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耿馬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縣城2公里。該村下轄芒蚌、芒等等6個自然村,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44人。全村國土面積8.74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8℃,年降水量1303.6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9010畝(其中:田1626畝,地7384畝),人均耕地4.99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8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35戶,共有鄉村人口1920人,其中男性1007人,女性913人。其中農業人口1920人,勞動力1293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748人,佤族95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2人,占人口總數的7.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900人,參合率82.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耿馬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耿馬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7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354戶通自來水,有51戶飲用井水;有405戶通電,有35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8%和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0戶,分別占總數的83.7%和74%。
該村到耿馬鎮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18輛,機車1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9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9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2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7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擁有教師30人,距離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縣京雲中學2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3人,其中小學生430人,中學生143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8人,少數民族黨員48人,其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副主任、文書和村民委員會委員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9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實行耿馬鎮委託代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進行村務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613畝;集體總收入0.25萬元,有固定資產209.3萬元,集體有收益收入0.25萬元。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經濟總收入132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77.44萬元,占總收入的64%;畜牧業收入214.54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出欄肉豬1850頭,肉牛580頭);漁業收入45.42萬元,占總收入的3%;林業收入18.27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17.03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12.4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4264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3人(占勞動力的6%),在雲南省內務工3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