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清攝政王致書於史老先生文幾:
予向在(1)瀋陽(2),即知燕京物望(3),鹹推司馬(4)。後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於清班(5),曾托其手泐平安(6),拳致衷曲(7),未審(8)以何是得達?比(9)聞道路紛紛,多謂金陵(10)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11)。《春秋》之義(12),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13),所以防亂臣賊子(14)法至嚴也。
“闖賊”李自成(15)稱兵犯闕(16),荼毒(17)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一矢(18);平西王吳三桂(19)介在東陲(20),獨效包胥(21)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夙好(22),棄近日之小嫌(23),爰整貔貅(24),驅除梟獍(25)。入京之日,首崇懷宗帝後諡號(26),卜葬山陵(27),悉如典禮;親郡王將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勛戚(28)文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耕市不驚,秋毫無擾(29)。方擬(30)秋高氣爽,遣將西征,傳檄江南(31),連兵河朔(32),陳師鞠旅(33),戮力(34)同心,報乃(35)君國之仇,彰我朝廷之德。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36),弗審事機,聊慕虛名(37),頓忘(38)實害,予甚惑之(39)!
國家(40)之撫定燕京,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賊”毀明朝之廟主(41),辱及先人,我國家不憚征繕(42)之勞,悉索敝賦(43),代為雪恥。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茲乃乘逆寇稽誅(44),王師暫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45),揆諸情理(46),豈可謂平!將以為天塹(47)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邪(48)?夫“闖賊”但為明朝祟(49)耳,未嘗得罪於我國家也,徒以薄海(50)同仇,特申大義。今若擁號稱尊,便是天有二日(51),儼(52)為敵國。予將簡(53)行之銳,轉斾(54)東征,且擬釋彼重誅(55),命為前導。夫以中華全力,受困潢池(56),而欲以江左一隅(57)兼支大國(58),勝負之數,無待蓍龜(59)矣。
予聞君子之愛人也以德(60),細人則以姑息(61)。諸君子果識時知命(62),篤念故主(63),厚受賢王(64),宜勸令削號歸藩(65),永綏福祿(66)。朝廷當待以虞賓(67),統承禮物(68),帶礪山河,位在諸王侯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來繼絕之初心(69)。至南州群彥(70),翩然來儀(71),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王之典例在,惟執事實圖賴之(72)。
挽近(73)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輒同築舍(74)。昔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75),可為殷鑑(76)。先生領袖(77)名流,主持至計(78),必能深維終始(79),寧忍隨俗浮沉(80)?取捨從違,應早審定。兵行在即,可西可東(81),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願諸君子同以討“賊”為心,毋貪一身瞬息(82)之榮,而重故國(83)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笑,予實有厚望焉。記(84)有之:“惟善人能受盡言。”(85)
敬布腹心(86),佇(87)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88)為勞,書不宣意。
作品注釋
(1)向——以前。
(2)瀋陽——清初建國時稱金(史稱後金),建都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後遷遼陽;1625年(太祖天命十年),遷都瀋陽。
(3)物望——眾望所歸。
(4)鹹——都。司馬——兵部尚書的代稱,這裡指史可法。
(5)介弟——令弟。指史可法的兄弟史可程。介,大的意思。清班——清貴的官班。史可程是1643年(崇禎十六年)進士,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他不久南歸,有沒做清朝的官。
(6)手泐(lè)平安——寫信問候。泐,通“勒”,名刻,引早作書寫。
(7)拳致衷曲——懇切地把我的衷情傳達給您。拳,猶拳拳,非常懇切的意思。
(8)審——知。
(9)比(bì)——近來。
(10)金陵——南京的古稱。戰國時楚置。
(11)不共戴天——不表與仇人在同一個天空下生活形容仇恨之深。
