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境內洞廟河、前葦塘、南雙洞、半壁山、壽王墳等地出土的文物考證,興隆境內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群居。挖掘遺址證實,大多屬內地人移居於此,歷史上稱為紅山文化系統。
殷商(約公元前16-11世紀),為孤竹國領地。
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滅商後,這裡是周王朝召公的諸侯國——燕的地域。
春秋時代,屬無終國。戰國時期,屬燕國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後,興隆境域東部屬右北平郡,西部屬漁陽郡。
公元前207年,這裡被匈奴勢力吞併,為冒頓單于領屬,為匈奴右地。
西漢(前206-公元25年),漢承秦制,實行郡國並行之制。漢武帝時(前140年),興隆屬右北平郡的俊靡縣。
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漢出兵擊潰匈奴冒頓單于後,興隆西部歸屬幽州刺史部漁陽郡,東南部為俊靡縣、令支縣。
東漢(25-220年),興隆屬右北平郡的俊靡縣。
三國(220-265年)興隆為魏國右北平郡的俊靡縣。
西晉(265-316年),西晉統一後,仍為三級政權,行郡國並行制。興隆屬北平郡(治所徐無,今遵化西),後改屬燕國。鹹年初併入北平郡改隸,後又還隸。
東晉(317-420年),興隆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魏的幽州漁陽郡。
南北朝(420-580年),興隆屬安州(治所在燕樂,今隆化縣境內)的安樂郡(治所在安市,今密雲縣境內)。
隋代(581-618年),改州為郡。興隆屬漁陽郡(治所在無終,今天津市薊縣境內),分別由無終、密雲二縣管轄。
唐代(618-907年),武德元年(618年),高開道取隋北平郡,進占漁陽郡,自稱燕王,改元始興,建都漁陽,興隆屬燕國轄。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以民少吏多,改革其弊,大加並省。因山川形便,分全國為十道,道下設州。興隆西部屬河北道檀州,南部屬薊州,北部歸屬燕樂、漁陽二縣地,歸奚饒樂都督府轄。
五代十國(907-960年)初,興隆屬後梁。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滅後梁、燕,於魏州稱帝,興隆為幽州、檀、媯州分轄。契丹天顯十一年(936年)十一月,契丹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割幽、薊、檀、媯等十六州給契丹,興隆隨之歸契丹。契丹稱遼國後,西南部為南京道(治所在宛平,今北京)析津府,東北部屬中京道轄。分別由遵化、密雲、漁陽三縣轄。
北宋、遼時代(960-1127年),宋真宗在澶淵郡與遼訂立和約——澶淵之盟,雙方以白溝為界,興隆地屬遼國南京通析津府。
金皇統元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簽訂和約——紹興和議,雙方以淮水中流為界,興隆地屬金國中都路薊州。
元朝時代(1279-1368年),興隆北屬興州(開平),南屬薊州,西屬檀州。
明朝時代(1368-1644年),興隆南部為京師順天府薊州轄,東部歸遵化縣、遷安縣轄,西部歸密雲縣轄。
清朝時代(1644-1911年),興隆歸直隸省順天府轄,東部屬承德府轄,南部為遷安、遵化、薊縣轄,西部歸密雲縣轄。順治十八年(1661年),遵化縣馬蘭峪始建皇陵後,興隆大部分境域被劃為“後龍風水”禁區,由馬蘭鎮總兵管轄。
民國4年(1915年)3月,興隆“後龍風水”禁區開禁,歸京兆特別區遵化縣轄。民國9年(1920年)10月,為京兆特別區薊縣轄。民國10年(1921年)秋,復歸遵化縣轄。民國19年(1930年)3月,遵化縣政府以興隆“地處邊鄙,鞭長莫及”為由,呈報河北省民政廳,申請建興隆縣。當年8月,河北省政府批准設立興隆縣。自此,興隆縣正式置縣。民國22年(1933年)4月21日,日軍占領興隆。7月1日,興隆劃為偽熱河省承德縣轄,建立偽承德縣興隆辦事處。民國27年(1938年)1月,撤銷偽興隆辦事處,恢復興隆縣制,建立偽興隆縣公署。
民國27年(1938年)6月17日,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鄧華)率部解放興隆。7月,在興隆縣與鄰縣的邊緣地帶組建興(隆)灤(平)豐(寧)、承(德)興(隆)平(泉)聯合縣。
民國29年(1940年)2月,建立遷(安)遵(化)興(隆)聯合縣。4月,建立薊(縣)平(谷)密(雲)聯合縣。11月,建立薊(縣)寶(坻)三(河)和平(谷)密(雲)興(隆)聯合縣。民國30年(1941年)12月,建立承(德)灤(平)興(隆)聯合縣。民國32年(1943年)7月,建立承(德)青(龍)遵(化)聯合縣和薊(縣)遵(化)興(隆)聯合縣。民國33年(1944年)3月,建立承(德)興(隆)和青(龍)平(泉)兩個聯合縣級。
民國34年(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各抗日聯合縣撤銷,恢復興隆縣建制。民國38年(1949年)3月,興隆隸屬熱河省轄。
1956年1月,熱河省撤銷,興隆劃歸河北省承德專署轄。1960年5月,承德專署與承德市合併,興隆由承德市轄。1961年5月,恢復承德專署,興隆復歸承德專署轄。1993年7月,撤銷承德地區行署,實行地市合併,興隆隸屬承德市轄。
行政區劃
興隆縣轄9個鎮、11個鄉,290個行政村。
9個鎮是:興隆鎮(轄29個行政村)、孤山子鎮(轄8個行政村)、藍旗營鎮(轄14個行政村)、半壁山鎮(轄22個行政村)、平安堡鎮(轄13個行政村)、北營房鎮(轄10個行政村)、六道河鎮(轄20個行政村)、掛蘭峪鎮(轄13個行政村)、青松嶺鎮(原茅山鎮,轄12個行政村))。
