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會[詞語]

舊社會[詞語]
舊社會[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們所謂的“舊社會”,是指以“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為社會兩大階級的“農業社會”或者“鄉村社會”,這種社會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歷史了,一直延續到20世紀40年代末。

基本信息

舊社會

關於舊社會

舊社會與“新社會”相對,與舊中國涵義類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近代常用政治詞語。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或中共在當地建政)為界,是時間標記上“他們/我們”、“敵/我”截然兩分的政治學裁斷。此前是反動、壓迫、黑暗、剝削、醜陋、愚昧、災難、恐怖、不義,此後是進步、解放、光明、福利、美好、文明、幸福、和平、正義……一是天堂,一是地獄。

魯迅就是當時一個愛戴人民的傑出人物。

狹義地說

狹義地說,舊社會指1949年(或新中國建國以前)以前的國民黨統治。

廣義地說

廣義地說,還指1949年以前的整個社會歷史,包括北洋政府、清朝乃至更久遠的古代,等等,或稱舊時代。

使用

舊社會[詞語] 舊社會[詞語]

該詞起源於中共建政的同時,一直到2000年都在使用。但在文革時期,把它的意識形態內涵發揮到了極致。

什麼是舊社會

從表面看,它僅僅是一個歷史的時間劃分、標記,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話語內容。時間標記的技術外衣,掩蓋了它把政治合法性放到括弧里懸置起來的內在過程,作為自明的概念前提來使用;抹去了證明的必要。雖然,所有政權的合法性,都既與它的得來(過去)相關,也與它的運轉(現狀)相關。但這一標記輕而易舉地用現實存在否定了合理性追問,阻斷、拒絕了所有對當下政治的質疑、批評,在“他們/我們”、“敵/我”的裁斷高度面前,所有質疑、批評都被政治化了,都有與前政權同流合污、與人民為敵的嫌疑。因為在新舊社會背面,橫亘著的是民眾性仇恨和緊張。

舊社會[詞語] 舊社會[詞語]

因此在它前面冠以“萬惡的”粘合“萬惡的舊社會”已經成為固定詞組。另一個固定詞組是“新舊社會兩重天”。它們高頻率的反覆使用,自然內化了人們對官方意識形態附加涵義的認同,使之成為一種無意識,不知不覺驅動人們的認知模式。況且還有一整套憶苦思甜(新舊社會對比、憶苦飯)教育制度運作,強化、鞏固其觀念體系。

雖然戒毒、禁賭、關閉妓院、打擊會道門等雷厲風行的社會改造取得了驚人成功,但由“舊社會”一詞造成的觀念斷裂(一次比一次激進的近代革命到此達於登峰造極)、禁止卻誘發了一系列誤區:既然它指稱的社會呈現出整體反動性,那么在這個社會得勢的統治階級成員,就應該被進行專政打入另冊,不能講人道、行仁政(鎮反、肅反和屢次運動對歷史反革命清算),缺乏積極的社會氛圍、建設性的全民和解;對服務於它的政府人員(哪怕做技術的都稱偽人員)、律師、報人、教師等知識分子,都視為舊人員而犯有原罪,思想感情、立場觀點甚至學術技能都是有問題的,伴隨不斷運動的世界觀改造成為他們的畢生功課;大多數起源於西方的人文科學如法學、經濟學(包括金融學和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從中央到地方宗教事務部門全被撤消)、美學、性學都被一竿子打死,宣判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說,系科被撤消(北京政法學院等法律教育機構一律被撤消),教授被轉行,學說被批判,圖書被封存;超越階級界限、粘合力極強且擁有自治權的民間中層組織(武訓興辦的義學是它的組成部分之一),被當成封建性的族權——宗族(又稱為氏族)加以取締……

因掃蕩舊社會的道德優越感激發起來的樂觀主義、發展焦慮,助長了經濟制度改造和建設方面對一大二公、計畫的信賴,臣服於蘇聯工業化模式的推動下,犧牲農業(重、輕、農),藉助強勁行政力量的命令式社會動員(就業率超常)獲得極大效率,但反經濟規律的窮過渡、大躍進、大煉鋼鐵、過度密植、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割資本主義尾巴、高積累……卻是災難性的。由於生活在“美麗新世界”,“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這箇舊社會復辟的可怕預言對人們的恐嚇,一方面使他們盲目信賴現實政治及其宣傳,一方面使他們對被判為敵對勢力的人充滿盲目仇恨(哪怕並不了解他的罪行),成為一種合法傷害權。

後文革時期以至2000年代的口語裡雖然仍保留了該詞,但使用頻率已經大大下降,作為時間標記的功能還有,原有意識形態涵義還沉睡著,只是隨著階級鬥爭氣氛淡化(沒有完全失效),它的控訴色彩、政治正確的成分都日漸稀薄。以調侃語氣使用“舊社會”的也出現了:面對婚姻市場成本上升的人懷戀“舊社會”的早婚、多妻、女性柔順;重慶九龍坡鳳中路餐館拿它為名以廣招徠;詛咒村幹部惡霸、腐敗的對比說舊社會地主的節儉;低收入階層埋怨消費物價飛漲就像舊社會;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