(12)《春秋》之義——《春秋》,傳經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史。古代經學家說《春秋》每個字都有褒貶的含意。
(13)有賊不討三句:春秋時魯大夫羽父派人囚禁魯隱公另立桓公,後來齊侯又派公子彭殺死桓公,立莊公。因為他們是國君而被殺害,魯國又未去懲討弒君之“賊”,所以《春秋》對隱公未書葬,對莊公不即位。這裡的意思指明思宗自殺後,南明政權卻不去討伐農民起義軍。因而福王不能表明政權。
(14)亂臣賊子——不守臣道、做壞事的人。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15)“闖賊”——封建地主階級對“闖王”高迎祥、李自成的誣稱。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高迎祥、李自成先後稱“闖王”。李自成(1606—1645),本名鴻基,陝西米脂人。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次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同年三月破明軍,推翻明朝。不久,被清兵打敗,退回西安。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
(16)稱兵——發動軍隊。闕(què)——宮殿、陵墓前面的高建築物,這裡是宮門的代稱。
(17)荼(tú途)毒——殘害。荼,苦菜。
(18)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位wèi)——一矢——這句意思:對李自成攻來明朝,全國無人進行最低限度的軍事反抗。中國,中原,也指漢族所屬地區。加遺,紅矛。一矢,一枝箭,比喻最小的軍事行動。
(19)平西王吳三桂——明末寧遠總兵,封平西伯。李自成破北京,招他歸降。他勾結清朝統治者,引清兵入關,受封為平西王。以後為清兵前驅,攻陷陝西、四川、雲、貴。奉清政府命鎮守雲南。1673年(康熙十二年)舉兵叛清,稱周王。1678年(康熙十七年)稱帝,不久即死,年六十七歲。所部旋為清兵消滅。
(20)介在東陲(垂chuí)——處在東部邊境。陲,邊疆。
(21)包胥——春秋時吳兵攻破楚都郢。楚臣申包胥趕霍布斯到秦,在秦國的殿前哭了七日七夜。秦乃發兵救楚,打退了吳兵。
(22)累世——多世,長期。夙(速sù)好——宿昔的交好。明朝初年,明就在今吉林的女真(滿州)人居住的地方設建州衛,封阿哈出做指揮使。以後子孫世襲此職。清朝皇室是阿哈家族的後裔。
(23)小嫌——小有誤會。努爾哈赤於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起兵反明,至當時有二十六年,與明爭戰不息,小嫌只是宛轉的說法。
(24)爰(元yuán)——於是。貔貅(皮休pī-xiū)——古書中的猛獸名,有人說是一獸,有人說是兩獸。用來指勇敢善戰的兵士。
(25)梟(囂xiāo)——傳說中食母的惡鳥。獍(鏡jìng)——傳說中食母的惡獸。梟獍指大逆不道的人。
(26)懷宗帝後諡號——清兵入北京,追謚崇禎帝為懷宗端皇帝,周后為烈皇后,端,後改莊烈。南明謚思宗,又改毅宗。後人多用思宗。
(27)卜葬山陵——舊時葬地和下葬日期,都要術士挑選,摶以用“卜”字。當時葬於田貴妃的墓地。山陵,指帝王墓地。一仍——完全照舊。故封——原來的封爵。
(28)勛(xūn)——明代有勛官,文勛十級,武勛十二級,是一種專門授給功臣的獎勵性官銜,並沒有實際職務。戚——指外戚。
(29)秋毫無擾——紀律嚴明,絲毫沒有侵擾。秋毫是鳥獸秋天新出的細毛,比喻極小的事物。
(30)方擬——正在打算。
(31)傳檄(席xí)——猶言聲討。江南——指南明。
(32)河朔——指黃河以北。
(33)鞠旅——誓師。鞠,告誡。
(34)戮(錄lù)力——盡力。
(35)乃——你們的。
(36)苟安旦夕——只顧暫的安寧。
(37)聊慕虛名——指南明急急以明政權的繼承者自命。
(38)頓忘——竟然忘卻。
(39)予甚惑之——我非常迷惑不解。這是一種婉轉的遣責,並流露出傲慢的口氣。
(40)國家——清朝自稱。古代國家常常用為王朝的同義詞。
(41)廟主——宗廟裡的神主(牌位)。
(42)征繕(善shàn)——徵發軍隊,修治甲兵。
(43)悉索敝賦——出動我方的全部後力。曲,原指軍事方面的賦稅,這裡借指軍事力量。
(44)稽誅——意為尚未受到懲處。稽,延遲。
(45)漁人之利——鷸(yù)和蚌相爭,蚌鉗住鳥嘴不放,漁翁看到,乘機捉住。故事見《戰國策》。
(46)揆(葵kuí)——衡量。全句的意思是從情理來看。
(47)天塹(欠qiàn)——天然的壕溝,古時常用來指長江。
(48)投鞭斷流——前秦苻堅進攻東晉,自詡兵力強大,誇口說把馬鞭子投入長江,就可以阻斷江流。
(49)崇(歲suì)——鬼怪害人,引申為禍害。
(50)薄海——四海之內。薄,逼近。
(51)天有二日——比喻有兩個皇帝。
(52)儼——儼然,果真。
(53)簡——挑選。
(54)轉斾(配pèi)——掉轉進軍的方向。斾,軍旗。
(55)重誅——該殺的人,指李自成。這兩句說:我打算免除對李自成軍的嚴懲,讓他們充當進攻南明的先鋒。
(56)潢池——即天潢,星名,轉用指天子之池。人民起兵抗稱“弄兵潢池”。此處即指明末起義軍。
(57)江左——古稱江東(指蕪湖以東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左,因從長江北岸往南看,江東在左面。隅——角落。
(58)兼支大國——未完要對付一個強大的國家。大國。清朝自稱。
(59)蓍(詩shī)——龜——占卜。蓍草和龜都是古人的占卜用品。
