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飾)在納粹占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裡,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阿德里安·布勞迪 |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 | |
艾米麗雅·福克斯 | 多蘿塔 | |
愛德·斯托帕德 | 亨里克 | |
托馬斯·克萊舒曼 | 威廉·霍森菲爾 | |
米喬·贊布羅斯基 | Jurek | |
Maureen Lipman | Mother | |
弗蘭克·芬萊 | Father | |
Jessica Kate Meyer | Halina | |
Julia Rayner | Regina | |
Wanja Mues | SS Slapping Father | |
Richard Ridings | Mr. Lipa | |
Nomi Sharron | Feather Woman | |
Anthony Milner | Man Waiting to Cross | |
Lucy Skeaping | Street Musician(as Lucie Skeaping) | |
Roddy Skeaping | Street Musician | |
Ben Harlan | Street Musician | |
Thomas Lawincky | Schutzpolizei(as Thomas Lawinky) | |
Roy Smiles | Itzak Heller | |
Joachim Paul Assböck | Schutzpolizei | |
Paul Bradley | Yehuda | |
Daniel Caltagirone | Majorek | |
Andrzej Blumenfeld | Benek | |
Darian Wawer | Child at the Wall | |
澤比紐·扎馬洲斯基 | Customer with Coins | |
Lejb Fogelman | Customer with Coins | |
Detlev von Wangenheim | SS Officer(as Detlev Von Wangenheim) | |
Popeck | Rubenstein(as Popek) | |
Zofia Czerwinska | Woman with Soup | |
Emilio Fernandez | The Soup Snatcher | |
Udo Kroschwald | Schultz | |
Uwe Rathsam | SS Shooting the Woman | |
喬安娜·布羅茲克 | Woman Shot in the Head | |
Katarzyna Bargielowska | Wailing Woman | |
瑪雅·奧絲塔澤斯卡 | Woman with Child | |
John Bennett | Dr. Ehrlich | |
Cyril Shaps | Mr. Grün | |
Wojciech Smolarz | Boy with Sweets | |
Lech Mackiewicz | Fellow Worker | |
Ruth Platt | Janina | |
Frank-Michael Köbe | SS Shooting Benek(as Frank Michael Köbe) | |
Torsten Flach | Zig Zag | |
Peter Rappenglück | SS Making a Speech | |
Ronan Vibert | Janina's Husband | |
Krzysztof Pieczynski | Gebczynski | |
Katarzyna Figura | Neighbour | |
Valentine Pelka | Dorota's Husband | |
安德魯·蒂曼 | Szalas | |
Tom Strauss | Dr. Luczak | |
Cezary Kosinski | Lednicki | |
Pawel Burczyk | Polish Workman | |
Nina Franoszek | Polish Woman | |
Jerzy Góralczyk | as Jerzy Goralczyk) | |
John Keogh | Polish Officer | |
Dmitri Leshchenko | Russian Soldier(as Dymitr Leszczenko) | |
Rafal Mohr | Schutzpolizei | |
Andrzej Pieczynski | Prisoner | |
Morgane Polanski | Girl | |
Maurycy Zylber | German Film Crew | |
Rafal Dajbor | Soldier(uncredited) | |
Anna Gryszka | Woman in Ghetto(uncredited) | |
Adrian Hood | Piano Buyer(uncredited) | |
Ryszard Kluge | Jew Working on the Bulding Site(uncredited) | |
Maciej Kowalewski | SS Officer(uncredited) | |
Ireneusz Machnicki | SS Officer(uncredited) | |
帕威·馬拉欣斯基 | Man in Ghetto(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羅伯特·本穆薩、Timothy Burrill、Daniel Champagnon、Gene Gutowski、Henning Molfenter、羅曼·波蘭斯基、Lew Rywin、阿蘭·薩德、Rainer Schaper |
導演 | 羅曼·波蘭斯基 |
副導演(助理) | Ewa Brodzka、Zbigniew Gruz、Weronika Migon、Ralph Remstedt、Oliver Schnug、Marcin Szczerbic |
編劇 | 羅納德·哈伍德、Wladyslaw Szpilman |
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配樂 | 沃伊切赫·基拉爾 |
剪輯 | Hervé de Luze |
選角導演 | Celestia Fox |
藝術指導 | 艾倫·斯達斯基 |
美術設計 | Nenad Pecur |
服裝設計 | Anna B. Sheppard |
視覺特效 | Christian Künstler |
布景師 | Wieslawa Chojkowska; Gabriele Wolff |
[以上信息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序號 | 專輯曲目 |
