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舊世界群像Obrazystaréhosveta導演:DusanHanák(杜桑·哈那克)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Czechoslovakia
語言:捷克斯洛伐克語/捷克語
上映日期:1989-09-08
又名:PicturesoftheOldWorld、老年世界群像
劇情簡介
捷克斯洛伐克1972年影像大師杜桑·哈那克執導的一部黑白紀錄片,是其電影生涯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也是捷克電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拍攝完成後,因其主題過於灰暗,關注鄉村中命運悲慘、失去勞動力的老人,無法通過捷克電影局的審查。捷克文化部長、詩人MiroslavValek出面挽救了該片,將其更名為《舊世界群像》而轉移了審查的壓力。這部紀錄片的靈感來自馬汀馬倫克拍攝的老年人物肖像攝影。看似奇特的人物常隱藏著悲劇性的命運,他們因為貧窮、自私、疾病或老邁而頻頻掙扎,卻又同時對抗著這世界。
獲獎情況
1989年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特別提及獎影評
《永遠無法忘卻的銘記》作者:烈雪、HotSnow
《舊世界群像》,拍的很成功,感覺沉重之餘,震撼非常。尤其是影片的黑白兩色的記錄風格、相片式的定格個性突出、老人的體貌細節特寫及片中穿插的真實採訪,讓我至今難以忘卻。原因想必便是,影片確實是抓住了現象的本真,它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對客體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它更是拍攝主體的對客體現象的“發現”與闡釋。
影片所記錄的客體,當然是那些老人。老人的生活,也正如影片的整體風格那樣,灰白、暗淡、沒有色彩。也許,他們“生活”的全部意義便只在於“生存”。他們心中或許存在不同的信念與堅持,但他們的狀態卻表現為一致的“虛無”,或如農村知識分子對加加林、對“第二宇宙速度”的表層“精緻”,或如雙腿殘廢的老人日復一日飼養家畜的深層“粗糙”。他們所謂的“笑聲”、所謂的“快樂”,在我看來,只不過是當時一種強顏歡笑的狀態。
影片播映一段時間後,我有注意到,拍攝者,似乎想表現各種各樣的老人的生活。他拍了病人、退伍軍人、妓女、殘疾人、農民、農村知識分子、小買賣人、能工巧匠(那套音樂裝置的製作者)等等類型的人,當然一定是老人。我期待著出現一生活富裕的老人,但到結尾,還是沒有。所以,我終於明白了,拍攝者其實並不是在“表現”老人的生活,而是在“發現”舊世界的一種共同的狀態——聯繫影片的拍攝背景,就可以知道,那就是社會主義的狀態,“布拉格之春”後的一種狀態。
不止如此,老人的物質生活蒼涼之餘,他們的精神世界更為蒼白。片中穿插的採訪,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老人回答時,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但他們都有幾秒鐘的遲疑和困頓,也有老者躊躇後直言“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看來問的很突然,但這個問題也同樣意外的展示出當時老人一致的蒼鄙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回答,遲疑、生澀、雷同;他們的描述、比方,蒼白、無味;他們的表情,有點誇張,更有些強顏。所有這些,無疑便是舊世界的節奏脈絡。
最後,悄然死寂的黑夜,突然驚現嬰兒的清脆響亮的哭啼聲,預示著舊世界後,新世界的誕生。我們期待天亮的同時,導演拍攝者,真實的記錄下了黑夜。我們期待光明,但我們不該忘記黑暗,此片恰好成為我們永遠無法忘卻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