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蚌村[雲南省潞西市五岔路鄉芒蚌村]

芒蚌村,村莊名稱。以“芒蚌村”命名的村子有:雲南省潞西市五岔路鄉芒蚌村、雲南省梁河縣勐養鎮芒蚌村、雲南省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耿馬鎮芒蚌村等。

村情概述

該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五岔路鄉,地處五岔路鄉北邊,東鄰梁子街村,南鄰五岔路村,西鄰龍江,北鄰江東大新寨,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五岔路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潞西市政府50公里。該村下轄河邊寨、外寨、大寨、芒達、紅坡、核桃窪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77人。全村國土面積26.34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甘蔗、香蕉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來源以種植茶葉、甘蔗、香蕉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0835畝(其中:田2241畝,地8594畝),人均耕地3.3畝,主要種植甘蔗、茶葉、香蕉、桔子等作物;擁有林地1433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香蕉、桔子、板僳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他面積14908.35畝。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785戶,共有鄉村人口3338人,其中男性1700人,女性1638人,農業人口3330人,勞動力186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33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1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五岔路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7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五岔路鄉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23戶,占農戶總數的73%。

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573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525人,距離五岔路鄉中學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5人,其中小學生328人,中學生197人。該村委會所屬芒達自然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雲南省潞西市五岔路鄉芒蚌村進村道路 雲南省潞西市五岔路鄉芒蚌村進村道路

該村到五岔路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0輛,拖拉機56輛,機車1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4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8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務政策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7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11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組成,有村民小組幹部28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0人。

農村經濟

2008年,經濟總收入1551萬元,其中:1、種植業收入941萬元,占總收入的67.1%;2、畜牧業收入252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出欄肉豬578頭,肉牛18頭,肉羊1頭);3、漁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1%;4、林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6%;5、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13萬元,占總收入的7%;6、工資性收入147萬元,占總收入的9%。農民人均純收入2336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占勞動力的3%),在雲南省內務工74人,到雲南省外務工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代管,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完成情況等。到2008年底,該村已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換髮工作,共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8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18.94畝;一事一議籌資額229000元,一事一議籌勞18000元(勞均10元),集體總收入6萬元,有固定資產30萬元,集體有收益收入2萬元。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