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的傑作
福建部分高校為了迎接福建省第11屆省級文明學校評估紛紛出台臨時規定,有高校規定:若有人詢問食品安全等敏感問題,不要偏激,務必給出正面回答,相信學校可以很好解決。其他一些臨時規定中,連叫餐、路上吃東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時常見且被默許的行為也被叫停。
“若有人詢問食品安全等敏感問題,不要偏激,務必給出正面回答,相信學校可以很好解決……”,“遇到酷似領導的人來問路,一定要注意禮貌……”這類“臨時校規”近日在福建某高校流傳,學生們被反覆交代注意事項。“臨時校規”中,甚至連叫餐、在路上吃東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時常見且被默許的行為也被緊急叫停。
這些“臨時校規”的出台,與近期進行的福建省第11屆省級文明學校評估有關。為了迎接檢查,各高校參照考評標準,紛紛召開會議、印製傳單、群發簡訊,臨時修正或禁止了某些行為。
某校大二學生小林遺失校徽已有一年多時間,學校平時也從沒要求學生佩戴校徽。最近輔導員突然通知:迎檢期間必須每日佩戴校徽,若校徽遺失,需按規定寫500字檢討,於一日內申請補辦。“為什麼平時不用戴校徽,一來檢查就要戴上?到底戴給誰看呢?”小林查閱往年的“福建省高等學校‘文明學校’評估標準”才發現,評比細則中有一項為“師生在校園內堅持佩戴校徽”,這一項占了4分。
教師同樣被要求佩戴校徽。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坦言,她的校徽也是翻箱倒櫃才找到的。某校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在微博里吐露心跡:“不太理解佩戴校徽與文明問題有何關係。”有的同學還在微博上傳了一張一名學生左臂別著5枚校徽的照片,稱其為“大學版的‘五道槓’”。
泉州某大學文學院一名女生透露,該校督察隊隊員拿著相機,抓拍穿拖鞋的同學。犯錯者將被給予記過處分,不能參評本學期先進。她說,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甚至還拿出攝像機,擺在教室門口拍攝那些遲到的同學。“我有一個同學遲到就被拍了,不知道老師為什麼要拍這段視頻,幹嗎用呢?”
此外,一些高校學生宿舍臨時粉刷了走廊牆壁,教師頻頻出動檢查衛生,並提出了新要求:宿舍各床位被子、書本擺放的朝向必須一致;不準把化妝品放在書架上;白天在宿舍時不準穿睡衣;每張床下方只準擺放3雙鞋;不管是否有課,上午8點須離開宿舍……“連生活空間都被統一標準了。”一名女生在微博上抱怨說。
福州大學城某高校還將宿舍內務與學生獎學金、入黨、補貼等直接掛鈎,有的高校規定,若不做宿舍衛生則按曠課8節處理。某職業學院還在5月13日專門停課一天,騰出時間讓學生集體打掃衛生,以備檢查。
2011年《福建省文明學校(高等學校)評估暫行標準》分為基本指標、特色指標兩部分,每部分又包含若干細則。檔案還在每條細則後註明了材料審核、座談了解等總計7類、74次測評方式,其中使用材料審核25次、座談了解17次、聽取匯報7次、問卷調查4次、網路考察1次,實地考察、個別訪問各10次。
應對的各種招數
福建某工科院校的學生貼出該校一份“迎檢注意事項”,其中第4條提及:“對專家的提問,做到文明友善,本著對學校有利、對學生有利的觀點回答。”
福州、泉州、莆田等地的學生均表示,他們被要求牢記學校近3年精神文明建設目標、成果、口號等大篇幅內容,記不下來要扣分,甚至“連機房電腦的數量都要背”。
廈門某大學的學生髮現,校園內所有活動海報、商業廣告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學生稱,此舉“用乾巴巴的整齊,代替了輕鬆、自由的校園文化”。
某省屬院校的學生透露,針對“上課時間教學區無機動車行駛”的標準,學校設定了臨時路障,但是“這些路障平時從沒見過”。
某211高校的多名學生稱,一名保全為維護校容當眾打死了流浪狗,該訊息一天內就在微博、人人網、QQ空間等被轉發、評論數百次。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四學生幹部說,他大一時就經歷過這種檢查,那些匯報材料都是在往年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他說,自己完全理解校方的臨時規定、做法,“畢竟涉及到學校的榮譽。分數、排名、標準擺在那,哪個校領導敢不重視?”
