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李固《與黃瓊書》
聞已渡伊洛,近在萬歲亭,豈即事有漸,將順王命乎?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間”。蓋聖賢居身之所珍也。誠遂欲枕山棲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
常聞語曰:“嶢嶢者易折,曒曒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近魯陽樊君,被征初至,朝遷設壇席,猶待神明。雖無大異,而言行所守,亦無所缺,而毀謗布流,應時折減者,豈非觀聽望深,聲名太盛乎?自頃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嘗、朱仲昭、顧季鴻等,其功業皆無所采。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嘆服,一雪此言耳。
作者:李固(94—147),字子堅,漢中南鄭(今陝西南鄭縣)人,少年時就喜歡讀書,常不遠千里,步行求師,博覽群書,廣交朋友。漢順帝時曾任議郎,但因議論政事,觸犯權貴,被貶到地方做官;漢沖帝時又被提升為太尉(掌管全國兵事),但到漢質帝時,終因反對專權,遭到殺害。有文集十二卷,但已流失。
題解:《遺黃瓊書》是作者給朋友黃瓊的一封信。東漢後期,朝政紛亂,有識之士希望能聚集英才,參與治政,挽回頹勢,因此紛紛向朝廷薦才。黃瓊也被推薦,受漢順帝之召,但他走到半路,託病不去了。李固平時很敬佩黃瓊,聽說後,就寫信鼓勵他積極參與國事,建立功業,來證明自己的實際才能,並指出有些欺世盜名之徒,被征後無所建樹,使朝野失望,以此來激勵和督促黃瓊。後來黃瓊果然對朝政起了相當作用,官至太尉、司空。信中古今引證,正反襯托,飽含激勵勸勉之情,呼籲有美好名聲的人,趕快投入到實際的事務中去,創建自己的真才實學。
句解: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高傲剛直的東西容易受到損折,清白高潔的事物容易沾上污穢;高難深奧的樂曲,能和唱的人一定很少,在美好的聲名之下,實際的才德常常難以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