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墨五記

《舊墨五記》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是作者“舊墨記”書系的第四部。 這本屬於“文學家”叢書的《舊墨記》,用張愛玲的話來說是“於我們親”。 其中,《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一書,被評選入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之列。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舊墨五記
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方繼孝
作品體裁:文集

內容簡介

《舊墨五記》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是作者“舊墨記”書系的第四部。作者以他對前賢的熟悉,娓娓講述了魯迅、周作人、徐志摩、老舍等數十位文學家的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歷,並且穿插著文壇的許多掌故逸聞,文簡義豐,曉暢可讀。書中配合敘述,仿真了作者所珍藏的眾多文學家的墨跡近百件,紙墨如舊,神采燦然。

作品賞析

信札寫作不同於其他題裁的寫作,由於作者手中握有確鑿的物證,那么“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就有嚴格的自律,絕不能逮著什麼寫什麼。基本的原則是“揚善隱惡”,尤其是涉及寫信者或收信者個人名譽或隱私的內容就不能寫。
這本屬於“文學家”叢書的《舊墨記》,用張愛玲的話來說是“於我們親”。之所以親,是因為書中的這些人物都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魯迅、陳獨秀、周作人、柳亞子、劉半農、郭沫若、張恨水茅盾郁達夫林語堂葉聖陶徐志摩朱自清老舍俞平伯冰心巴金錢鍾書等等,總計一百位。但作者從書札這個角度來講述這些卓越作家的某一件小事,卻是讀者完全不熟悉的另一面。而且,該書也會不斷修正讀者固有的某些成見。作者展示的“舊墨”也不僅限於書札一門,實寄封、批文、簽名本圖書、題詞、便條、製版憑單、發稿單等舉凡帶字的一紙一片,皆作為歷史的邊角料而給予開發使用。專業研究者反而不易接觸到這些零紙碎片,他們只對宏大主題有興趣。 
《舊墨記》屬於多功能的文化讀物,給予讀者多項選擇。讀《舊墨記》也可以有多種讀法。當書法讀,讀者可以從中欣賞到前輩學人的優秀書法;當收藏史的片段讀,亦無不可;當現代文學史料讀,讀者可以利用作者免費提供的史料線索為自己的研究提供旁證。在《陳翔鶴對古典文學研究的貢獻》一篇中,作者提供了一張陳翔鶴親筆寫的公函(《文學研究集刊》編輯部致人民文學出版社函),事由是,陳翔鶴主編的《文學研究集刊》第一冊出版之後,“我們也因失察而至內部送書始被發現”,被發現的是:“發現其中吳世昌的《殘本脂評〈石頭記〉的底本及其年代》中提及的‘柳存仁’(見《文學研究集刊》232頁),又名‘柳雨生’,是大漢奸周佛海的部下,是個漢奸文人,日偽時期出席過東京和南京召開的大東亞會議;負責過漢奸刊物《瘋雨曇》的主編,抗戰勝利後逃往香港。”“根據以上情況,我們認為在文中提及‘柳存仁’,會產生不良政治影響,我們要求將《文學研究集刊》暫停發行。”由於有陳翔鶴的親筆在,讀者便可知,這純粹就是“杯弓蛇影”。
作者曾舉辦過私藏書札的公開展覽,有些藏品收進書里,仍是那么搶人眼目,這要歸功於現代的印刷技藝。早年間鄭逸梅收藏的書札也出過一本書,但印刷的效果卻很差。這一百位文人中有幾位本身即以書法聞名,譬如沈尹默、郭沫若、茅盾、俞平伯、沈從文、柳亞子。另外,夏丏尊、王統照、周揚、謝六逸的字也極其出色。不過,大多數文人的字是很不工整的,連起碼的整齊劃一也談不上。書里有關稿酬的論述有四處,涉及葉聖陶、胡風、郁達夫、張恨水,他們平時在稿酬問題上是保持沉默的。他們都不如魯迅,也不如郁達夫那樣敢於像包括侵占個人利益(如稿酬)在內的一切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作鬥爭。葉聖陶提倡的是“不取稿酬”(詳見《葉聖陶自動不取稿酬書》),這種看法有著當時的時代背景,但在現代社會卻不應該提倡。因為稿酬是作家維持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是作家社會地位和個人尊嚴的物質體現;作家的勞動除了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也需要得到自己的尊重,需要人們肯定其價值。但如果將稿酬捐獻給公益事業則又是另一種態度,前提是屬於作家自己的利益應該由自己來支配,也就是應先“取回稿酬”。
《舊墨五記》收錄的信札手稿里隱藏著十分豐富和生動的文化史信息,每一件手稿都是世間孤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方繼孝,1954年生,北京人,名人手跡鑑藏家。北京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多年致力於收藏中國近現代名人手跡,並潛心名人信札的研究,發表論文二百餘篇。編著有《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名人墨跡》(合著)、《字字珍藏——名人信札的收藏與鑑賞》(合著)、《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舊墨二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舊墨三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陳獨秀先生遺稿》、《碎錦零箋》等。其中,《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一書,被評選入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之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