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色彩寫生》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宋長青,1963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美術學科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藝訂設計和建築學等專業美術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並始終堅持藝術創作。
油畫《歡度佳節》入選《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1997年),並被台灣山美術館收藏;壁畫作品《中國走進新時代》入選《首屆全國壁畫大展》(2004年)並獲佳作獎,還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4年)。
教學論文《藝術設計專業美術基礎課教學探索》刊登於《裝飾》(2004年第1期)、《關於藝術設計美術基礎課改革與實踐》刊登於《北方工業大學教改文集》(第二輯)(海洋出版社2004年版)、《美術鑑賞課的教學探索》刊登於《北方工業大學教改方集》(第一輯)(海洋出版社2002年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色彩的基礎知識和原理
一、繪事色彩學的基本辭彙
二、色彩的變化規律和觀察方法
三、色彩寫生的工具
四、色彩寫生的再認識
第二章 靜物寫生(一)
一、簡單靜物組合
二、複雜靜物的組合
第三章 景物寫生(二)
一、不同質感物體的複雜組合
二、多種形態物體的隨意擺放
第四章 人像寫生
一、頭像寫生
二、半身像寫生
第五章 風景寫生
一、不同色調的風景寫生
二、深入的描繪
三、主觀的表達
後記
後記
我在藝術設計和建築學這類專業中從事美術基礎課教學已有15年了,這當中確實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在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工作,對於我來說是第一次,我既感到非常榮幸,也感到責任重大,生怕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耽誤無數電視機前的莘莘學子。我懷著惶恐的心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點滴經驗呈現給廣大學生和專家,我深知教材中的不當之處一定很多.我懇請大家指正,因為您的寶貴意見不只對我,也是對於無數學子和電視教育的關愛。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教材中涉及的學生作業都是北方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的作品,這些作品一方面展現了學生們的才華和勤奮,另一方面也凝聚T教師們的心血。這些教師是我的同事:張立、蘇旭光、段建偉,還有外聘老師張利。我們共同研討。使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也向他們為我提供眾多的作業成果深表謝意。另外,其他同事孫靜遠、喬遷、姜蕊、王輝也提供了學生作業,孫靜遠老師還為該教材所有作業和圖片進行拍照,工作量之大、態度之熱情是可想而知的。當然.我還要感謝這些作品的作者們!
我還要感謝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師範部唐應山老師對我的信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來繼文老師的努力,促成了這本教材的出版,在此一併深深致謝!
序言
我們在此進行的是廣播電視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美術基礎課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美術基礎教學中始終存在著如何將基礎教學與專業設計教學之間進行有機銜接和結合這一課題,在此我們的觀點非常明確:首先,應當尋找共同點,我們認為在基礎教學和專業設計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它們都作為視覺的造型藝術,在畫面構成、色彩運用、材質肌理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之處。其次,應當進一步去看它們的區別,基礎教學研究的是造型藝術的諸多表現語言,而專業設計是為某一類形態做指向性更加明確的設計,在專業設計中還是要運用和基礎繪畫中相同的諸多語言形式。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應該從更高的視點、以更寬闊的視野,去做富有創新精神的勞動,並以此去看待藝術的、繪畫的、設計的諸多因素。在此前提下,素描課和色彩課的教學就不是簡單技能的培訓,也不能只當成繪畫基礎訓練。我們要在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設計意識.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沒有創造性的勞動毫無意義,挖掘自身的創造性潛能,才會使自己的勞功更具價值。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意識,是因為素描、色彩是繪畫訓練,畢竟不是設計。但繪畫和設計之間有很多共同點,我們培養的又是設計人才,因此在基礎繪畫訓練中尋找兩者的相同之處,融合進設計因素,所以稱其為“設計意識”
藝術是人類的精神產品,藝術的發展是隨著人們認識觀念的變化而發展的。正像赫伯特里德在《現代繪畫簡史》中所說:“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於視覺方式的歷史,關於人類觀看世界所採取的各種不同方法的歷史。”藝術的發展因民族風俗、地理環境、政治制度、文化思潮、宗教信仰等不同的差異,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形成今天的局面,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至今人們在對藝術深度的挖掘和對廣度的開拓上不斷有更新的認識,使藝術的形態更加多樣化。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也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不斷縮小,人們正經歷著迅速發展、變化多端的多彩世界。這就是我們所身處世界範圍內社會的、文化的大背景。
我們引導學生以縱橫相交、以大觀小、以小映大的觀點看待藝術。縱,即以人類從遠古以來至現代的文明史為主線,其中包含文化和美術;橫,即以當今整個世界、人類社會的生存狀況、觀念意識為背景。要以巨觀的、文明的、文化的、藝術的、美術的角度去看問題;以自己的作品為點,折射出更多的、更大的內涵容量。以藝術形態的多元化為基礎去理解,從深度挖掘和廣度開拓上去創造新的藝術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