13個鄉是:霧靈山鄉(轄24個行政村)、大杖子鄉(轄20個行政村)、蘑菇峪鄉(轄22個行政村)、三道河鄉(轄18個行政村)、安子嶺鄉(轄10個行政村)、大水泉鄉(轄14個行政村)、李家營鄉(原下台子鄉,轄7個行政村)、陡子峪鄉(轄7個行政村)、上石洞鄉(轄9個行政村)、八卦嶺滿族鄉(轄8個行政村)、南天門滿族鄉(轄10個行政村)。
區劃 | 面積 |
興隆鎮 | 192平方千米 |
六道河鎮 | 176平方千米 |
半壁山鎮 | 131平方千米 |
掛蘭峪鎮 | 188平方千米 |
平安堡鎮 | 112平方千米 |
北營房鎮 | 132平方千米 |
青松嶺鎮 | 181平方千米 |
霧靈山鄉 | 277平方千米 |
大杖子鄉 | 239平方千米 |
蘑菇峪鄉 | 334平方千米 |
藍旗營鎮 | 100.2平方千米 |
安子嶺鄉 | 76平方千米 |
孤山子鎮 | 75平方千米 |
李家營鄉 | 152平方千米 |
大水泉鄉 | 218平方千米 |
三道河鄉 | 118平方千米 |
上石洞鄉 | 130平方千米 |
南天門滿族鄉 | 113平方千米 |
八卦嶺滿族鄉 | 102平方千米 |
地理環境
位置
興隆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南偏西,明長城北側,地處北緯40º11'~40º42',東經117º12'~118º15'。
縣境東隔灤河與寬城滿族自治縣毗鄰,縣城距縣界63公里,距寬城縣城公路距離158公里;東南隔明代長城與唐山市遷西縣、遵化市接壤,縣城距縣界分別為70公里、64公里,距遷西縣城公路距離115公里,距遵化市城公路距離76公里;南臨黃崖關與天津市薊州區交界,縣城距縣界29公里,距薊州區區城公路距離56公里;西南與北京市平谷區相鄰,縣城距縣界24公里,距平谷區城公路距離74公里;西與北京市密雲區相連,縣城距縣界31公里,距密雲區城公路距離73公里;北隔盤道梁與承德縣相望,縣城距縣界43公里,距承德縣城公路距離112公里。
地形地貌
興隆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以丘陵地帶為主,形成了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塔形地勢,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區。
燕山主峰霧靈山是全縣最高點,海拔2118米,縱臥於縣境西北,蜿蜒於東南。南部最低處為八卦嶺,海拔150米。整個地貌形成了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1000~2000米的中山,500~1000米的低山和500米以下的丘陵。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塔形地勢,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區。主要名山有霧靈山(海拔2118米)、六里坪山(海拔1475.7米)、雞冠砬子山(海拔1456米)、五指山(海拔1383.7米)等。
水系
境內主要河川有:柳河、潵河、橫河、黑河、泃河、潮河、州河、車河川,流經全縣20個鄉鎮大部。
氣候
興隆縣年平均氣溫在6.5~10.3℃之間。縣境多山,氣溫垂直變化明顯。冬季盛吹西北季風,寒冷一月平均氣溫為-7.5℃,夏季吹東南季風,天氣炎熱多雨,七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無霜期約為135天。年際變化大,地區差異大,降水由北向南遞增,東西走向的山脈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少。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興隆縣野生植物有9類114科381種屬778種,另外,還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500餘種。果樹種類有板栗、蘋果、紅果、核桃、梨等數十種,其中紅果、板栗產量居全國縣級之首。
主要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06種,隸屬於4綱24目61科128屬,其中兩棲綱(Amphibia)1目2科3屬3種;爬行綱(Reptilia)2目14科28屬33種。國家級保護動物17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2種即金錢豹和金雕;國家Ⅱ級保護動物21種,包括獼猴、小天鵝、鴛鴦、蒼鷹、大鵟、長耳鴞、短耳鴞等。
礦產資源
興隆礦產資源受礦藏構造地貌控制,具有種類多,品位高、儲量大,易開採等特點。主要有金、銀、銅、鐵、鉬、鎢、錳、鋅、鉛、鈹、鈾、石英、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煤炭等。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9億元,同比增長8.6%;全部財政收入達到9.7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452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9.8%和44.2%,增速居全市八縣第一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13億元,同比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51元,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4.4%。
第一產業
興隆縣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初步建成了以山楂、板栗、蘋果、核桃、梨、柿子等為主的七大果品生產基地,全縣各類果樹面積達到82萬畝,人均超3畝,其中,年產山楂20萬噸,板栗8.5萬噸,山楂、板栗產量均居全國縣級第一位,是全國的“山楂之鄉”、“板栗之鄉”。
