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關於舒茨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二、國內關於舒茨的研究現狀及其不足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舒茨的“生平情景”
第一節 舒茨所生活的時代
一、新康德主義對於實證主義的批判
二、韋伯和齊美爾對於社會學研究對象的重新界定
三、維也納大學的傳統及其影響
第二節 舒茨的“生平情景”
一、舒茨的家庭及對其影響
二、兩次戰爭對舒茨的影響
三、舒茨的朋友群體及對其影響
四、二元的存在狀態及對其影響
第三章 舒茨思想的多重來源
第一節 韋伯的引導以及最初的嘗試
一、對於韋伯的興趣
二、最初的學術嘗試
第二節 柏格森之橋
一、走向柏格森
二、柏格森之橋
三、柏格森階段的收穫和影響
四、柏格森之橋的斷裂
第三節 以現象學為工具
一、胡塞爾的現象學對舒茨理論的啟發和貢獻
二、胡塞爾對舒茨的持續影響
第四節 舒茨思想的其他來源
一、舍勒的影響和啟發
二、普萊斯納的人類學
三、舒茨與符號互動論的聯繫
第四章 舒茨現象學社會學理論的構成
第一節 現象學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範圍
一、現象學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
二、舒茨現象學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 舒茨的行動理論及其評價
一、舒茨對於韋伯“社會行動”理論的批判
二、舒茨關於“社會行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對於舒茨行動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生活世界及其結構
一、生活世界的含義
二、生活世界的結構
三、生活世界的社會學:批評及其影響
第四節 生活世界中知識的來源、構成和分配
一、知識庫存、關聯性與類型化
二、知識的社會起源
三、知識的社會分配
四、舒茨對於知識社會學的貢獻及影響
第五章 舒茨現象學社會學套用理論的構成
第一節 研究視角的轉換
第二節 舒茨對於文學文本的現象學社會學分析
一、三種文學藝術形式及分析的維度
二、文學藝術作品內的社會關係
三、“唐·吉珂德”與多重實在
四、舒茨關於“文學的微觀社會學”理論及其意義
第三節 舒茨的音樂社會學思想
一、音樂的本質及其特徵
二、音樂知識的社會起源
三、音樂內社會關係的構成
四、音樂內社會關係的實質
第六章 舒茨的社會科學方法論
第一節 舒茨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本立場
一、方法論的個體主義和主觀主義的立場
二、對待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基本態度
第二節 理解的方法
一、舒茨對於理解方法的理解、運用和發展
二、作為一種方法的理解
第三節 社會科學的兩級構想及“傀儡”模型
一、社會科學的兩級構想及其重要性
二、“傀儡”模型的建構及其意義
第四節 社會科學的三個假定及存在的問題
一、三個假定的提出及其內容
二、適當性假定的含義及其意義
三、適當性假定之對話體的特徵
四、科學與社會性的兩重矛盾
第五節 對於舒茨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評價
第七章 舒茨理論的貢獻、局限與影響
第一節 對舒茨理論的總體評價:貢獻與局限
第二節 舒茨理論對其後社會學界的影響
一、舒茨對於華格納的影響
二、舒茨對於伯格和勒克曼的影響
三、舒茨對於加芬克爾的影響
四、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89~1959年),在國內學術界還被翻譯為“許志”、“許茨”、“舒茲”等,奧地利社會學家,師從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米塞斯等人。深得胡塞爾的賞識。1932年,出版《社會世界的意義構造》(後又被翻譯為《社會世界的現象學》),這標誌著現象學社會學的誕生。1939年舒茨移居美國,進一步發展了他的現象學社會學理論。1959年,舒茨因身體狀況惡化不幸去世,享年僅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