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達[波蘭電影]

艾達[波蘭電影]

《修女艾達》是由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執導, 阿伽塔·庫萊沙 、 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等主演的一部的波蘭劇情片。 影片以1960年代為背景,講述波蘭戰後一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艾達和她姨媽共同踏上尋親之旅的故事。影片於2013年10月25日在波蘭公映。 2014年12月13日,在第27屆歐洲電影獎上,波蘭影片《修女艾達》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以及觀眾選擇獎在內的五項大獎,成為第27屆歐洲電影獎的最大贏家。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1962年的波蘭。艾達是一名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在宣誓正式成為修女之前,她離開了修道院,去見世上剩下的唯一親人旺達。旺達告訴艾達,她是猶太人。兩名女子踏上了一段旅程,不僅將發掘屬於她們家族的悲劇,而且將找到她們自己真正的歸屬。她們開始質疑之前的信仰,質疑之前生活中所信任的一切。安娜和旺達都想繼續活下去,但是當中只有一個人能做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Wanda 阿伽塔·庫雷斯扎
Ida 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Lis 達衛德·奧格羅德尼克
Singer 尤安娜‧庫立克
Szymon Jerzy Trela
Feliks Adam Szyszkowski
Mother Superior Halina Skoczynska
Kaska Dorota Kuduk
Bronia Natalia Lagiewczyk
Marysia Afrodyta Weselak
Barman Mariusz Jakus
Waitress Izabella Dabrowska
Policeman Artur Janusiak
Neighbour Anna Grzeszczak
Father Andrew Jan Wociech Porado..
Official Konstanty Szwemberg
Prosecutor Pawel Burczyk
Wanda's Lover Artur Majewski
Pianist Krzysztof Brzezinski
Bass Player Piotr Sadul
Guitarist Lukasz Jerzykowski
Drummer Artur Mostowy
Man in Bar (uncredited) Marek Kasprzyk

職員表

製作人Ewa Puszczynska、Eric Abraham、Piotr Dzieciol、Sofie Wanting Hassing、Christian Falkenberg Husum、Magdalena Malisz
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副導演(助理)Grzegorz Debowski、Marcin Mayzel、Viktor Mentlewicz、Mariusz Wlodarski
編劇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麗貝卡·倫科維茨
攝影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配樂Kristian Eidnes Andersen
剪輯Jaroslaw Kaminski
藝術指導Marcel Slawinski、Katarzyna Sobanska-Strzalkowska
服裝設計Ola Staszko、Agata Winska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角色介紹

艾達[波蘭電影] 艾達[波蘭電影]
艾達 演員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艾達是一名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在宣誓正式成為修女之前,她離開了修道院,去見世上剩下的唯一親人旺達。旺達告訴她,她是猶太人,雙親死於二戰。倆人由此展開了一次追尋艾達死去雙親的旅程。
艾達[波蘭電影] 艾達[波蘭電影]
旺達 演員阿伽塔·庫雷斯扎
旺達是艾達的姨媽,紅色政權的法官,在她這兒是共產主義無神論和猶太宗教的矛盾,於是旺達表現出一種對信仰的不屑一顧,成了徹頭徹尾的享樂主義者,性生活十分隨便。在陪同艾達尋找到了艾達雙親的遺骸後,回到城裡的旺達精神愈發抑鬱,最終跳樓自殺。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扮演安娜的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是一名大學生,此前從沒有過任何表演經歷。

•丹麥作曲家Kristian Eidnes Andersen為影片譜寫配樂,但他的音樂最終在片中使用的很少,大部分時間我們聽到的是巴赫的作品。

•導演苦於一直找不到適合扮演安娜的女演員,他發動朋友看到合適的人選就偷拍些照片帶給他。最終,一個朋友在café里遇到了阿伽塔·庫雷斯扎,拍了她的照片,並且說服她去參加試鏡。

•儘管在片中飾演一名虔誠的修女,現實中的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是一個實打實的無神論者。

•影片的攝影導演Ryszard Lenczewski中途撒手走人,導演帕夫利克夫斯基失望地表示再也不會同此人合作。而之後接替攝影師工作的是助理攝影師盧卡斯·扎爾。

