清水煮之,略佐鹽,或直接蘸配好的調料。調料計有致美齋醬油、鎮江香醋、小磨芝麻油、蒜
蓉、蔥段、薑絲等,文蛤肉質柔軟,鮮嫩,腹內有鮮味水體。
白蛤也是可以單純做湯的。養淨白蛤,以開水燙之,貝殼展開,取出肉質,擱瓷缽里用竹木筷子鏇轉攪動,使其體內微沙脫出,再沉澱之,微沙便積澱於缽底,用其湯煮蛤肉,搓細小麵疙瘩投入,佐以蔥姜,煮成乳湯,就大白面饅頭,或千層餅,皆是可以選擇。我在墾利一直喝這種湯,心氣就悠悠然上升,不見油濁的日子裡,天空就十分晴朗。
白蛤也是可以炒的,燒熱一鍋色拉油,置文蛤鍋中,熱炒,投以乾紅辣椒、薑絲、蔥段、花椒粒以及精鹽,就可以盛起來吃了。吃炒白蛤是要連殼也吸一下,再吃肉,炒制的芳香以及比煮略老一些的白蛤肉,吃起來韌勁十足,有辣味則盡除腥氣,亦不失其鮮。
蛤蜊的做法挺多,可以炒、可以烤、可以蒸,可是一直覺得白水煮的最好吃。自然天成的美味只需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去烹飪,僅僅焯熟,僅僅一點鹽,便能將蛤蜊的美味烘托到極致。
白蛤豆腐湯材料:白蛤(青蛤、文蛤均可)500克、豆腐半盒、薑片3片、蔥花適量、鹽少量
做法:
1、提前將新鮮白蛤用淡鹽水浸泡2小時,讓其吐盡沙,洗淨待用
2、豆腐洗淨切片
3、鍋中放入足夠清水(4-5碗)和薑片燒開
4、鍋中放入豆腐煮開
5、放入白蛤加蓋大火煮至白蛤口張開
6、關火加鹽調味,放入蔥花即可
豆腐最好選擇適合做湯的韌豆腐。
蛤蜊肉:滋陰潤目,潤五臟,止消渴,軟堅散腫,利尿。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豆腐: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豆腐不足之處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胺基酸——蛋氛酸,若單獨食用,蛋白質利用率低,若搭配蛋類、肉類,便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質的利用率。
1、選鮮活白蛤若干
小竅門:把新買來的白蛤放入清水中,加少許鹽,使其吐出泥沙
2,配料為青紅椒;
3,蔥切末,蒜稍拍即可,用郫縣豆瓣醬,天津甜麵醬,料酒嗆鍋 ;
4,洗淨的白蛤用開水冒一下;
5,下鍋翻炒均勻;
6,加高湯,放配料;
7,勾芡,出鍋裝盤上席!
工藝加工
工藝流程
活白蛤 - 吐砂刺激 - 蒸煮 - 清洗 - 真空包裝 - 冷卻- 入庫
關鍵操作
吐砂刺激:目前各白蛤罐頭食品廠大多採用一定溫度(20~30℃)和鹽度(15~35‰)條件下自然吐砂。時間長、砂多,耗能、費時、效果不穩。自然吐砂時白蛤按正常呼吸頻率向外吐砂,吐砂率不高。我們採用物理刺激手段,在到性條件下,強化其呼吸頻率和強度,使其在較短時間內(12~16小時內)將體內砂料基本吐盡(餘2~3‰),達以食品級要求。
真空包裝:不少廠家採用人工裝罐,排氣後封蓋,這種方法使瓶內真空度不足,在殺菌操作中易發生跳蓋,真空度不高,致使產品合格率低下,保質期短。採用機械真空鏇蓋機操作可使合格率升至98%左右。流程中其他單元操作按罐頭食品加工常規操作即可。
蛤殼利用
蛤殼系白蛤罐頭生產中一大副產品,若不處理,將成環境公害。
蛤殼中主要成份為CaCO3,及微量Zn、Mg、P、Fe、K等,目前主要用途是將其粉碎後拌入飼料,作家畜添加劑,用量有限。若晚霞其轉化為醋酸鈣(CH3COO)2Ca•H2O,因水溶性大大增加。則可作食品鈣強化劑,目前巨人集團推出的“巨人鈣補劑”成份即醋酸鈣。
湯汁利用
白蛤蒸煮時失水產湯汁甚多,除部分作白蛤罐頭湯料外,尚可作其他水產的湯料添加劑,如蝦醬、蝦籽醬罐頭、鮑魚罐頭等調味劑。
湯汁極易腐敗,可加異維C鈉混勻並以0.1%殼聚糖復蓋湯液表層後冷藏貯存。
注意事項
這種湯用蛤蜊類的貝類都行,如青蛤、文蛤等,購買時一定要挑選活的,如果不新鮮會影響湯的口感,現在市場的貝類多為養殖,在出售過程中已經用鹽水浸泡過,所以在家不用浸泡太長時間,調味時也不用放太多鹽。
文蛤信息
概述
文蛤因其肉嫩味鮮,營養豐富,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是灘涂傳統養殖的主要貝類之一,具有面廣量大,食物鏈短,養殖成本低,投資見效快等優點。也是中國大宗出口的鮮活水產品。
