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離職計畫

自願離職計畫

自願離職計畫(Buyout Plan),即香港地區所說的“肥雞餐”,是指在經濟不景氣、企業轉型維艱、結構調整緩慢的情況下,企業對自願離職的員工提供優惠的待遇的人力資源政策。

目的在於削減公司支出,減少成本,緩解公司的經濟壓力。

背景

自願離職計畫自願離職計畫
自願離職計畫是企業為縮減開支、減少成本所採取的人力資源手段,大多出現在經濟形勢不景氣、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涉及管理層或者服務企業年限較長、薪資較高的員工較多。自願離職計畫是用人單位向員工發出的要約邀請,詳細闡釋計畫的適用對象、期限、離職補償金補償方法、福利政策、工作交接等內容。接受要約邀請的員工出於自願的原則,與企業進行“自願離職計畫”談判商談離職細節。

補償

在公司的自願離職計畫中,一般都會對自願離職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可參考以下計算公式:所有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在職契約制正式員工,如自己提出辭職可以按照補償金額=(N+1+x)×月補償基數的公式計算離職補償金。其中,“N”代表在某公司的工作年數,“1”代表離職通知期,“x”代表公司為員工自願離職而支付的x個月額外補償。月補償基數包括工資、房貼、獎金、補貼等所有上一年總收入的月平均收入。

與裁員的區別

自願離職計畫自願離職計畫
自願離職計畫是裁員中常使用的方法,但與裁員有本質不同。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做出的決定,而自願離職計畫是用人單位促使勞動者自己提出辭職的手段。從要約理論說,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出的要約,而自願離職計畫是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出的要約邀請。由於各國對裁員都作出了相應的程式約束,實施難度較大、成本較高,且更容易產生勞資糾紛,而自願離職計畫因其自願性,法律限制相對較少,因此自願離職計畫是被普遍採用的方式。

運用情況

在國外和中國香港地區,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自願離職計畫經常被企業使用。在中國,外資企業採用這種方法比較多,中國國內的企業一般不會採用自願離職這種做法,即使有針對面不會很廣。目前一些較有影響的企業比較常見的處理方法是,先全部下崗,然後分批上崗,相當於變相裁員。

案例

自願離職計畫迪士尼
2009年1月21日,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在美國推出一項涉及逾600人的自願離職計畫,所涉員工均是總監以上級別的管理層成員。公司稱此舉意在壓縮成本,緩解客流下滑壓力。

迪士尼公司宣布,已向619個公司總監以及更高級別的員工發出了“自願離職”的意向書。迪士尼對外聲明稱,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主題公園的遊客流量有所下降。公司希望藉此削減成本。 這619名員工都是在美國國內迪士尼主題公園工作的,覆蓋了迪士尼幾乎所有的部門。

在對外發布的聲明中,迪士尼公司公共事務全球副總裁古德曼稱,在現在經濟持續不穩定的大環境下,主題公園等業務必須進行更高效的管理。公司還表示,員工可以在2月6日前決定是否接受這一自願離職計畫。如果接受這一計畫自願離職的員工太少,公司會考慮出台裁員方案。在1月22日人力資源部門發出的一封信中,公司透露需要調整所有級別的管理層人員以減少成本。這一自願離職計畫將從2月中旬開始,直到3月底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