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菊

艾菊

菊蒿,別名:艾菊,拉丁文名:Tanacetum vulgare L. 菊科、菊蒿屬多年生草本,莖常無毛:無營養短枝。莖生葉多數,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裂片卵形、線狀披針形、斜三角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有淺齒或半裂呈三回羽狀分裂,羽軸有節齒;葉綠或淡綠色,有極稀疏毛,下部莖生葉有長柄,中上部莖生葉無柄。頭狀花序排成稠密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草質,邊緣白或淺褐色窄膜質,先端膜質擴大,外層卵狀披針形,中內層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部小花管狀,冠緣淺齒裂。花果期6-8月。莖及頭狀花序含殺蟲物質,可作殺蟲劑。

基本信息

簡介

(圖)艾菊艾菊
高可達90厘米,羽狀葉暗綠色。頭狀花序亮黃色,廣泛分布於野草地中。氣味芬芳濃郁,葉片有點苦澀。也可用作調料。大量食用可能會有毒害;葉和花晾乾後可作茶。艾菊的特殊芳香可以驅趕蚊蟲。

名稱:艾菊

毒性:5級

地域:歐洲美洲

性質:常綠,所有部位有毒

症狀:驚厥,白沫,痙攣,瞳孔放大,腎臟衰竭,死亡

發作時間:幾小時

解毒:洗胃

注意:可以殺死寄生蟲,促使流產

建議:在中世紀,是巫術的重要工具其它——槲寄生(聖誕裝飾物,門上懸掛的有紅色小果實的),白色蛇根草等都有一定的毒性,請小心使用 花語:艾菊象徵和平。

形態特徵

(圖)艾菊艾菊
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僅上部有分枝,有極稀疏的單毛,但通常光滑無毛。莖葉多數,全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達25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全裂,側裂片達12對;二回為深裂,二回裂片卵形、線狀披針形、斜三角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全緣或有淺齒或為半裂而賦於葉為三回羽狀分裂羽軸有節齒。下部莖葉有長柄,中上部莖葉無柄。葉全部綠色或淡綠色,有極稀疏的毛或幾無毛。頭狀花序多數(10-20個)在莖枝頂端排成稠密的傘房或復傘房花序。總苞直徑5-13毫米。總苞片3層,草質。外層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中內層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4毫米。全部苞片邊緣白色或淺褐色狹膜質,頂端膜質擴大。全部小花管狀,邊緣雌花比兩性花小。瘦果長1.2-2毫米。冠狀冠毛長0.1-0.4毫米,冠緣淺齒裂。花果期6-8月。

生長習性

(圖)艾菊艾菊

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寒性較差,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應覆土護根,以利越冬。種子發芽困難,芽率低,播前套用30℃溫水浸種8-12小時,並搓去表面黏膜。苗床一定要注意整細整平,播後覆少量細土,並蓋地膜保溫保濕。當幼苗長至6-8片真葉時即可移栽,盆栽、地栽均可。緩苗後主莖高15厘米時摘心,促發側枝株高30厘米時即可採收

用途特徵

特殊的芳香以及開成串的小花,可是古時戀人們用來代表「至死不渝」的象徵!強烈的香氣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聽說能增強記憶力,並且能治療頭痛和偏頭痛.雖然生於地中海沿岸,但他能適應極惡劣的天候環境,但是他最喜歡的氣候,還是溫暖通風日照充足的環境,以及排水良好的鹼性沙質壤土,夏天避免傾盆大雨以及強烈太陽的直射.可用種子與扦插法繁殖,但種子發芽率較低,通常在秋季以扦插做繁殖.除了藍花外,尚有粉紅花及白色等花色品種.