01 |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sharp minor, KK Anh.Ia/6 (doubtful) |
02 | Nocturno for piano in E minor, Op. 72, CT 126 |
03 |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minor, Op. 48/1, CT 120 |
04 | Ballade for piano No. 2 in F major, Op. 38, CT 3 (Four Ballades) |
05 | Ballade for piano No. 1 in G minor, Op. 23, CT 2 (Four Ballades) |
06 | Waltz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34/2, CT 208 |
07 | Prelude for piano No. 4 in E minor, Op. 28/4, CT 169 |
08 |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Introduction to the Grande Polonaise) |
09 |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Grande Polonaise in E flat major. Molto allegro |
10 | The Pianist, film score 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 |
11 | Mazurka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17/4, CT 63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阿德里安為了演這個角色,將房子、車子都賣掉,隻身到法國拍片,在拍片的七八周內,每天要練四個小時的鋼琴,而且為了符合角色形象還要節食,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他,減去三十公斤,體重最後只剩六十一公斤。
•有個男人在街上等候過馬路的時候,抱怨在猶太區竟然建了一條非猶太人街道,這個聲音正是羅曼·波蘭斯基的。
•在倫敦超過一千四百位男演員為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角色試鏡,導演都很不滿意,最終羅曼·波蘭斯基找到了演員阿德里安,就在巴黎他們兩人第一次會面的時候,波蘭斯基就認為他是最佳人選。
•這是第一部獲得愷撒最佳電影大獎(法國國家電影獎項)而沒有任何一句法語在其中的電影 [6]。
穿幫鏡頭
•德國軍官打開豆子布袋的刺刀並不是德國貨,看起來應該是土耳其樣式1890年的刺刀。
•當席皮爾曼被告之,必須離開他第一次躲藏的公寓時,他的頭髮髮型是分開的並且分別掛在臉的兩側。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他坐下來吸菸,他的頭髮全部往後梳著沒有分開。
•在碟子被打碎後,席皮爾曼不得不離開他第一次躲藏的地方,在他臉上有著很明顯的鬍子茬。然而,在接下來的場景他到達多羅塔家後,他的鬍子已經颳得很乾淨了。
•在片尾結束的時候,席皮爾曼正在演奏,鋼琴的商標顯示是"Steinway & Sons",這是一個現代樣式的,出產時間應該是在1990年代。
•當席皮爾曼穿過橋上的時候,同樣的一個戴著眼鏡的臨時演員先後在兩個鏡頭中兩次同他身邊經過 [6]。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頒獎典禮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2002年 | 第55屆坎城電影節 | 金棕櫚獎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2003年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獎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獲獎 |
最佳改編劇本 | 羅納德·哈伍德 | 獲獎 | ||
最佳電影剪輯 | Hervé de Luze | 提名 | ||
最佳服裝設計 | Anna B. Sheppard | 提名 | ||
最佳導演獎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鋼琴師》 | 提名 | ||
第60屆美國金球獎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鋼琴師》 | 提名 | ||
第15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導演 | 羅曼·波蘭斯基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獲獎 | ||
最佳影片 | 《鋼琴家》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第5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大衛·林恩導演獎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
最佳電影音樂 | 沃伊切赫·基拉爾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鋼琴家》 | 獲獎 |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Jean-MarieBlondel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羅納德·哈伍德 | 提名 | ||
第28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導演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
最佳製作設計 | 艾倫·斯達斯基 | 獲獎 | ||
最佳男演員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獲獎 | ||
最佳音效 | Jean-MarieBlondel | 獲獎 | ||
最佳影片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
最佳配樂 | 沃伊切赫·基拉爾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獲獎 | ||
第47屆大衛獎 | 最佳外國影片 | 《鋼琴家》 | 獲獎 |
幕後製作
關於故事