獲獎記錄

屆次獎項獲獎人
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里薩德·列克維斯基、盧卡斯·扎爾
最佳外語片(獲獎) 
2015年第72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015年第30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國際電影(獲獎)
2014年第27屆歐洲電影獎觀眾選擇獎(獲獎) 
最佳影片(獲獎) 
最佳導演(獲獎)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最佳攝影(獲獎)里薩德·列克維斯基、盧卡斯·扎爾
最佳編劇(獲獎)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麗貝卡·倫科維茨
EFA評審會大獎,最佳攝影里薩德·列克維斯基、盧卡斯·扎爾
最佳女演員(提名)阿伽塔·庫雷斯扎
最佳女演員(提名)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2014年第5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2014年第13屆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獲獎)里薩德·列克維斯基、盧卡斯·扎爾
最佳外語片(獲獎) 
2014年第4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 
最佳女配角(獲獎)阿伽塔-庫雷斯扎
2013年第3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獲獎) 
2013年第57屆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獲獎) 
2014年第80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部分情節源自導演的親身經歷。他的母親是一名天主教徒,父親是猶太人,他直到歲數很大的時候才得知自己的祖母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去世的。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Opus Film [波蘭]Phoenix Film Investments [丹麥]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發行公司
StraDa FilmsEurimages
CinéartDanish Film Institute
Frenetic FilmsCity of Lodz
Memento FilmsCanal+ Polska
Music Box FilmsPhoenix Film Poland
ParthenosPolski Instytut Sztuki Filmowej
SolobanPortobello Pictures
CDI FilmsArsenal Filmverleih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波蘭Poland2013年10月25日
美國USA2013年8月30日 (Telluride Film Festival)
波蘭Poland2013年9月11日 (Gdynia Polish Film Festival)
英國UK2013年10月13日 (London Film Festival)
波蘭Poland2013年10月15日 (Warsaw Film Festival)
希臘Greece2013年11月8日 (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France2013年11月23日 (Kinopolska Film Festival)
義大利Italy2013年11月24日 (Torino Film Festival)
法國France2013年12月15日 (Les Arc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摩洛哥Morocco2013年 (Marrakes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France2014年1月17日 (Angers Film Festival)
美國USA2014年1月23日 (New York Jewish Film Festival)
荷蘭Netherlands2014年1月23日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法國France2014年2月12日
比利時Belgium2014年2月12日
瑞士Switzerland2014年2月19日 (French speaking region)
英國UK2014年2月25日 (Glasgow Film Festival)
塞爾維亞共和國Serbia2014年3月4日 (Belgrade Film Festival)
義大利Italy2014年3月13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4年3月20日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Vilnius)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14年3月25日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蘭Netherlands2014年3月27日
    西班牙Spain 2014年3月28日 (limited)
      美國USA 2014年4月6日 (RiverRu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德國Germany2014年4月10日
        挪威Norway2014年4月11日
        瑞士Switzerland 2014年4月17日 (German speaking region)
          美國USA 2014年4月21日 (Nashville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4年4月30日(Montclair Film Festival)
              美國USA2014年5月2日
              美國USA 2014年5月16日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阿根廷Argentina2014年6月26日
                日本Japan2014年8月2日
                丹麥Denmark2014年9月4日
                愛爾蘭Ireland2014年9月26日
                英國UK2014年9月26日
                瑞典Sweden2014年10月24日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以1960年代為背景的東歐藝術電影,而且是黑白片,通常意味著冗長、深沉以及沒什麼精彩的故事情節可言,波蘭導演保利克斯基的《艾達》一上來就擁有這些催眠元素,似乎少了很多觀眾緣,的確,這是一部節奏緩慢、風格克制並且氣氛壓抑的電影,講的是波蘭戰後一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艾達和她姨媽共同踏上尋親之旅的故事,沒有大時代和大人物,定位很普通,但卻有以小見大的野心,背後是波蘭人在戰後社會主義階段的信仰危機和歷史創傷。影片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優美的黑白攝影,對光線的處理十分典雅考究,構圖則極為風格化,經常將人物置於畫面的一角,造成一種切割的感覺,這種畫面中大片留白的做法正對應了再故事中“留白”的帶給主人公永久傷痛的歷史。( 網易娛樂評 )

                影片最大的特色,是黑白影像。像一張張輕薄的版畫,黑沉白重,紋路銳利,呈在一張清晰的紙上。從頭到尾都是冬天,微冷寒濕的天氣里,深灰的柏油路微微有光,如同剛下過一場讓人哈出寒氣的小雨。空氣的濕冷奇異地透出銀幕,讓人回到某種天氣下,鼻頭酸涼,手抄在口袋,身體偶隨微風打起寒顫的,那些觸手可及的冬天。鄉間公路兩旁永恆的冬林,灰灰黑黑的剪影,被老華沙轎車的輪胎聲碾過。曠野獨有的,落葉和柴燼混合的味道,瀰漫四散。每一幀畫面,都是二戰後那些攝影大師的孤獨鏡像。影像的精簡,使得人物和環境的一筆一畫變得細而深,正如背景音的消減,讓近乎寂靜的沙沙聲,冬日樹枝上偶然叫起的雀子,都得以被聽見。所有人性的蒼涼,救贖的無望,生與苦,殘酷與悲愴,慢慢迴蕩,心靈最灰暗的塵埃,在黯淡下來的光里兀自飛翔。影片在故事和色彩的完美配合下,形成了一種奇特的透明感。這種透明並非明燦的,而是始終處於某種灰度中的清晰、精密,無言、無垠,任人思量。( 大眾網評 )

                影片畫面的構圖,每一幀都極為講究,明暗的對比,以及始終處於畫框三分之一以下的人物,製造出大量的視覺空白,更增添荒涼之感。配合鏡頭風格,影片的敘事也走著簡約的路線,情節基本依靠畫面而非對白推動。不過,面對內容的沉重,極簡的風格還是多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編劇的深刻讓位於視覺效果的完美,影片嘗試著通過個體生命片段四兩撥千斤地回溯歷史,卻一不小心,讓歷史止步於精美的畫面之前。影片之輕,終究還是沒能托起歷史之重。( 21世紀經濟報導柳鶯評)

                《星球大戰》中的人物(2)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集中使用了最先進的高科技電腦及數字製作手段,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它對宇宙中各種星系、文明、生物的描述,它所創造的各種奇形怪狀的外星人與太空飛行器,它所表現的波瀾壯闊的太空場景和星球大戰場面,超出常人所思,非一般科學技術所能表現,不能不說是一種夢幻般的視覺奇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