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磁性金屬的濃度在下限с1和上限с2之間時, 磁性原子的自旋磁矩方向是無規的,因而稱為自旋玻璃(玻璃中原子的位置分布是無規的)。濃度超過上限с2,合金顯示通常的鐵磁性;低於下限с1,雜質磁性原子間沒有直接磁相互作用,而在電阻率方面顯示近藤效應。例如在AuFe合金中,自旋玻璃的範圍在с1=0.01和 с2=0.12之間(圖1)。 自旋玻璃最顯著的特點是磁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在某一溫度T f顯示一個尖頂狀極大值(圖2),外加磁場越小,尖頂狀突變越明顯。T f稱為凍結溫度,與磁性原子的濃度有關(圖1)。另外一些物理性質如比熱容在凍結溫度沒有突變,而有較寬的隨溫度變化的範圍。這不同於普通鐵磁體,它的磁化率和比熱容在居里點同時出現尖銳的反常。自旋玻璃現象不僅在結晶態合金如貴金屬和過渡金屬的合金(如CuMn、AuFe),過渡金屬和過渡金屬的合金(如MoMn、RhMn、LaGa、FeCr)中發現,也在離子晶體如含過渡族磁性金屬的氧化物(CrO2-VO2)或硫屬化合物(Ni-Fe-S)和非晶態合金(Yfe2、Ni-Fe-P-B)中發現。
解釋自旋玻璃特性的主要理論模型是無規分子場模型。這個理論模型認為磁性原子磁矩間的相互作用大小和符號的分布是無規的,引起了磁矩的無規分布,進一步的理論可以剖釋實驗事實。用計算機模擬法(蒙特-卡羅法)確證這種體系可以在特定溫度下出現磁化率尖頂狀突變,而比熱容等性質只有較緩慢的變化。
參考書目
E.P. Wohlfarth,ed.,Ferromagnetic Materials, North-Holland, Amsterdam,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