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正文

毛澤東於1958年提出的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自力更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貫主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719頁)。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也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要想取得建設事業的勝利,必須依靠本國的力量,發揚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中國有十億勤勞智慧的人民,有廣闊的國土和極豐富的物產資源,又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完全有條件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貫徹自力更生的方針,要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具體道路;採取有效的途徑來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國內的資源,挖掘本國的潛力,發揮本國的優勢;主要依靠社會主義內部的資金積累,依靠本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和才能智慧,有計畫地進行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絕不是說不需要外援,更不是說可以閉關自守。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之所以必須爭取外援是有現實根據的:①無產階級的革命是國際性的革命,需要各國無產階級互相支持。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不是也不可能孤立於世界之外,需要並可能爭取得到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援。②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國際間經濟聯繫日益擴大和密切的今天,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的閉關自守狀態已被各民族的多方面的互相往來所代替,一切國家的生產消費都已具有世界性。在當代任何國家都很難由本國來全部滿足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必須大力開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③為了儘快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要善於利用國外資源和國外市場,要以多種形式吸收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中國在1979年以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就反映了這種客觀要求。
堅持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是相輔相成的,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係。自力更生是第一位的,爭取外援是為了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離開了自力更生,爭取外援就失去了基礎和方向,也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它的輔助作用。因此,爭取外援必須從本國的實際需要和國情出發,反對處處依賴外國、盲目引進和貪大求洋的做法,反對任何損害國家主權和損害民族經濟發展的行為。但是,不能把自力更生同爭取外援對立起來。對外國的資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絕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這樣做,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是不利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