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灰霉病

花卉灰霉病

花卉灰霉病則是花卉生產中的常見與多發病害之一,在多種花卉的生長季節經常發生,尤其在冬春棚室內的花卉生長期間,病菌可以侵染植株地上任何部分。如果栽培管理粗放,更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花、落葉,影響開花,降低觀賞價值,對花卉品質和產量造成很大危害。

寄主及其為害症狀

花卉灰霉病的花朵花卉灰霉病的花朵

灰霉病可為害50種以上的草本、木本花卉,如:麗格海棠仙客來瓜葉菊蝴蝶蘭一品紅牡丹翠菊山茶菊花秋海棠大麗花天竺葵唐菖蒲等。灰霉病為害花卉葉片、花、花梗、葉柄以及嫩莖,也為害果實。

受害葉片往往在葉緣或葉尖處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並不斷向葉片中心擴展,濕度大時造成褐色腐爛,其上長滿灰色霉狀物;濕度低時,因花卉種類不同,病部呈褐色、淺褐色、枯黃色等乾枯狀。

花瓣上症狀也因花卉種類不同,可出現褐色、淺褐色、白色等水漬狀斑塊,繼而腐爛。嫩莖或含水量高的莖上出現褐色斑塊,溫濕度合適,病斑擴展很快,病部腐爛,枝、莖折斷或倒伏,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萎死亡,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在高溫條件下,病部長出灰色霉狀物是灰霉病在各種花卉上的共同特徵,也是該病的重要症狀。

病原菌及發生特點

病原菌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灰葡萄孢屬真菌,病部出現的灰苞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在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該菌發育溫度最高32℃,最低4℃,適宜溫度18~23℃,相對濕度要求保持90%以上。

病部所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源,溫暖、潮濕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條件。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農事操作等傳播。病菌對花器及葉片致病力較強,主要通過植株傷口侵染,也可由開敗的花器、壞死組織和表皮直接侵染引起發病。空氣濕度大時,病害發展迅速;空氣乾燥,發展緩慢,灰霉少;花盆放置過密、通風不良的溫室中發生嚴重;氮肥過多、植株組織嫩弱,發病重。

防治措施

病變的葉子病變的葉子

基質消毒,減少侵染源
無論花卉是園栽還是盆栽,均要求土壤用無病新土,或對盆土消毒,隨時清除病花、病葉、病株等殘體,並集中進行高溫堆漚或深埋。用種球、種苗種植的,種植前先剔除病株,用0.3%~0.5%的硫酸銅浸0.5h,然後水洗晾乾後再種植。

加強田間管理
定植時施足底肥,儘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增施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盆花管理要注意通風透光,花盆之間應留有充分的空間,澆水要見乾見濕,盆土不宜過濕,防止積水。大田同樣要注意植株間的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管理過程中要儘量減少植株的傷口,防止病菌侵人。

高溫控病
灰霉病菌在高於32℃條件下停止生長發育和侵染。利用這一原理,在保護地栽培中可以通過提高溫度來控制病菌的發育和侵染。一般採取上午遲放風,使大棚和溫室內溫度提高到31~33 ℃,超過33℃開始放風。如果近中午時仍在25℃以上,可以繼續放風,但下午溫度需要維持在20~25℃,降至20℃必須關閉通風口,使夜間溫度保持在15~17℃之間。如果掌握好該方法,可以起到不用藥而防治灰霉病的目的。

藥劑防治

此病的防治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應以預防為主,可以抓準時機進行葉面噴藥,也可以熏蒸、施粉塵預防病害發生。

(1)發病前和發病初期,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每15d噴施1次。

(2)發病後及時剪除病葉,並噴灑藥劑進行防治。有效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5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800倍液,50%異菌豚可濕性粉劑(撲海因)1 000~1 5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萬霉靈)1 0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這些藥劑均為保護性殺菌劑,噴藥應細緻周到。用藥時間最好在上午9時以後,並避免高溫和陰雨天氣用藥。在噴藥時,宜多種藥劑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

(3)藥劑熏煙。可選用的藥劑有45%百菌清煙劑3.75kg/hm2、3%噻菌靈煙劑50g/m3。熏煙3~4h後放風。可以在陰雨天或澆水後進行,最好在傍晚封閉風口後進行,在空氣濕度大而不適於噴灑藥液時使用效果良好。

(4)噴粉塵。有效的藥劑有5%百菌清複合粉劑、6.5%甲硫·霉威粉塵劑(萬霉靈)。9~10d噴1次,連用或與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施用量15kg/hm2。要對準植株上方噴灑,噴後要封閉棚室,施藥最好在傍晚或陰雨天發病高峰期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