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崛起:16-18世紀,加爾文主義和

自由的崛起:16-18世紀,加爾文主義和

《自由的崛起:16-18世紀,加爾文主義和五個政府的形成》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道格拉斯·F·凱利博士。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自由的崛起:16-18世紀,加爾文主義和五個政府的形成》從歷史性的視野為我們提供一個加爾文王主義的研究思路。長期以來,我國思想界對影響歐陸現代國家形成的啟蒙思想探討很多,所受影響很多,所受影響也深,但對影響英美等國改良的加爾文主義卻少有探討。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道格拉斯·F·凱利博士 譯者:王怡 李玉臻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前言

導言

第1章 約翰·加爾文與日內瓦

第2章 加爾文主義在法蘭西:胡格諾派的歷程

第3章 加爾文主義在蘇格蘭:爭戰與得勝

第4章 加爾文主義在英格蘭:清教徒的奮鬥與果實

第5章 加爾文主義與北美殖民地政府

結論

人物索引

主題索引

文摘

第1章 約翰·加爾文與日內瓦

在關於約翰·加爾文最近的一個傳記中提到,自信的歷史學家們對於16世紀之於現代社會的重要影響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包括資本主義、科學、改革、民主、現實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產生,但他們卻普遍忽視了加爾文對那個時代的大變遷所產生的開創性作用。與同時代的法學、政治學相比,加爾文著作的意義可能不甚顯要。現在,我們往往自認為我們是理性的。我們對宗教的關切次於對法律、主權、經濟和政治的關心。因此,我們很難把自己融人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那個“前啟蒙主義”的思潮氛圍中,那時上帝與人、教會與同家的關係是如此顯要,生活中一切經濟、文化、政治的深刻變化,都必須以此來闡釋和修正。

如果要了解我們的政治制度,就極有必要置身於16世紀早期社會,去了解那時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因為我們現在有關法律與權利、秩序與權威、忍耐與自由、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的政治制度的根源和最初的模型,是在那個時代奠定的。約翰.加爾文的思想和著作是對新教改革所引起的歐洲劇變最強有力的反應之一。當加爾文成為一個突出的宗教領袖之後,他的著作就不僅是對瀰漫整個歐洲的宗教衝突的一種回應,而且更進一步地推動了歐洲的格局。加爾文的理論及其基礎上所形成的制度、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都極大地影響了宗教改革後的西方世界形勢。

加爾文本人和加爾文主義者也持續影響著西方國家幾乎所有的重大議題,這些議題往往不僅牽動而且周期性地攪擾著西方國家。或許關於其根源性議題的更激烈、更深層次的影響,我們都可能難以覺察。例如關於社會的正當秩序問題,包括宗教自由和公民自由;教會組織和國家機構之間的關係及其穩定性與變化。這些問題對加爾文及其追隨者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他們不遺餘力地盼望解決這些問題。加爾文親自研究過這些問題,後來他那些在法國的胡格諾派的追隨者們、蘇格蘭的宗教改革家、英格蘭和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北美殖民地的愛國者們也都在此方面有所建樹,他們共同論證了這些議題的更加具體的連續性和差異性。最重要的是,也論證了神學與信仰的傳承是如何更新歷史處境中的文化。來自約翰。加爾文的這些相關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被看作是構成最近400年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宗教生活的框架體系的重要原動力之一。

加爾文畢生關注的政治問題

約翰·加爾文1509年出生於法國北部的努瓦永(Noyon),1564年在日內瓦去世。儘管他的主要身份是學者、神學家、傳教士和教會領袖,但他畢生都極其關心政治。加爾文在政治方面的興趣,甚至在1533年至1534年他認信新教之前就表現出來了,我們可以在《評辛尼加的(寬仁論)》(1532年)一文中覺察到這種興趣。這篇評論在許多方面都是16世紀人文主義思潮中“君主論”寫作的一個例子,這種思潮關心公民平等。在接下來的四年中,加爾文更關心如何建立一種良好治理的政體,並且這種關注與日俱增。在這四年中,加爾文歸正了他的信仰,成為一名新教徒(抗羅宗信徒)。1536年,他寫出了第一版《基督教要義》(The 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福特.劉易斯。貝特斯評論說,《基督教要義》的第一版可被看作是一種政治論文。加爾文對建立何種形式的政府的最大關心,表現在一封公開書信中,在信中,加爾文把這本《基督教要義》題獻給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並為那些在法國受到迫害的新教傳教士辯護。在《基督教要義》的最後一章,加爾文再次表現出對政體的關注,他詳細論述了這些議題——自由、宗教和民主權利。

在加爾文的後半生,他致信給許多歐洲不同地方的政治領袖。在給私人朋友的信件中,他經常對不穩定的政治局勢發表評論。加爾文題獻給了統治者們各種不同的《聖經》注釋書,鼓勵這些國家的宗教改革得以繼續。在對“使徒書信”的注釋中,加爾文高度讚揚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六世。他把《以賽亞書》的注釋書獻給伊莉莎白一世。把《希伯來書》的注釋書獻給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

