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語出《大學》 至臻主義中的“至”代表了達到,不斷追求進步的過程;“臻”,可以理解為求真,對真理對世界本源規律的探究與渴望。此二字均有“達到”的意思,但“至”更加強調這一過程,而“臻”則有齊全、完備之意。
至臻主義三定律
第一定律
任何一個人或集體(下文統稱為“個體”)在不受到外界干擾或其他新情況發生帶來的作用時,總是依照其固有的經驗和習慣處理問題和看待事物,直到有外界信息的進入使個體改變原有的狀態為止。即:個體與自然密不可分,且隨時處於互相影響之中,只要生命不息,就會影響不止。
第二定律
個體的改變程度與所受外界影響呈正相關。外界信息量越多,個體可能會產生的改變就越大。
第三定律
兩個個體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在同一時刻產生,信息量相同,但作用結果很可能不同。
以上三定律均系參考牛頓運動定律而來,是經典力學在社會關係學上的具體套用。體現了哲學和物理學的密切聯繫。
核心理論
常言道: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我們每一個想法的產生,每一次行動的執行都要服從於大腦的指揮,生物學上源於神經發射的腦電波。可是每一次的判斷究竟是服從於我們先前的經驗,還是“聽命於上帝”的安排?抑或是隨機的選擇?也許創新就在一念之間,許多突破也在靈感到來之時產生,偉大的造物主究竟賦予人類思考能力的意義何在?
至臻主義奠基人杜宇橋認為:宇宙存在的意義就是要以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物質形式用特定的手段(科學)表達出宇宙自身的運行規律,反映其間物質和精神的互相聯繫和全部意義所在。電磁波是物質和精神聯繫的紐帶,正如“萬物生長靠太陽”一樣,如果沒有電磁波,就沒有宇宙的演化和智慧型的提升。《聖經》開篇就提到:“神祇在水面上運行,神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這是人類對電磁波產生的形象化描述,正因為物質和精神有了它的聯繫,我們通過射電望遠鏡了解了宇宙其他角落的樣子,通過手機等工具打破了時空的阻隔極大地加速了信息的交換……世界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以電磁波為代表的“場”也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所以,電磁波是推進宇宙達成自身意義的重要推手和中堅力量。
懸浮說
當你嘗試很放鬆的在水中漂浮的時候就能大致體會到出生前和死亡後的感覺:肉體感覺逐漸模糊,而精神感覺逐漸清晰,好似混沌未開一片朦朧,又好似溫暖的白色光芒灑遍四周。個體本能地向著光源方向靠近,直到融為一體……雖說主觀感受並不能成為科學成果的依據,但是懸浮說為發現物質與精神的聯繫提供了一個感性的描述方式。物質和精神之間聯繫的形狀很可能如同從地球觀察銀河系一樣,如同一個巨大的梭形,兩頭尖中間扁平。精神反應物質內在運動規律,物質提供精神研究對象和依附基礎。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我們熟悉的時空。
社會金字塔模型
至臻主義認為一個社會根據職業可以分成七個層次,位於金字塔尖的第一等級就是以科學家為首的科研工作者。他們的工作最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能夠引領社會的發展方向並創造新領域,提供更加有效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工具,由此產生極大的經濟附加值,為人類社會前進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科學家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科學是文明進步的基石。要想更好更快發展,必須提高科學水平,加強教育,提升其他階層對本層的支持度。
至臻主義相信:一個社會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可以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和統計學準確表達與計算,贊同哈里·謝頓心理史學的觀點,並把人類行為學加以妥善運用,最終達到一個相對完善、和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