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實行多年“混住”制度的基礎上,汕頭大學於2008年7月成立至誠書院,開始住宿學院的試點工作,這是汕大在探索學生培養模式的不懈努力進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從15世紀開始,牛津和劍橋就實行導師制並有了住宿學院。大學精神就是融入在學校濃郁的氣氛之中,住宿學院正是這種精神存在的物質載體之一。作為試點住宿學院,至誠書院將努力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住宿學院制度不但在汕大能推廣,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其他大學建立一個可參照的學生培養模式。
書院是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機構,從唐中葉至清末,它對中國古代教育、學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書院”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它具有一種獨特的“內美”,是渴望求知與樸素向善的地方;命名書院,不僅為住宿學院做好了自身定位,更以其固有的厚實內涵為書院成員的精神圈劃了一塊歸屬地,同時更加體現住宿學院的育人功能,並實踐著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一種文化"對接"。
試點住宿學院命名“至誠書院”,英文名為Veritas College (Veritas自拉丁文,意為:Truth, Truthfulness, Sincerity)。命名為"至誠書院",祈求更好承續中華民族傳統書院教育文化資源,借鑑世界一流高校住宿學院管理體制優勢,同時也有別於專業學院,強化學生家之歸屬感。
“至誠”取自《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至誠書院忠實地圍繞汕頭大學國際化和精細化特色人才培養目標,以書院為平台,為學生在校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服務,更有力的支持,推動大學從單純的“專業培養”向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的“全人教育”轉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有志、有識、有恆、有為”人才。我們期望通過住宿學院社區活動平台的搭建和各項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宿生提供更廣闊的人生舞台和豐富的人生經歷、感悟,通過不同專業背景的交叉,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不同興趣愛好的交融,使學生開拓視野,積累人脈,建立培養自信心、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至誠”之精神,並最終實現成功、快樂、幸福美滿的人生。
院長
李丹,教授,博士(香港大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人才培養工程--"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曾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李嘉誠基金會卓越教學獎。主要從事化學和新材料設計合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副院長(兼書院黨總支書記)
陳文濱, 碩士(中山大學),社科部兼職講師。曾被授予汕頭市市直機關"崗位排頭兵"、"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主要從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行合一"實踐研究工作。
院訓:誠 敬 謙 和
誠:取自《中庸》:"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至誠如神"。"誠"字寓意深刻,並與書院名字相呼應。以"誠"字作為院訓,進一步強化書院對"至誠精神"之追求,期望書院所有學子及教育同仁做至誠之人,用心擇取善道、把握善道,內外一致,動靜鹹宜,左右逢源,存養真性,表露真情,無絲毫之虛偽,並力行之。
敬:取自《禮記》開篇首句:“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君子修己以敬,而其效至於安人,安百姓也。” 至誠人務須懂禮,時時處處心懷“恭敬”之心,敬人、敬事、敬業、敬物,果能盡力做到,則離人生快樂、幸福、成功不遠矣。
謙:取自《周易》謙卦。謙,亨,君子有終。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謙,無不利,君子之終也。李先生素來強調“謙虛”對於人生之重要,“深信‘謙虛的心’是知識之源。是通往成長、啟悟、責任和快樂之路。” 用“謙”字作為院訓,也體現至誠人弘揚李先生之精神的堅定決心。
和:取自《論語》:“禮之用,和為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 字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文化底蘊濃厚。任何一個家庭、團體、單位、國家,乃至世界要能很好的生存下去,離不開一個“和”字。俗話講“家和萬事興”。 用“和”字作為院訓,近則希望至誠人和睦相處,遠則祈盼至誠學子對“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之追求與不懈努力,對人類社會終極目標之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