葉片味道與檸檬味道相似,具有香甜可口的味道,常被用於製作花露水、香醋時的材料,可擦於皮膚上具有防蚊防蠅的效果。葉常被歐洲人拿來泡茶飲用,有益腸胃健康,並驅除孩童體內的寄生蟲葉可放於洗澡水泡澡,增進血液循環,置於枕頭中並可治療失眠。 它是世界著名的香料植物。其株型優美,花色迷人,全株具有濃烈香氣,既有觀賞價值,又可美化、香化環境,還能驅逐蚊蠅。濃郁的芳香氣味能使人神清氣爽,具有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調節人體情緒的作用。精油常使用在皮膚外用上,它能有效刺激血液及呼吸循環、幫助肌肉復生、鎮痛。可使用於皮膚的醫療套用.

栽培要點

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有利生長。種子直播,每穴3-5粒,株高5CM時須疏苗,以利生長。株高30CM時可撒肥料,讓葉子及莖幹充分生長,因特殊葉形及特殊需要銀色色彩,近年來常被花藝老師拿來作花材。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寒性較差,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應覆土護根,以利越冬。種子發芽困難,芽率低,播前套用30℃溫水浸種8-12小時,並搓去表面黏膜。苗床一定要注意整細整平,播後覆少量細土,並蓋地膜保溫保濕。當幼苗長至6-8片真葉時即可移栽,盆栽、地栽均可。緩苗後主莖高15厘米時摘心,促發側枝株高30厘米時即可採收

歷史故事

(圖)艾菊艾菊

艾菊原產於歐洲,開起花來金黃一片,去蒸霞蔚。除了壯觀和充滿活力,艾菊的藥用價值也極高,頗受人們的喜愛,於是逐漸被移植到了美國、南美洲澳洲等地 。

但是不久,移值艾菊的人們吃驚地發現,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於艾菊我繁殖能力無比強大,它迅速侵吞了大量沃土,如果局勢失控,當地的其他植物可能會失去生存的機會;另外艾菊,體內含有吡咯烷生物鹼,毒殺了當地不少無辜的牲畜。就這樣,當初的“俏佳人”變成了如今的生態“侵略者”。

不過,已經不可能把它統統趕回“老家”去,然而留下來卻一籌莫展。無奈之下,人們向專家尋求兩全其美的良策。專家的建議雖然不可思議,人們還是照做了,一絲一這一毫不敢馬虎。很快,人們又驚喜地發現,霸道強悍的艾菊重新變得俏麗可愛,它既能溫順地生長於當地,滿足人們審美和藥用的需要,又能跟其他生物和平共處,以往被艾菊侵害的植物也恢復了生長 。

原來,專家的良策是:既然愛艾菊,那么就連它的天敵一起愛吧。人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引進了葡萄伯天敵——紅蛾和葉甲殼蟲。這兩種天敵都以艾菊的葉子為美食,它們跟艾菊的葉子相互制約和依存的“冤家”。

經過艾菊帶來的這場風波,人們開始明白:一個地方移植一種外來植物外來生物,就必須考慮連同它的天敵一起接受——這真是一個充滿奧妙、誕生奇蹟的生態規律。

其實,這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同樣適合於我們人類和生活。比如愛一個人,需要連同對方的缺點一起愛;比如享受生活的甜蜜幸福,需要連同人生的痛苦和不幸福,需要連同人生的痛苦和不幸一起承受;比如和諧和社會,需要各種利益和力量相互制約、平衡和監督。

生日花

(圖)艾菊艾菊

八月二十三日生日花:艾菊(tansy)花 語:和藹可親(Charm)

艾菊分布的範圍很廣,就緯度來看-從地中海到北極圈;就經度來說-從歐洲至西伯利亞。它的蹤跡幾乎遍及全世界,算是一種適應力很強的植物。因此,它的花語就是-和藹可親。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誕生的人,人緣很好,即使和陌生人在一起,也能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個性隨和、親切,只不過比較無法和特定的朋友發展更深一層的感情 ,以致於談起戀愛來恐怕困難重重!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後,在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聖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於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於南歐地區,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竟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