文蛤地理分布較廣,是中國,朝鮮,日本常見的經濟貝類。沿海自南至北都有文蛤的足跡,其中遼寧省的蛤蜊崗和江蘇省如東縣沿海資源尤為豐富。有些海區形成最優勢的種群,資源量很大。
文蛤作為傳統中藥,蛤殼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之功效,用作病毒感染治療的輔助藥物。蛤軟體部分含有大量的胺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還含有一定量的多糖及核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特別是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較高,多食可防治慢性氣管炎,淋巴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文蛤肉具有抗突變降血糖作用,文蛤多 糖具有抗癌免疫活性。有資料表明,文蛤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臨床用於肺癌,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療效。文蛤還可用於牛磺酸的提取。
生態習性
文蛤是埋棲型貝類,多分布在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內灣的潮間帶,以及淺海區域的細沙,泥沙灘中,靠斧足的鑽掘作用有潛沙習性。棲息深度隨水溫和個體大小而異,冬季時2—3cm文蛤潛居深度為6—8cm,而4—6cm文蛤潛居深度則為12cm左右。夏季高水溫期,棲息在不到lcm深的灘涂表層,冬季水溫低,其棲息深度可達10—20cm。氣候穩定溫暖時伸縮其足作活潑運行;寒冷時則潛入沙泥中,潛泥深度一般在5—25厘米。文蛤為廣溫性半鹹水貝類,對低鹽度海水有一定的適應性,其幼苗對低相對密度海水的適應性更強些。適宜生活水溫10—30℃,適應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文蛤耐乾燥能力較強,耐乾強弱程度與溫度及個體大小有關,大個體比小個體文蛤耐陰乾能力強。文蛤是濾食軟體動物,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行呼吸與攝食。漲潮時,文蛤將出入水管伸出沙面,利用海水通過鰓小孔的機會達到呼吸與攝食的目的;退潮後,文蛤才把水管縮回殼內。文蛤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棲)硅藻為主要餌料,間或攝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幼蟲以及有機碎屑等。
文蛤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即在生長過程中除能藉助其斧足移動外,還可以通過分泌明膠質帶而隨潮流移動。移動發生的季節,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這兩個階段的大潮期的漲潮初期和退潮末期,尤以5—6月最盛。潮流停止後,移動即終止,文蛤潛入灘中,透明帶消失。
繁殖特性
文蛤雌雄異體,無性變現象,一般二年性成熟,性比1:1,成熟的性腺包圍在內臟塊周圍並延伸至足的基部,在繁殖季節用肉眼觀察性腺時可分辨雌雄,雄性性腺乳白色,雌性性腺淡黃色。兩性在外形上無第二性徵。卵沉性,圓球形,卵徑為 72-90μm,初級卵膜外有一層膠質膜,稱次級卵膜。精子頭部一邊稍凹,呈狹繭形,長約3μm。在4月份性腺未成熟之前和10月份繁殖期後性腺消退時,文蛤雌雄難以辨認,解剖性腺看不到卵子和精子的占 90%以上。文蛤懷卵量和產卵量與個體大小及外部條件有密切關係,據解剖測定一般3,4齡文蛤懷卵量為40-200萬粒,排放量為 20-40 萬粒。成熟的文蛤一年繁殖一次,但文蛤的生殖細胞是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在海水中受精孵化,變態生長。
