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範圍
24h不加葡萄糖管溶血率小於4.5%;加葡萄糖或加ATP管溶血率小於0.4%。檢查介紹
體外將紅細胞置37℃環境中,紅細胞團能量消耗最終破壞,即發生溶血。正常人會有輕微溶血。臨床意義
本試驗主要用於溶血性貧血的病因診斷。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明顯增高,並可用葡萄糖和ATP糾正。
其他遺傳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也可增高,並分別可被葡萄糖或ATP糾正。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藥物性溶血等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糾正,加ATP能糾正。
在無菌條件下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在37℃環境下放置24-48h後,紅細胞因能量消耗最終被破壞,即發生輕微溶血。當加入葡萄糖、三磷酸腺苷(ATP)後,可獲得不同程度的糾正。該項試驗是篩查和鑑別由於紅細胞膜缺陷而產生溶血性貧血的較為靈敏的檢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是一組B淋巴細胞功能異常亢進,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使紅細胞破壞增...
概述 分類 病因 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aemia,AIHA)是由於患者免疫功能調節紊亂,產生自身抗體和(或)補體吸附於紅細...
疾病描述 症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與紅細胞的最適反應溫度為35~40℃的自身抗體稱為溫抗體,它又可分為不完全性溫性抗體及溫性自身溶血素。溫抗體又可依據化學結...
概述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這種抗體與紅細胞膜上的血型P抗原結合,通過激活補體而發生溶血性貧血。 (3)冷熱溶血試驗陽性:小兒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自身冷溶血素(屬非...
基本概述 發病原因 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治療方法0.004; 加入ATP:24h可見肉眼溶血;
正常值: 臨床意義:溶血試驗是對人體內的紅細胞進行紅細胞破裂溶解檢測。主要用於溶血性貧血的病因診斷。溶血是指紅細胞破裂溶解現象。很多理化因素都可以引起溶血。
正常值 臨床意義 注意事項 檢查過程 相關疾病冷抗體型自身免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一個類型它的最適反應溫度在30℃以下特別是4℃的自身抗體稱冷抗體有3個亞型:①自身紅細胞抗體在4...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酸溶血試驗,又稱Ham試驗。指病人紅細胞與酸化後的血清一起置37℃環境中作用,紅細胞發生破壞,即為陽性。酸溶血試驗是診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的主要確...
臨床意義 注意事項 相關疾病 檢查過程 不適宜人群蔗糖溶血試驗,是指將紅細胞置於低離子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在37℃條件下,可促進補體和紅細胞結合,觀察紅細胞是否破壞發生溶血,本試驗常與酸溶試驗一起使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