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鬚根細弱,較稠密。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20-90厘米,徑1-3毫米,基部密生分櫱。
葉鞘閉合近鞘口,常撕裂,光滑或微粗糙,下部者長於而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透明膜質,長1-3毫米,頂端撕裂而兩側下延;葉片質較薄,扁平,乾時常卷折,長6-15厘米,寬2-7毫米,兩面粗糙或上面疏被柔毛。
圓錐花序狹窄,長8-22厘米,寬1-2厘米;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主枝長達5厘米;小穗柄短,纖細,上部彎曲,被微毛;小穗淡綠色或乳白色,長5-8毫米,含孕性小花2-4 (6)枚,頂端由數個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小穗軸節間長約1毫米,光滑;穎膜質,狹披針形,兩穎幾等長,長4-8毫米,具3-5脈,背面中脈常生微小纖毛; 外稃草質,頂端尖或鈍且為膜質,具7條隆起的脈,背面穎粒狀粗糙,第一外稃長5-8毫米;內稃短於外稃或相等,倒卵形,頂端鈍,具2脊,脊上被微小纖毛;雄蕊3,花葯長約1.3毫米。穎果褐色,紡錘形,有光澤,長約1.5毫米。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3300米的山坡草地、荒蕪田野、渠邊路旁。 生於地下水位較高的沙地上、山野或荒蕪田野。
分布範圍
產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西藏。分布於朝鮮。 分布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主要變種
毛臭草(變種)var. puberula Papp in Bull. Sect. Sci.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下部葉鞘被長柔毛,圓錐花序稠密。產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湖北、江蘇、四川。生於海拔500-3200米山坡草地、山谷溪邊、路旁。
主要價值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別名:貓毛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肥馬草、槍草(《種子植物名稱》)。
採收: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夏季採收。
性味:《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甘,涼。
功能主治:《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熱。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發燒,黃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蒙藥:主治淋病,腎炎,黃疸型肝炎,消渴《蒙植藥志》。
植物研究
植物種群對土壤水分回響的異質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變的環境基礎。在石羊河上游的高寒草地,運用點格局分析法和群落調查法,研究了甘肅臭草單一優勢種群斑塊發育過程中的種群小尺度點格局和土壤水分特徵。在4個發育階段甘肅臭草種群的空間格局由聚集分布過渡為隨即分布,土壤水分均呈現出從斑塊中心向邊緣增大的趨勢;在斑塊形成、擴散、穩定階段,甘肅臭草斑塊以類似"同心圓"的方式向周圍土壤水分高的空間擴散,斑塊半徑由0.5m擴大至1.5m,種群的高度、密度、蓋度由斑塊中心向邊緣遞減;在衰退階段斑塊中心出現裸斑,種群的高度、密度、蓋度以類似"同心圓"方式從中心向邊緣逐層遞增。在甘肅臭草斑塊消長過程中,種群的分布格局和主要生物學特徵與土壤水分之間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