就全國來說,文蛤繁殖期為3—9月,但海況與氣候因子變化會影響文蛤繁殖期的提前或推遲。一般來說,南方早於北方,全國文蛤繁殖期:廣西5—7月,福建,江蘇6—7月,遼寧,山東7—8月(青島5—9月)。文蛤繁殖水溫24—25。5℃,最佳水溫25℃。
繁殖方法
文蛤的全人工育苗技術在我國已有新的突破,但至今工廠化育苗尚未形成生產能力。靠工廠化育苗提供大量商品文蛤苗種,目前尚有困難。苗種來源主要依靠采捕自然苗或半人工采苗。以攔網與耙灘相結合的文蛤半人工采苗既簡便,又易操作,成本又低,這一采苗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廣。進行文蛤半人工采苗時,文蛤產卵盛期的時間和場地選擇尤為重要。據調查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渤海灣南岸文蛤產卵盛期。每隔 2-3 天對文蛤親貝性腺發育進行連續觀察,再利用浮游生物網進行海上拖網調查,每隔3—5天利用浮游生物網拖網一次,一旦發現海上大量文蛤浮游幼蟲出現,應立即進行攔網與耙灘的文蛤半人工采苗。 文蛤人工育苗所用的親貝主要來源於自然海區。一般通過人工強化培育親貝的肥滿度和性腺發育情況都比海區親貝好得多。在文蛤自然繁殖季節前,到海區選擇殼表新鮮,無損,活力強,性腺發育較好的3-4齡文蛤,放置親貝暫養池進行強化促熟培養。親貝強化促熟培養管理要求是:海水比重1.018-1.020,pH值8.3,溶解氧不低於6.8mg/L,溫度控制在26℃,每天徹底換水一次,並沖洗底質,去除排泄物,換水後投餵餌料,餌料生物量不低於50萬個藻細胞/L水體,選用的餌料生物最好是海區的油泥或人工培養的底棲硅藻。連續充氣培養。定期觀察親貝性腺發育情況,掌握好育苗的時間。 採用人工促熟,可以使親貝比海區提早成熟近2個月或更早,可以根據生產的需要控制親貝成熟時間。催產宜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進行。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物理與化學刺激相結合進行人工誘導,文蛤人工誘導的最佳方法為:陰乾(3-10小時),流水刺激(2-3 小時), 0。15-0.30‰氨海水(以市場上出售的 25%-28%分析純氨水作為100%加過濾海水配製到所需要的濃度)浸泡20—30分鐘,升溫(3-5℃),親貝的排放率可達到50%以上。發現殼頻繁開啟,再放入高於原水溫3—4℃升溫水中,在短時間內能集中獲得大量成熟卵。親貝先後開始出現排放,排放時,雄貝出水管噴射出煙霧狀淺黃色的精液,很快使水體變得混濁。雌貝從出水管排放出乳白色的卵粒或卵塊,沉澱於水底。在光學顯微鏡下,成熟的卵圓形或橢圓形,精子遊動活潑。
苗種培育
親蛤催產排放後,應儘快使卵子脫離高濃度精液的水層。使每個卵子周圍能有1—3個精子,以保證單精受精,選留沉澱較快的進行孵化。孵化用水要清潔,在水溫為24℃,比重1。018,pH8。1的環境條件下,經8小時靜水孵化,進入原腸期,逐漸上浮水中。胚胎上浮後,及時吸取上浮早且發育較為一致的幼體稀釋後繼續培育。當胚胎髮育到 D 形幼蟲階段時,進行浮游幼蟲擇優培育。選留浮游活潑,殼緣圓滑,絞合部平直,生長一致的幼蟲按一定的密度移入幼蟲培養池進行培育。幼蟲培育期間,每天觀察幼蟲的浮游,攝食和生長情況,發現異常如沉底等情況及時分析解決,沒有培養前途的一律棄去。根據幼蟲浮游期短(5—8d),變態速度快等特點,經過選留的D形幼蟲移入培育池中培育密度選擇在8-l0個/mL較為合適。幼蟲培育期間可以採用微量充氣使幼蟲分散均勻,提高水中溶氧含量等。文蛤幼苗對海水鹽度具有較廣的適應性,對低鹽度海水的忍耐性很強。但文蛤幼苗對淡水的忍耐力很弱,因此要儘可能避免文蛤幼苗與淡水的直接接觸。 幼蟲進入變態期時應及時移入幼苗培育池繼續培育。當文蛤幼蟲殼長長到約150μm時,就要注意幼蟲是否已形成初生的棒狀足。