加爾文對國家治理的興趣,甚至超過對教會治理的單一關切。1541年,他起草了《日內瓦教會法令》,市議會非常滿意。之後,市議會請求他從教會事奉中抽出時間把日內瓦民法和憲法編纂成法典。加爾文早年師從當時最有名望的法律界前輩,接受過律師的專業訓練,所以他能夠很好地處理法典編纂過程中那些錯綜複雜的細節和包羅萬象的原則。加爾文所受的文藝復興方面的薰陶又使他把神學、哲學和法學融會貫通,這也恰好解釋了在思想和行為上,加爾文畢生能夠將神學和法學成功結合在一起的原因。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影響

1523年,14歲的加爾文開始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起初,他就讀於馬其學院。在那裡,他受到了一位教導拉丁文很有名望的老師瑪瑟琳.科提埃的莫大幫助。不久,加爾文轉學到正統保守派的大本營——蒙太居學院,16世紀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伊格內修斯。羅耀拉、作家拉伯雷等人經常出入這裡。年輕的加爾文在這裡受到蘇格蘭“斯科塔斯”哲學家(主張哲學與神學的分別)、神學家和歷史學家約翰。梅傑在神學(事實上也包括法學)上的巨大影響。約翰。梅傑是中世紀晚期最後的偉大經院神學家之一。學識淵博的梅傑使加爾文諳習中世紀早期基督教教士的傳統。梅傑對教會“公會議至上”運動的解釋,他的現實主義認識論,他研究理論時嚴謹的實踐方法都持久地影響了加爾文的思想,給加爾文的發展指出了方向一一拒絕“羅馬天主教”和經院哲學傳統,這也最終塑造了加爾文的思想和行為。

在幾個世紀中,新教的歷史研究傾向於忽略中世紀晚期天主教對宗教改革者的影響。但在最近幾十年,一些學者,如溫德爾、奧伯曼和金頓填補丁這個空白。了解宗教改革者對中世紀晚期天主教神學的興趣與造詣,有助於我們探索加爾文與西方天主教傳統之間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對於理解加爾文的相互關聯的神學和法學是尤其恰當的。加爾文的老師梅傑和他這位更著名的學生一樣,對公權利和憲政史有濃厚的興趣。他以“斯科塔斯”學派的哲學和奧卡姆的神學立場,來闡釋天主教的神學傳統。他是一個偉大的公會議(主教會議)至上主義的神學家。他認為教會公會議的地位應高於羅馬教皇,而擁有最高權力。這裡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即憲法是為了公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取悅於統治者。就像我們在後面將看到的那樣,這種公會議主義和憲政主義的思想在加爾文的思維方法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對加爾文的追隨者、法國胡格諾教徒和蘇格蘭長老會信徒們來說更是如此。在這方面,梅傑的《大英帝國歷史》對16世紀晚期的宗教改革者和羅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學者們來說,都是一個挖掘出來的寶藏(尤其在加爾文之後),使他們找到歷史上曾發生的,在憲法和習俗中,民眾免去不義之君王的例子。

梅傑反對中世紀用寓意解釋《聖經》的做法,而主張按字面意義解釋《聖經》。在更嚴格的神學領域內,加爾文似乎也受到的影響。請看托倫斯是怎樣說的:

“字面意義是基本的,因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建立起教義……這就是為什麼要考慮經文所處的背景,並且要把每個段落與上下文對照起來。不僅要與相關段落的上下文緊密對照,而且還要與整部福音書對照起來……字面意思通過上下文研讀和比較研讀而獲得,因為這才是其真實的意義,而不是片面的、不完全的。”

當然,加爾文的釋經學還要感謝北歐基督教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如紀堯姆.布德、勒菲弗爾.伊塔普雷斯和伊拉斯謨。但毫無疑問,正是梅傑為加爾文打開了道路,使他接受了由“文藝復興”所帶動的、將歷史一文法的批評方法結合起來解釋原文的方法(不過梅傑本人反對這一歷史-文法的研經法)。加爾文正式跟羅馬教會決裂後,繼續在這一影響下,追隨梅傑的道路,因此他的釋經法部分秉承了天主教傳統,就如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其他論文、講章和《聖經》注釋書所顯示的那樣。加爾文和梅傑一致認為:

“只有在教會傳統的背景和歷史中,才能夠正確地釋經。對經文的理解必須與公會議(即各級主教和神學學者的集會,制定信條、教會治理與紀律等條例一一編注)的決定、過去偉大神學家的教導相符……尤其要通過神職人員和公會議……”

圖書序言

聖約和國度下的自由:《自由的崛起》

王怡

在加爾文主義神學與英美自由主義憲政之問,站著一個偉大的國家,就是蘇格蘭。新教改革宗(加爾文宗)的自由觀,是一種基於《聖經》啟示的、國度和聖約之下的自由。凱利(Douglas F.Kelly)的這本書,論述從16世紀到18世紀,這一新教改革的加爾文主義遺產,如何塑造、演變和更新了英美的憲政觀,尤其是對政教關係等政治哲學議題的巨大影響。但在觀念與制度史的梳理之外,最生動貼切的例子,還是兩個蘇格蘭人站在國王面前的故事。一切政法理論,若不能導向類似的故事,就只是知識分子們的智力遊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