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狹口蛙海南亞種

花狹口蛙海南亞種

花狹口蛙海南亞種,為無尾目、姬蛙科的其中一種,國內分布在廣東,海南。

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呈三角形,雄蛙體長60~70mm,雌蛙體長77mm左右。頭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短,吻端圓;鼓膜不顯;無犁骨齒;舌寬大,後端圓。皮膚厚,較光滑,背面有小圓疣;枕部膚溝明顯;腹麵皮膚成皺紋狀,其間有淺色疣粒;雄蛙咽喉部皮膚粗糙。前肢適中,前臂及手長不及體長之半,指端圓而不呈平切狀,關節下瘤發達;掌突3個,指間無蹼;後肢短而粗壯,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僅達肩後,左右跟部相距甚遠,脛長約為體長的1/3,趾末端略尖出,趾間僅具蹼跡;關節下瘤發達,內跖突具游離刃,外跖突平置。背面有一條鑲深色邊的棕黃色寬頻紋,從兩眼間開始,繞過眼瞼,折向體側延伸至胯部,四肢背面無橫紋,密布深棕色斑點。咽喉部藍紫色;胸腹部及四肢腹面有淺紫色雲斑。雄蛙具單咽下外聲囊;胸、腹部有厚腺體;雄性線顯著。第31~33期蝌蚪全長30mm,頭體長11mm,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67%。體形寬扁,頭部尤甚,尾肌甚發達,尾鰭較寬而薄,尾末端鈍尖;頭體背面及尾肌呈深棕色或灰棕色;尾鰭及腹部色淺,散有少量棕色小斑點。口位於吻端,無唇齒、乳突和角質頜;眼小,位於頭部兩極側,出水孔在腹面後端中線上;肛孔位於出水孔的後下方。

生境繁殖

成蛙生活于海拔10~30m海邊平原地區的土穴中;繁殖季節在5~8月,此期間雄蛙發出洪亮的鳴叫聲,音如牛吼。夜間該蛙行動遲緩,見手電筒光後鳴聲即停,手電光關後約1分鐘又開始鳴叫,捕捉後身體鼓脹近似於球形。繁殖期均可見到卵群;曾在公路旁的小靜水塘中見到蝌蚪。新成蛙體長11mm左右。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但種群數量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

廣東(沿海)、海南(文昌、海口、陵水、樂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