(60)君子愛人之德——品格高尚的人愛護別人,就要勉勵別人照首先的規範辦事。
(61)細人——小人。姑息——本為婦孺的總稱。姑,女子息,小孩。轉為無原則之意。
(62)識時知命——識時務,知天命。
(63)篤——深。故主——指明思宗。
(64)賢王——指福王。清朝不承認他是皇帝,所以用這稱呼。
(65)宜——應該。削號歸藩——去掉帝號,恢復藩王的身份。
(66)永綏(隨suí)福祿——永保富貴的意思。綏,安好。
(67)待以虞賓——以諸侯之禮相待。《尚書·堯典》說堯使虞舜接待來朝的諸侯群臣,虞舜對他們很有禮貌。
(68)統承禮物——《尚書·微子之命》:“統承先王,修其禮物。”意即繼承先世,保持祖宗相傳的禮器。帶礪(厲lì)——古代封爵的時候,立誓說:到黃河細小得像衣帶,泰山小得像磨刀石(礪),國運方絕。意思說讓福王做清朝的藩王,世世代代傳下去。
(69)庶——這裡是表示希望的意思。興來繼絕——《論語·堯曰》:“興來國,繼絕世。”意思說清朝非但不想滅明,而且是使明朝重新興盛起來。這是強詞奪理、言不由衷的說法。初心——本意。
(70)群彥(艷yàn)——群賢。
(71)翩(篇piān)然來儀——高高興興地歸順(清朝)。儀,嚮往的意思。
(72)執事——身邊的工作人員,書信中作為對方的尊稱,表示不敢直接向本人陳述,請左右轉告。實圖賴之——靠你們自己考慮斟酌。
(73)挽近——晚近。
(74)築舍——即築室道謀,語出《詩經·小雅·小旻》。造房子而與走路人商量,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75)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正月初二,金兵到達黃河北岸,守兵潰散。朝中爭議和戰,初四,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然主張逃跑的李邦彥仍居相位。初六,金軍渡河完畢;初七,開始圍攻。宋政府一面抵抗,一而求和,實際上以和為主。後人常以此為空談誤國的教訓。
(76)殷鑑——指殷人滅夏,應以夏亡為鑑戒。語出《詩經·大雅·盪》。鑒,鏡子,引申為可作為教訓的事。
(77)領袖——這裡是領導的意思。
(78)至計——指最高的決策。
(79)深維終始——深入地通盤考慮。
(80)寧忍——豈肯。隨俗浮沉——隨波逐流,沒有定見。
(81)可西可東——西指進攻陝西的農民軍;指進攻南明。這是帶威脅的口氣。
(82)瞬息——極短暫的時間。瞬,一眨眼,息,一次呼吸。
(83)重——加重。故國——指明朝。
(84)記——此處——此處泛指古書。
(85)盡言——沒有保留的話,語出《國語·周語》。
(86)敬布腹心——很誠懇地把心裡話都掏出來了。
(87)佇(柱zhù)——立等。
(88)延跂——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向前望。延,古文中常作伸長頸脖解。跂,通“企”,抬起腳後跟。
作品賞析
這封信是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寫給明督師史可法的。執筆者是李雯。李雯(1608—1647),字舒章,青浦人,是江南有名的才士。清軍入關時,他在北京,做了清朝的內閣中書舍人,當時的詔誥書檄,多出於他的手筆。著有《蓼齋集》、《蓼齋後集》。
按當時的紀年,1644年為崇禎十七年(這一年為農曆甲申年),也就是清朝順治元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大順永昌元年。這一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京師,明思宗(朱由檢)自殺。接著,明朝寧遠總兵吳三桂向清朝求助。四月,清睿親王多爾滾到山海關,和吳三桂會合,打敗了起義軍。五月,清兵入京師;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南明政府本來是針對農民起義軍的,但是清朝統治者進了北京,便自命為全國的主人,決不允許南明政權的存在。當年七月,南明使者到北京,提出割山海關以外地和納歲幣等條件,企圖收回關內各地。多爾袞就命李雯執筆,寫信給史可法,並令南明政府投降。
李雯很會寫文章,號為“文妙當世”。這封信措詞極巧,清朝是趁火打劫,卻要說成仁義道德;一道最後通牒,卻自稱是善意的忠告;而且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李雯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在為虎作倀。但是,從寫作技巧上來看,這篇文章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作者簡介
多爾袞,即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651),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太宗皇太極時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崇德八年),太宗逝世,世祖福臨即位,年僅六歲。多爾袞以皇叔攝政,成為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1644年(順治元年),多爾袞率兵入關,鎮壓李自成起義軍,乘勢奪取明朝江山。1651年年初(順治七年冬),多爾袞病死,追封成宗義皇帝,不久被剝奪爵位,乾隆皇帝在位時恢復睿親王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