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袁石浦

與袁石浦是明代陶望齡創作的散文

作品原文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惟夢魘[1]未覺人,謂睡著則已欲醒,謂醒則正在夢境,叫號譫囈[2],純是苦趣。仆,夢魘者也。足下雖振其手,搖其足,未肯霍然寤也,欲自在得耶?憶侍雅論時[3],覺身心時時有益。自遠勝友[4],轉復茫然。雖自鞭策,較往日已加緊切,而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於支離艱僻之內[5]。此古人所以願親近善知識,以為甚於衣食父母也。長安如弈棋[6],世路艱難矣,嘆嘆。

作品注釋

[1]夢魘(yǎn):睡眠中所做的一種感到壓抑而呼吸困難的夢。

[2]譫囈:夢中所說的荒唐話。

[3]侍雅論:聽(袁石浦的)高雅之論。古時弟子聽先生講學稱“侍”。此外用“侍”表示對友人的尊敬。

[4]自遠勝友:自從遠別了勝過自己的朋友。

[5]支離艱僻:煩瑣百凌亂,艱深而僻澀。指學問走入了歧途。

[6]長安:指代明王朝的都城北京。弈棋:比喻當時朝廷中的政爭。

作品賞析

這篇小品,首先指出天下有兩種人最為自在:一是大昏者,昏昏然於黑甜鄉中,沒有一絲煩惱,比鄭板橋醒著而講“難得糊塗”自在多了。二是大醒者,將那紅塵徹底看破,為不一切毀譽得的所動,我行我素,這種人也活得很瀟灑。但這兩種人畢竟太少了。

陶望齡在這篇小品中還表示了對“善知識”的嚮往。這“善知識”,指的是風靡晚明的左派王學和李贄的學說。而他所說的“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於支離艱僻之內”的學說則是指程朱理學。“支離”二字,正是王學學者用來譏諷程朱理學的話。左派王學是極力鼓吹人要活得瀟灑的。

作者簡介

陶望齡(1562~1609),字周望,號石簣,會稽人。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他以會試第一、廷試第三的成績,做了翰林院編修,參與編纂國史;曾升待講,主管考試,後被詔為國子監祭酒。陶望齡為官剛直廉潔,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學為最大樂事。他把做學問也當作息歇,並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學人有時也稱他為歇庵先生。陶望齡生平篤信王守仁自得於心的學說,認為這是最切實際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詩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莊》12卷、《天水閣集》13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