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原因
一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或理想,需要具備什麼?答案:自律。
當然,肯定要有貴人相助、資金和個人能力,但最終還是要自律。沒有了自律,你的成功等式就不可能成立。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具有這項品質。那么我們為什麼會缺乏自律意識呢?
答案很簡單。根本就無需任何頂尖的科學家來回答。
我們都被寵壞了。
作為文化元,我們普遍都被寵壞了。清閒時電視,寂寥時有網際網路,失落時有酒,還有一筆小小的錢供我們娛樂時享用。我們真的被寵壞了。這就叫即時滿足。
而當我們的夢想、目標還有志向跟不上周圍的步伐的時候,我們便會逐漸失去動力。我們不再約束自己。畢竟,若我們可以選擇看電視,幹嘛還要去乾那些費力費時的工作呢?即時享樂的想法如此之迅速。
集體無意識
走在大街小巷,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的現象比比皆是,隨處可見(這在許多西方已開發國家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且大家在這樣做的時候,表情都很坦然,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污染環境是一回事兒;糟糕的是:這種幾乎是全民性的“集體無意識”是不是更可怕呢?
如何形成
我已經談過我們為何缺乏自律意識,又為何需要培養自律意識。現在我想回到這篇指南的中心內容,來談談如何培養自律意識。請記住,自律不可能憑空產生,而是需要時間和勇氣去培養。但結果會證明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1. 列出短期與長期的動機,並維持下去
你若想培養自律意識,動機至關重要。看看巴萊克·歐巴馬式的人物——接連數月致力於總統競選,你會發現好動機不可無。若沒有好的動機,恐怕歐巴馬議員到如今早已失敗或放棄。這對於任何一個長期致力於某一項工作的人來說都是如此。
短期動機則是基本的,像有足夠的錢養家餬口,或及時助人。這些小事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但問題是不能持久。你若想要培養自律意識,你還得有一個 長期動機。
按照佛教慣例,僧人和瑜伽學徒可以達到很高的自律程度,因為他們需要遵循修心論。可以將其大致譯為“心智啟迪”,通過它促使每一個想法、字詞和行動來幫助其他生靈。這樣的想法可以幫助你渡過許多難關。
一旦找到這樣的動機,就要細心呵護它。你若想為他人的利益而奮鬥,可千萬不要想過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當前行的路變得艱難時,就想一想你在為何而戰。這么做可以讓你堅定決心,繼續投入與工作中。
2. 找出可以給你靈感的人物去模仿
有時我們會失控,有時身邊的一切將我們打到讓我們感覺無法繼續前行。實在是太難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榜樣,這個時候我們要問一句:“巴菲會怎么做呢?”
嗯,吸血鬼巴菲可能確實不能算做最好的榜樣選擇目標,但管他們呢!如果你是個積極向上的“吸血鬼”,那巴菲就成了好形象了。
在你工作的環境中找個榜樣確實值得考慮。一些典例(請原諒這裡過多提到的通俗文化英雄):
· 道德:**,甘地,特里薩
· 武術:李小龍,李連杰,菩提達摩,幽靈狗。
· 財富:沃倫·布非,比爾·蓋茨,歐普拉·溫芙蕾,MC海默。
· 政治:亞伯拉罕·林肯,巴拉克·歐巴馬,薩拉·帕林。
· 體育:麥可·喬丹,“老虎”伍茲,麥可·詹森,科比·布萊恩特,勒布朗·詹姆斯,凱文·杜蘭特
或許他們也並非都是好榜樣,但你已經知道我的意思。在你心情沮喪的時候,想一想“(填入人物的名字)會怎么做”,然後按照那個答案照做。兩人智慧勝一人嘛。
反增法
你應該還記得我在這篇指南前面部分提到過,即時滿足非但不能滿足你反而會促使你去尋找進一步的“刺激”。這就叫滾雪球效應,在吸毒者中很普遍。但如果你知道如何套用,他反而可以 幫你而非 害你。
我們稱之為“反增法”,跟冥想很相像。要求很簡單:若即時滿足在促使你找尋更進一步的滿足,你把以上說法反過來用即可。
下次在工作中又想看電視的時候,多堅持五分鐘,而不是像往常那樣起身投入沙發的懷抱。如果這個能做到,那下次就努力堅持六分鐘。每次一要分心的時候就這樣做。
這樣一來,你就會不斷增加自己的優秀品質而非壞習慣,會增強自律意識。很快,“再堅持五分鐘”不再困難,你已經步入養成持久自律的軌道。
養成習慣堅守
習慣是個有力的詞。養成持久自律的最好方法就是為自己設定常規。
“佛與凡人的唯一區別就是自律。” ——烏金杜古仁波切 (1920 - 1996) (佛教冥想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