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福寺半截碑

興福寺半截碑

興福寺半截碑,為唐代興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晉王羲之行書所刊碑刻。此碑又稱《吳文碑》或《鎮國大將軍吳文碑》。

作品簡介

《興福寺半截碑》唐代興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晉王羲之行書所刊碑刻。此碑又稱《吳文碑》或《鎮國大將軍吳文碑》。721年(開元九年)立於長安,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鋪為居士張愛造。因出土時僅存下半截,故稱“半截碑”,久棄置西安城南城隍廟中。明萬曆間,王堯惠見之,語郡守移至西安泮宮,始顯揚於世。此碑存35行,殘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現存於陝西省博物館碑林。碑身兩側浮雕陰文花朵,一鳳立於花葉,葉兩邊各立一人,下一佛騎獸也立於花葉。左側佛向後,右側向前,刻藝精湛。

作品釋文

(1)……碑在京興福寺陪常住……
(2)……大雅集……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行書勒上……
(3)也。肇自石樓東鎮,守封司地之班;金冊西符,啟命將軍之秩。 雖……
(4)師。中尉總南宮之禁,其或膽剛如鐵,……操緊明霜;酌龍豹之神韜……
(5)之策。名溢寰海,功埤動植,其誰由然哉? 惟大將軍矣。公諱文,字才……
(6)大夫行內給事,……父節……皇朝金紫光祿大夫,行內常侍,七貂……
(7)之德,是使金鋪接慶,玉璽承官。長戟棨於司宮,高門聯於寺伯。公……
(8)雅局就於孩年;量轉奇規,英斷裁於稚齒。源之乎:鵬之為鳥,不飛……
(9)法勵已,荷公不私,補過愕愕於宮闈,匪懈兢兢於夙夜。……
(10)勞,撫公以秩,授公文林郎,適舉從班也。 公謹密居體,謙光潛旨,問
(11)(十二)之賞,非公而何?冬十二月,又……制轉公右監門衛大將軍,建
(13)……宸。神龍三年又……制轉公鎮軍大將軍行右監門衛……
(14)社。固以鋒交衛霍,權沖田竇,橫虎步於朱軒,……跪龍顏於青……
(15)土之祿,敢對敭……天子之休命也。唐元年又……制進封……
(16)之冊,三階應歷,八命騰遷,持大義而不可奪,保元勛而若無有,則
(17) …………
(18)皇上欽腹心之寄也。公平均七政,恭踐五朝,樹德務滋,循躬……
(19)成修。 乃奏乞骸骨,身歸常樂。……詔許公焉。 尚書謝病,非無給…… 
(20)墜彩,窺四序之留難;秋蓬颯飛,收百年之卷促。賈長沙之憤結,庚鵬……
(21)嗚呼! 維公開國承祉,正家崇秩,葉嗣傳於紫紱,鼎胄曳於黃雲。……元戎
(22)巨魚之行乎大壑,其量府也; 黃金白玉兮滿君之北堂,其賓賢也。……虬……
(23)遣風軌物,傑臣飛將,其在公乎? 夫人恆國李氏,圓姿替月,潤臉呈花,……
(24)至,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先公而殯。……公以開元九年十月廿三日,循窆……
(25)落落松扃,金雞鳴而春不曉,玉犬吠而秋以暮,瘞將軍於地下,意氣……
(26)枕臥於平生,帳殊於窀穸。 則公夫人之顧命,願不合於雙棺焉。……於
(27)議大夫行內常侍上柱國處行。明姿鑒俗,謹身從道。 元方長子高……
(28)郎行內仆局丞上柱國升行,及厭塵滓,開心大乘,出俗網之三災,回……
(29) 庭局丞騎都尉處昂等,並痛切終天,悲銜眥血。雖複合庭花萼,聯……
(30)搖五色,詞騰七步, 王公在眄, 聖主承知。夢八門而出飛,屈五
(31)…………
(32)之神出自天秀,蓋非常人。 復禮由己,依仁立身。舉圖橫海,公乎動鱗。……
(33)儒有珪。 詩征孟子,相舉王稽。……南山之壽,崿立其齊; 西山之照,不意全……
(34)伯銘金。潁川故事,遵揚德音。……杳杳藤槨,青青柏林。 旌勛表頌,孝子
(35)林郎直作監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鋪,居士張愛造……

作品說明

今人楊震方先生在《碑帖敘錄》中以為,碑殘字中“公諱文”上一字作“吳”字,有稱《吳文斷碑》者。但非“吳”字,以文法論,上句末當為“矣”字,因此稱《吳文碑》不正確。然此說相延已久,以至於馬子云和施安昌先生所著的《碑帖鑑定》一書也稱其為《鎮國大將軍吳文碑》。
此碑於明萬曆間發現後就有傳拓,是謂初拓。初拓第廿行“四序”之“四”字完好。清初拓本,“四”字損而可辨。以後其中二筆與右半已損連,又二十五行“瘞將軍於地下”之“軍於”二字筆道未損。方藥雨先生在《校碑隨筆》中認為舊拓八行,“斷裁”之“斷”字、“斤”部未損。亦云:廿七行“及厭麈滓”之,“及”字應是“乃”字,出土初拓本尚未泐成“及”字。可見對此碑拓本鑑定之方法,各家並不相同。
因其在書法史上的重要性,該碑屢經翻刻或出版,解放前文明書局、日本博文堂、駸駸堂《書苑》七卷十二期影印者,皆翁方綱跋本,惜有描填。藝苑其賞社珂版和愛儷園珂版影印者均為稍舊拓本,日本二玄社也將稍舊拓本輯入《書跡名品叢刊》中,上海書畫出版社亦於2000年將此碑出版。

作品欣賞

此本第十九行尚書,第二十行窺四序諸字雖然完整,和聖教序一比,頓覺差異。第八行裁斷完整。第三十行卻少了聖主承知四字。和台灣大眾書局的全拓比較,的是同出一石。全拓本的石紋不經修飾,原味極濃,可惜每行開始的一些半殘字被剪除,印版反差偏高。如果能比較兩本原拓,便可看出是否被碑賈修飾過。 試和蘭亭神龍本、聖教序北宋拓本相比,大雅的勾勒功夫不稱極致,而是存形尚意,集得似乎一人同時寫成。所以,臨聖教序者如果兼臨此碑,也許能將大王書訣更快消化,轉成己用。
《興福寺半截碑》行氣流暢,摹刻精良,為研習王羲之書法之重要碑刻。清代楊賓謂唐代集王書者有十八家,推《聖教》為第一,《興福寺》僅次於《聖教》。安世鳳在《墨林快事》中稱“大雅乃興福寺僧,故世謂之《興福帖》,其集王字,顧獨得其精神筋力,儼如生動,不比懷仁,只得其形模,並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書家重之。”楊震方先生對其讚賞有加,《集字聖教序》認為,時代離王羲之不遠。碑字亦低劣,但由和諧而書,自有其優越興福寺半截碑之處。又因在結體上亦有優點,故很難定其優劣。愚以為興福寺選字摹刻雖不及聖教,但結字和字與字之間的映帶關係似可勝出。

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

王羲之王羲之
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被後人譽為“書聖”。361年(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