幼體完全變態根據以下三點:①面盤完全消失;②足部形成;⑧鰓形成,鰓絲開始轉動。發現少量殼頂後期幼蟲面盤萎縮或消失,及時將其移入幼苗培養池繼續培育。由於剛變態幼蟲,下潛8-l0 d(進入稚貝期)後,開始大量分泌粘液,苗體因粘液造成殼表面粘附髒物,處理不好會影響稚貝生長和成活,甚至大量死亡。當幼體發育到稚貝期時,應及時投放處理好的細砂,砂厚為0。5-1。5cm,以滿足幼蟲進入稚貝期的生長環境,並用多次倒池來加快附著。每天換水的同時用3。8l cm潛水泵沖洗,髒物隨著虹吸管換水排除池外,稚貝培育密度應選擇50-100個/cm2較為適宜。 幼體培育期間,餌科及適宜的餌料投餵量也是關鍵的一環。當D形幼蟲消化道完全形成後,應及時投餵餌料,每天換水後投餌。文蛤苗較其它品種的投餵量低,是因為文蛤育苗時處於高溫季節,水質易壞,另外文蛤幼蟲浮游期短僅 6-8 天,相對需餌量少。前期幼蟲投餵數量控制在10萬個細胞/ml水體,後期應增加到20萬個細胞左右/ml,以免殘餘餌料引起水質變環而影響幼蟲的成活及變態。文蛤幼蟲對餌料沒有生物選擇性,只對餌料的大小具有選擇。要求選用金藻,牟氏角毛藻,扁藻等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繁殖,又比較容易培養的單細胞藻類作餌料。混合投餵對稚貝的飼育效果優於單獨投餵。
疾病防治
文蛤育苗正值夏季,水溫較高,敵害生物的防除和疾病的防治尤為重要。育苗用水須以黑暗沉澱,沙濾,紫外殺菌等方法處理,或用(5-10)×10-6濃度的漂白粉處理。培育過程中用EDTA來螯合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以0。5mg/L的土黴素防治病害,可抑制幼苗的大量繁殖,利於幼蟲發育生長。因此在幼蟲,稚貝培育期間,每天投1—2g/m3(氯黴素,新諾明,呋喃唑酮,土黴素)的抗菌素抑制細菌繁殖是必要的。當稚貝殼面附有聚縮蟲時,投2—4g/m3呋喃唑酮控制聚縮蟲的繁殖,效果較好。往餌料池內潑灑4—6g/m3青黴素,鏈黴素也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成貝養成
目前,各地文蛤養殖方式是:區域固定,一養到底,一般放養殼長1。5cm—2。5cm的文蛤苗,養殖2—4年收穫。這種養殖方法生產周期長,風險大,也不能適應文蛤不同生長期對環境的不同要求。為此,應改"一養到底"為"三級放養":即在中潮區的中部建小苗育種場,放養殼長1。5cm的貝苗,當年可長至3cm此為第一級放養;在中潮區下部建大苗育種場,放養殼長3cm的苗種,當年長至殼長4。5cm左右,此為第二級放養;在低潮區建成貝養殖場,放養殼長 4。5cm 的大苗,當年可養到殼長 6cm 以上的成貝,此為第三級放養。這三級分別由三個養殖場承擔,實行專業化管理,流水養殖,都能做到當年放養當年受益。
中藥價值
異名:花蛤(《夢溪筆淡》),黃蛤(《現代實用中藥》),圓蛤(《藥材資料彙編》),白利殼(《中藥志》)。
採集:4~10月間采捕,去肉,洗淨,曬乾。
藥材:貝殼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殼頂處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銀灰色輪紋,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澤。內面乳白色或略帶青紫,平滑,亦有光澤。質堅硬而重,斷面顯層狀。氣無,味淡。以光滑,黃白色,無泥垢者為佳。 產廣東、山東、福建、江蘇等地。本品和青蛤的貝殼,藥材通稱為海蛤殼。
炮製:文蛤:洗淨曬乾,碾碎。煅文蛤:將文蛤置無煙火上煅紅,取出放冷,碾碎。
性味:鹹,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治口渴煩熱,咳逆胸痹,瘰癧,痰核,崩漏,痔瘺。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巰》:"病屬邪熱痰結者宜之,氣虛有寒者不得用。"
選方:1、治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五兩。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匱要略》文蛤散) 2、治痰飲膠結不化,為咳逆、為胸痹者:文蛤一兩(燒存性,研極細末),姜制半夏、膽星、厚朴、陳廣皮、白芥子、於白朮、枳實各一兩(俱同麩皮拌炒)。上研為末,每早晚各服一錢,食後白湯調服。(《方脈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