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初期的辦學主體為興隆農場。1994年興隆鄉政府成立,由興隆鄉政府接管,直到2002年底,興隆中學走過了15年的鄉辦農村國中的歷程。2003年初,因興隆鄉政府改制為興盛街道辦事處,興隆中學由興隆台區政府接管,成為區屬城市初級中學。學校建校時沒有獨立校址,只有三棟在興隆台區第一國小院內搭建的臨時活動板房作為教室和辦公室。只有初一年級三個教學班,有學生128人,教師17人。經過17年的發展,現在學校占地面積26668平米,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有28個教學班,學生1496人。在崗教師9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4人,中學一級教師45人,中學二級教師32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43人,本科在學的教師42人,學歷合格率達到了100%。建校17年來,學校堅持以魏書生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明德修身,勤學廣才,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校訓倡導下,努力創建“文明、團結、勤奮、自強”的優良校風。使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先後有3022名優秀畢業生從興隆中學走向了社會或升入上級學校,並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他們聰明才智,為社會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做貢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們的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也得到鍛鍊和提高。教師獲得區級以上榮譽獎勵158人次,獲市級以上業務獎勵(含優質課、說課、自製教具等)103人次,獲市級以上優秀論文210篇。學校獲省級榮譽6項,市級獎勵5項,區級獎勵12項。使學校的辦學水平連續七年躋身盤錦市國中一類學校行列。追求科學的學校管理。興隆中學雖然四易校長,多次變動領導幹部,但學校的管理者都能夠堅持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懈地追求實踐民主科學的管理理念,使管理逐步完成向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民主化、人性化的轉變。回顧學校的管理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實行全員崗位目標責任制。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學校對所有的工作崗位實行定崗、定職、定責、定目標,使每名教職工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事業心和責任心。二是實行全員量化考核制。以事實為依據,用數據說話。從1998開始學校對教職工的工作業績進行了全面量化考核,並將量化考核結果與教職工的評優、晉職、評先進及結構工資掛鈎,全面引進了激勵機制。三是實行崗位調整和聘用聘任制。從1999年上半年開始,學校實行學期教職工分工小調整,學年大調整的崗位調整機制,最佳化教師隊伍。並分別在2000年和2003年依據興隆台區政府檔案,試行了教職工聘用聘任制;還在2004年暑期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8名優秀教師充實學校的骨幹教師隊伍。四是實行動態結構工資制。在前面三個階段的基礎上,學校在1999年下半年開始實行動態結構工資制。分為班主任津貼,教學工作量津貼,教學質量津貼三部分,依據量化考核結果,差額發放,真正實現了“多勞、優勞多得”的分配機制。在完成法治化的過程中學校先後出台了八大類120項規章制度,並在充分反覆實踐的基礎上,於1999年10月彙編成20餘萬字的《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手冊》。實現了“事事有章可依,人人有章可循”。構建優秀的教師隊伍。“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學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決定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採取自身培養提高和對外聘用優秀教師相結合的辦法。教師的培養一是修鍊師德。通過學習感悟,制度規範獎懲激勵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三德”修養。二是開展教科研活動。堅持多年每周一節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每周二節的集體教研課。每學期都要安排上好學科帶頭人的觀摩課,骨幹教師的示範課,組內教學研討課和青年教師匯報課,研究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實踐“三段六步”等新教學模式,鼓勵教師撰寫教科研論文,已有210篇論文獲市級以上優秀論文。要求教師參加科研課題研究,學校先後承擔了市級以上科研課9項,有54名教師參加了課題研究,並有了3項課題已順利通過結題驗收,獲科研成果獎。三是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法培訓,每學年舉行一次教師繼續教育考試;經常安排教師外出學習;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96名教師中獲本科學歷的43人,本科在讀的42人,合計占教師總數的88.5%。有市級學科帶人7人,區級學科帶頭人5人,校級以上骨幹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穩步提高的教育教學質量。特殊的辦學背景決定了興隆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面對許多的不利因素,總的概括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校底子薄。因為學校辦學的前15年是鄉辦普通農村國中,學校的起點是很低的,教師隊伍不夠理想,辦學條件也較差,需要一個逐步積累提高的過程。二是學生基礎差。學生來自多所國小,成份很複雜,且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國小,從學生的行為習慣到文化課基礎都有較多的問題。三是學生的親職教育薄弱。學生家長95%為進城農民工或從事個體商販,且有20%左右的學生屬於單親家庭。由於學生家長整日起早貪晚為生活勞祿,加之文化素質低,沒有或不能對孩子進行正常的親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處於不聞不問狀態,甚至連學生生活都照顧不上,學生教育完全依賴學校教育。四是學生居住環境負面影響大。絕大多數的學生家庭都居住在城鄉結合部,環境髒亂差,居住人員成分複雜,有許多不健康因素,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有很大的消極影響,這些不利因素決定了要想取得與其它學校相同的教育教學成績,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代價。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從品德教育入手,從’七個一分鐘”做起,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確立了“時時勤學習,天天有進步,周周得紅旗,月月獲獎勵”的激勵教育機制,堅持對學生的紀律、衛生、學習進行周評比,對學生綜合素質月評化。用完善的規章制度規範學生的言行。學校在2004年編輯了60餘萬字的《國中生思想道德建設手冊》,為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提供了良好的豐富的教育素材。二是強化理想前途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提高第三課程對學生影響力,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魏書生老師提出的“培養學生十二個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學校制定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實施細則》,細心安排,嚴格要求,經常督促檢查,學校還在2002年編輯了《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一書,作為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輔助用書。堅持從起始年級做起,從每一學科做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適用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建校以來共培養了3022名優秀畢業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升入了理想的上一級學校,從2001年起每年的升學率都在80%以上。2001年的李山山同學中考列市8名;2002年的劉月梅同學中考列市第5名,有2名同學進入市前20名;2003年鄧川寧、王美霞2名同學中考並列第3名,與第1名僅著1分,有3名同學進入市前20名。近幾年的學科知識競賽也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辦學條件
學校1988年建校時,沒有自己獨立的校址,搭建在區第一國小院內三棟臨時活動板房就是學校的全部資產。1994年興隆鄉政府征地40畝作為學校用地,同年建成兩棟教學樓;在1996年又建一棟綜合樓,在2003年又建一棟高質量彩板房補充教室的不足。學校建築面積達到6100平方米。學校的理、化、生實驗室到1998年底達到省級實驗室建設一類標準,可同開出26組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開出率均達到了100%,並被省教育廳評為“實驗教學先進學校”。學校圖書室藏書達到26000餘冊,1999年被評為“遼寧省中國小圖書室建設先進學校”。2001年學校裝備了2個微機室,1個多媒體電教室,2003年和2004年又先後在初三年段的8個教室裝備了多媒體教學器材,並裝備了1個電子備課室。學校的計算機達到135台。現在初三年級完全實現電子備課和多媒體教學。學校的辦學條件正向“雙高普九”學校邁進。依據學校走過的發展歷程和前瞻學校的未來發展遠景,興隆中學已經完成了“建校、創業、發展”的一期發展階段,現在正進入“鞏固、提高、最佳化”的二期發展階段,並在可預見的未來2—3年內完成二期發展目標,進入以“跨越、振興、強校”為標誌的三期發展階段,最終跨入盤錦市名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