《鋼琴家》根據符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席皮爾曼是20世紀30年代納粹占領時期,在波蘭電台和咖啡廳圈子中非常著名的鋼琴家。1939年9月,當華沙遭受野蠻轟炸時,波蘭電台沒有了播音員的聲音,只有一個年輕鋼琴家彈奏著蕭邦的夜曲。六年之後,廣播恢復,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是同一位鋼琴家——席皮爾曼。其間席皮爾曼逃脫了去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命運,而是流落在華沙街頭,在猶太人聚居區掙扎求存,用琴聲撫慰每天生活在恐懼中的同胞。在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德國軍官的幫助下,席皮爾曼終於等到了納粹被趕走的那一天,而那個軍官自己卻死於戰俘營。
關於電影
導演波蘭斯基有過與該片類似的經歷,他的父母也均被抓入納粹集中營,母親不幸死於其中。少年時期的波蘭斯基即是在該片所描述的環境中到處流浪成長起來的。在該片中有幾處鏡頭都與其經歷相關。如被納粹處死的女人奇怪扭曲的身體,曾是波蘭斯基親眼所見;猶太人藏身之處的黑色窗戶,是波蘭斯基的親身經歷;席皮爾曼的生存箴言“走路,不要跑”(Walk,don'trun)是當年波蘭斯基的父親親口告誡兒子的話。
關於演員
美國男演員阿德里安·布洛蒂談到自己揣摩鋼琴師一角的經過時稱,自己是在倫敦的報紙上看到此片的廣告去應徵,選角的條件是要會彈鋼琴,阿德里安·布洛蒂本來就會彈琴,在大學還上過鋼琴課,沒想到居然有機會擔任此片的主角。阿德里安·布洛蒂表示,自己是勒緊了褲帶來扮演瓦拉迪斯勞的。他認為該片的本性讓他覺得有巨大的責任要演好這個角色。導演讓阿德里安·布洛蒂餓一段時間,堅持要他減掉大量的體重,那樣他們就可以從那幾場餓肚子的戲開始拍。而那位令瓦拉迪斯勞得以生存的德國軍官由德國演員托馬斯·克萊茲曼扮演。對於他在該片裡的表演,他認為得益於波蘭斯基的許多幫助。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R.P. Productions | 7. Bac Films [法國] | 13. Filmförderungsanstalt (FFA) [德國] |
2. Heritage Films [波蘭] | 8. Canal+ Polska [波蘭] | 14. Beverly Detroit [美國] |
3. Studio Babelsberg [德國] | 9. Telewizja Polska (TVP) | 15. Interscope Communications [美國] |
4. Runteam Ltd. [英國] | 10. Agencja Produkcji Filmowej | 16. Mainstream S.A. |
5. 法國第4電視台 [法國] | 11. Filmboard Berlin-Brandenburg (FBB) | |
6. Studio Canal [法國] | 12. FilmFernsehFonds Bayern [德國]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法國 | 2002年9月25日 | 瑞士 | 2002年10月10日 |
中國香港 | 2003年3月20日 | 希臘 | 2002年10月19日 |
比利時 | 2002年9月25日 | 德國 | 2002年10月24日 |
俄羅斯 | 2002年6月24日 | 義大利 | 2002年10月25日 |
波蘭 | 2002年9月6日 | 奧地利 | 2002年10月25日 |
西班牙 | 2002年9月26日 | 日本 | 2002年11月1日 |
以色列 | 2002年10月3日 | 荷蘭 | 2002年11月28日 |
巴西 | 2002年10月8日 | 美國 | 2002年12月4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影片的鏡頭清醒而體貼入微,它輕輕撫摩鋼琴師憂鬱的面龐,緊張關注著滿街的屍首,冷靜旁觀生命在瞬間破碎。生命如此甜美,又如此脆弱。影片當中纏繞著許多令人難忘的場景,流轉著一幕幕真實的存在主義生死劇。(《南京晨報》評)
波蘭斯基在整部電影中,都很克制,幾乎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是非觀念極其含蓄的表達之中,重現了真實的二戰猶太史。唯一的情感宣洩,便是那首廢墟上的鋼琴曲,用音樂的力量,將電影推向了高潮。(騰訊娛樂評)
該片中,斯皮爾曼雖然在各種朋友、陌生人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死裡逃生,但在那群人里,人性並不都是單純的、偉大的。《鋼琴家》所展示的是,在只剩下恐怖、孤獨和本能的“亂世”里的眾生相,環境究竟如何塑造人,讓人獲得成長或者扭曲,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像。而更可貴的是,影片鏡頭極度冷靜、客觀,迴避了所有控訴和煽情。(《中國科學報》評)
羅曼·波蘭斯基使用一種殘酷的方式製造節奏。他先來一點悲慘的東西,跟著再展示一點惡劣環境中的人性,然後再來點更慘的。甚至直到該片的結尾,波蘭斯基也不肯溫暖一下。在波蘭斯基看來,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滅絕人性的地方,所謂人性,只是天知道什麼時候靈光一現,也當不得真。(網易娛樂評)
《鋼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把所有這些都遠遠地放到了布景深處,只留下一個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獨自踟躕。尤其是當這個生命還被賦予“鋼琴家”的身份時,整部電影就更具深意了。在該片的開頭,瓦拉迪斯勞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鍵上縱情舞蹈,從此刻開始,觀眾便已得知這位形容日漸消瘦的鋼琴家即將在該片中受盡苦難。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切事件如觀眾預料地發生。瓦拉迪斯勞的家庭在戰爭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難的畫卷在他的周圍展開,所幸關鍵時刻總有貴人相助,他幾次三番經歷險境又從中逃脫。當整個華沙毀滅之後,他成為廢墟上惟一站立的人。不過,導演波蘭斯基太急於把自己的感覺傳達給觀眾了,從而忽視了必要的鋪墊和氣氛。在該片中,觀眾還沒有進入狀態,銀幕上的災難已經一幕幕呈現。這會讓聽眾不知道陷入災難的是誰,因此對他們的同情,最多只能限於一般意義上的人道。總的來說,波蘭斯基想把他的震撼傳達給聽眾,但是他太急躁了。(人民網評)
《鋼琴師》的人物眾多,在戰爭中表現出各種行為,深刻表現了人性在戰爭中的複雜表現。戰爭摧毀了世界,但人性的複雜和變化都在這種絕境中凸顯出來。(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