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徊

秦漢前,績溪縣伏嶺鎮百姓為“鎮山驅虎”而興起舞徊,以其祈求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寧。 明代中期,伏嶺村定於每年正月十五為舞徊日,歷時活動三天。 至今,伏嶺村的舞徊活動仍正常開展。

申報單位:宣城市績溪縣
秦漢前,績溪縣伏嶺鎮百姓為“鎮山驅虎”而興起舞徊,以其祈求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寧。歷經漫長的年代後,相沿成俗
南宋後,伏嶺村人口繁衍,村莊人口興旺,人們更重視舞徊活動,還造了一個“徊”字予以定名。同時由村中長老定了一套舞徊程式,世代相傳。許多百姓還把“徊”作為圖騰掛於住宅庭堂供奉。
明代中期,伏嶺村定於每年正月十五為舞徊日,歷時活動三天。是夜,村民與遠近趕來的參觀者齊集村頭河灘祭壇,面對大鄣山雞鳴尖處的怪石群燒起木柴火堆,兩壯漢披著用彩布製成的勇猛神徊出場,繞火堆領舞,隨後村民手執油松火把、杉木火把、乾竹火把和葵花禾桿火把間摻於鑼鼓隊、硝銃手、燃放鞭炮人員、鋼叉長予隊、木棒隊伍之間邊行邊舞徊的表演動作狂放,在鼓樂鞭炮聲和吶喊聲中作出吃草、喝水、跳躍、狂朴、翻滾、撕咬等動作。隨行隊伍各作自由表演,齊聲吶喊“追打趕殺”聲,旁觀者也呼吼助威,心情展現與山間凶獅示威、豐猛的場面。在祭壇狂舞一番之後,“神徊”領隊繞村熱烈巡遊一圈以示驅除村中邪氣,保護村寨安寧。十六日、十七日神徊還在村中街巷巡舞全村歡慶驅邪消災的勝利,戶家必在門前燃放鞭炮以示敬徊,大戶人家迎回鞭炮燃久放不看書挽留神徊在門前長舞不離,以兆福祉久長。從此,舞徊被伏嶺百姓視為神聖的活動,舞徊被賦予鎮邪除惡,保地方平安、祥和之意。
至今,伏嶺村的舞徊活動仍正常開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