多數學生為了學校的集體榮譽,都表示願意配合校方的臨時舉動。不過,也有一些大學生就此提出疑問:專家們在學校轉幾天就能給一個學校的文明下結論?究竟判斷的是學校這幾天文明不文明,還是近3年來文明不文明?這到底算不算一種新的“形式主義”呢?
此事件相關評論
“臨時校規”橫空出世,只因與學校評選文明學校有關。只要檢查組人員覺得學校文明了,這塊“文明牌”就到手上了,至於學校是否真正文明,就顯得不重要了。為了獲取這塊“文明牌”,學校自然要費盡心機,將“臨時校規”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學校速成“文明學校”,使師生速成“文明人”。
其實,這種“臨時校規”與城市評選文明城市一樣,在檢查組到來之前,將所有的小攤小販都“掃”得一乾二淨,使檢查組看起來賞心悅目,然後歡愉地“贈送”一塊“文明城市”牌。你好,我也好,就“團圓”了。
學校參與評選文明學校,當然不錯,但文明卻不是在短短几天之內速成的,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而“臨時校規”能使文明速成嗎?從表面上看,是可以的,一旦將違犯“臨時校規”和各種評獎之類有關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掛鈎起來,學校立馬就變得“文明”了,當然,這種“文明”是有時間限制的,當檢查組成員撤掉的時候,也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恐怕比原來的不文明還要厲害。
將板子打在學校領導身上,似乎也有點欠妥。畢竟,拿到“文明學校”的榮譽也是學校領導的政績,平時做不到,弄虛作假總行吧,只要騙過檢查組成員就行。能騙為何不騙呢?
其實,最該將板子打在檢查方式上。這種事先通知、裝模作樣的檢查,如何讓人不弄虛作假?為了文明學校的榮譽,見到酷似領導者問路當然要有禮貌。可是,即便是不評選文明學校,難道碰到不酷似領導者問路就可以不禮貌嗎?
形式主義的文明學校評選,走過場的文明學校評選,必然會有臨時抱佛腳的“低級演戲”,必然會催生黑色幽默的“臨時校規”。文明學校是靠平時管理出來的,是靠平時培養出來的,校規是要一以貫之的。神馬“臨時校規”都是浮雲。很想問的是,“酷似領導者”究竟長什麼樣?免得同學們搞錯了,犯了學校的“大事”。
文明創建本質上屬於“人文化成”範疇,是大學育人的題中應有之義。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年輕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可見,育人是一項塑造和諧心靈的長期任務,師生文明素養的提升、校園文明環境的養成,需要大學時刻注重言傳身教、持之以恆和潛移默化。
然而,相對於論文、經費等硬指標來說,文明創建在許多大學實際上被放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位置。而當文明創建“頭戴鳳冠身披霞帔”,成為大學追逐的功利性目標,可以為大學及其管理者帶來現實的榮譽、利益和光環時,某些大學管理者又紛紛為此祭出“臨時抱佛腳”和弄虛作假矇混過關的邪招來。這一方面是出於功利目的而採取的主動進攻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在主管部門的行政權力壓力下的不得已的順從。
從教育主管部門來講,文明學校評估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謂目的,即“以評促建”,通過評估項目的設定、評估優劣級差的區分,來督促大學積極開展創建,提升文明水準;所謂手段,即“以評代管”,通過對本屬於大學自主辦學範疇的諸多事務的評價性干預,來調動大學按照主管部門的指揮棒跳舞。從目的上講,當然具有強烈的正當性;從手段上講,卻帶有某種自我擴權、越界干預大學辦學自主權的嫌疑。
而從大學本身來講,文明學校評估同樣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謂目的,即大學在“以評促建”的目標之外,還存有對文明學校榮譽與稱號的追逐。這雖無可厚非,卻由此造成大學創建文明學校的手段的非正當性。也就是說,大學實際上會通過出台“臨時校規”之類的措施來營造虛假的文明氛圍,以欺騙評估專家的雙眼,從而爭取獲得文明學校的榮譽。
由此,我們發現,目的的正當性並不能必然導致手段和結果的正當性,手段的非正當性卻必然導致結果的可疑與虛偽,而手段的非正當性與結果的可疑,又反過來對評估與迎評的目的正當性形成了某種嘲諷。事實上,基本上不會有大學在評估這個目的正當性受到嘲弄的活動面前,有勇氣選擇“原生態迎評”甚而乾脆予以拒絕。由此,大學的“育人”在某種程度上通過行為上的弄虛作假而起到了負面教化作用,成為有礙於學生健康人格養成的“毀人”的開始。這恰恰最令人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