第二產業
2012年,興隆縣縣基本形成了以礦山冶金、食品加工、醫藥化工為主的工業格局,礦山冶金方面,初步組建完成16家礦業集團,縣內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鐵選企業27家,全縣年鐵精粉產量達到300萬噸,鐵、鋼生產能力各100萬噸。全縣新上新型水泥建材企業3家,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可生產水泥熟料600萬噸。食品加工方面,全縣果品加工企業187家,其中市以上龍頭企業30家,年果品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7%,是全國首批農產品加工基地示範縣。產品主要有果蔬原漿、飲料、酒、罐頭、休閒食品、糕點餡料等5大類60多個品種,打造出G5、G48(出口日本)系列罐頭、齊鳴牌罐頭、怡達牌小食品、金米蘿月餅、綠源栗仁、摩奇豆沙、金興隆酒等一系列拳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和銷往京津等國內各大中城市。醫藥化工方面,希力藥業和霧靈藥業2家製藥企業均通過GMP認證,河北興安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是國防科工委重點扶持的民爆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6.9萬噸,生產規模位居華北第一,全國同行業第三。天利海公司甲乙基麥芽酚生產能力達到3000噸,天民化工、凱興化工硫酸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
第三產業
興隆縣始終把生態保護和發展休閒旅遊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成了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霧靈山為龍頭,興隆溶洞、六里坪、九龍潭、奇石谷等八個景區相互輝映的生態旅遊產品集群,先後簽約了將軍國際健康城、北大青鳥3G文化產業園等10大高端休閒旅遊項目,總投資480多億元,其中省重點休閒旅遊項目4項,且均已開工建設。截止2012年,全縣具備對外開放能力景區達到9個,賓館度假村發展到15家,接待總床位達到4000張,總餐位6000個,旅遊農家院發展到近500家,2012年,全縣入境遊客達到近7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1億元。
交通
京承鐵路由西向北貫穿全境,京承高速最近的下道口距縣城僅35公里,承唐高速自北向南橫貫全境,張唐鐵路、津興二級公路全面開工建設,京瀋客運專線、承平高速公路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境內還有京承、津承、興唐等幹線公路。
社會事業
2013年,興隆縣新建、改擴建、維修校舍15.2萬平方米,新招錄和選聘中國小及幼兒教師85名,爭取省特崗教師50名;全縣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了藥品零差率銷售,全縣人口出生率9.98‰,人口自然增長率3.78‰;全年企業文化演出200餘場。
2013年,興隆縣實現養老保險擴面5676人,全縣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7.7%;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險參保總數30.95萬人,參保率達到95.5%;城鄉低保年補助標準分別提高984元和466元,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74.9萬元,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救助及撫恤金2139.8萬元。
旅遊
興隆縣地處縣城東北部的燕山主峰霧靈山。仙人塔、蓮花池、龍譚等景點已開發,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另外還有窟窿山、藥丸洞、臥龍石等旅遊景觀。興隆縣還擁有亞太地區直徑最大的2.16米天文望遠境的北京天文台興隆觀測站。
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興隆鎮)縣城西南15公里處。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京、津、唐、承四城市交界處。公園總面積2250公頃,旅遊度假區地質構造以片麻岩為主,九龍潭觀光旅遊區山體以花崗岩為主。
特產
香菇
興隆香菇從80年代開始零星栽培,到二十世紀末(93年)開始大面積栽培。到2013年底,興隆食用菌種植面積已達到0.88萬畝,產量達到8.8萬噸,創產值42500萬元,香菇產業成為興隆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板栗
興隆板栗又稱京東板栗,因地處北京東部而得名。興隆板栗的歷史悠久,早在《詩經》、《史記》中,就有“樹之榛栗”和“燕秦千樹栗,其人與萬戶侯”等的記載。
興隆板栗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河北省出口農副產品中具有較大優勢的土特產品之一。2011年,興隆縣板栗總產量60158噸,產量躍居全國縣級第一。
山楂
由於興隆雨水充沛、溫差較大、礦物質豐富,所以生長的山楂果大、皮紅、酸甜適中、耐儲存、適合加工,深受國內外客商喜愛。因此,八十年代縣委縣政府就把山楂作為“縣樹”大面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