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假瘤蕨
芒刺假瘤蕨,水龍骨科植物,植株高約5-11厘米,分布於西藏地區。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芒刺假瘤蕨
- 拉丁學名:Phymatopteris cartilagineo-serrata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 亞科:隱子蕨亞科(Subfam. Crypsinoideae Nayar)
- 屬:假瘤蕨屬(Phymatopteris Pic. Serm.)
- 種:芒刺假瘤蕨
- 命名者及年代:(Ching et S. K. Wu) S. G. Lu
- 分布區域:西藏
信息
種中文名:芒刺假瘤蕨
種拉丁名:Phymatopteriscartilagineo-serrata(ChingetS.K.Wu)S.G.Lu
科中文名:水龍骨科
科拉丁名:Polypodiaceae
屬中文名:假瘤蕨屬
屬拉丁名:Phymatopteris
國內分布:產西藏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Fl.Xizang1:323.f.81:1-2.pl.10:3-4.1983]
中國植物志:6(2):199
描述
植株高約5-11厘米。根狀莖橫走,粗約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卵圓披針形,暗棕色,有光澤,
.先端漸尖,邊緣色淺並有睫毛。葉遠生;葉柄長1-4厘米,纖細,禾稈色,無毛;葉片近三角形,長4-8厘米,寬3-6厘米,羽狀深裂,基部心形;裂片1-2對,略斜向上,長1.8-3厘米,寬1-1.4厘米,頂端短漸尖或圓鈍頭,邊緣具細鋸齒,齒端伸出軟骨質的長芒刺,芒刺長達2毫米。側脈明顯,小脈不見。葉草質,兩面無毛。孢子囊群在中脈兩側各一行,靠近中脈著生。孢子表面具小瘤狀紋飾。
產 地
西藏。附生於石上,海拔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聶拉木生長習性水龍骨科·假瘤蕨屬
假瘤蕨屬 約有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亞熱帶山地。中國有47種和1變種,主產西南、華南和台灣,少數達華北和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