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營養師考試

臨床營養師考試

“臨床營養師考試”是由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組織的針對臨床營養及相關亞學科人員行業標準的全國統一考試。 考試報名人員需通過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師項目”網路教學、面授及醫院實習三個階段合格後,方可獲得全國統一考試資格,考試通過獲取“臨床營養師”資格證書,考試未通過的學員,仍有兩次考試機會,如三次考試均未通過,需重新參加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師”項目上述三個階段學習。

學科概況

營養科學是一門涉及基礎生命科學、醫學、農業科學、食品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的綜合學科,臨床營養學科是將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三者有機統一的有效載體,營養治療是提高床位周轉率、治癒率,降低藥占比及醫療支出的有效途徑,其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臨床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基礎手段之一,對其它臨床學科的發展有顯著的增益作用,1974 年~1995 年間,世界各地超過150 個研究項目表明,醫院病人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在30%~55%之間。英國1992年的一項關於住院患者研究顯示,存在營養不良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能平均縮短5天住院時間,節省484英鎊治療費用。1998 年,西班牙制定了營養評價和治療草案,草案頒布後與1996 年以前相比,腸內營養的比例增加到了30.6%,腸外營養下降為41.6%;每個入院病人和住院病人的腸外營養費用分別減少了39.3%和33.5%。國內2003年關於上消化道術後給予腸內營養的研究顯示,與常規治療相比,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可減少4天住院時間。而我國腸外營養製劑臨床濫用現象嚴重,每年因濫用腸外營養製劑造成的浪費至少50億元人民幣。

此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髮展均與不良營養習慣密切相關。國內外多項循證醫學結果證實:臨床營養能明顯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髮展。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率逐年遞增,我國每年約3億左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尚處無人管理的狀態,由此引發的心肌梗死、腦卒中、腎病、眼底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等併發症嚴重威脅著國民的健康,給患者、家庭、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按國外衛生經濟學統計數據推算,中國每年因得不到系統營養治療導致的各類併發症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元。基於臨床營養的重要作用,2005年起國外學術界已經將營養支持的概念升級為醫學營養治療,彰顯其作為獨立因素改變疾病進程的影響。

隨著臨床營養學科的建立,將惠及每年約7000萬存在明確營養不良的住院患者、9600萬II型糖尿病患者、2億高血壓患者、3億5千萬肥胖患者,可有效提升整體醫療水平、降低醫療整體費用。

高度重視

1985年,衛生部下發《關於加強臨床營養工作的意見》,對營養科和營養專業隊伍的建設以及臨床營養科研等做出了規定;

2009年,衛生部醫政司下發《關於開展臨床營養科設定試點工作的通知》 ,為營養科明確定位、加強建設和完善管理指明了方向,並委託中國醫師協會負責具體試點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2009年,衛生部婦社司啟動了“圍產營養”項目,開始在全國推進“圍產營養門診”建設;

2011年,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明確規定了三級醫院臨床營養科的評審標準和具體功能,並對其人員提出了相應要求。

組織結構

臨床營養師考試 臨床營養師考試

統一考試機構:國家醫學考試中心

介紹:國家醫學考試中心 是國家衛計委直屬衛生行業各類全國性考試的技術服務專門機構,成立於1985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考試機構之一。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承擔“臨床營養師考試”專家出題、考試組織管理實施以及考試合格證書發放等工作。

項目管理機構:中國醫師協會

臨床營養師考試 臨床營養師考試

介紹:中國醫師協會是由衛計委進行業務指導的國家一級協會,按照《醫師法》成立的全國性醫師行業組織;2009年起,在衛生部的委託下,承擔臨床營養學科試點工作。中國醫師協會承擔參加“臨床營養師考試”必備的網路教學、面授及醫院實習三個階段教學的管理及實施,並進行行業認證工作。

培訓類別

臨床營養師(醫)

報名條件:具有臨床、公衛或中醫執業醫師資格的營養科在職醫師。

考試要求: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並考試合格;掌握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包括疾病和醫源性因素引起)的各種營養代謝性疾病、營養與代謝異常的原因和機制、臨床表現,以及營養診斷和營養治療及監測的原則及方法;掌握常用的營養評價方法和營養檢測指標的臨床意義及營養素攝入量計算等工作方法;掌握常用營養素的理化性質、營養治療作用、缺乏與過量的臨床表現以及人群營養素需求量和個體化治療原則;掌握腸內腸外營養給予途徑,及其適應症、禁忌症;掌握各類疾病和特殊人群的臨床營養宣教知識。

臨床營養師(技)

報名條件:各醫療機構營養科在職技師或初級護師及以上職稱在職人員

考試要求:熟練的操作人體物理測量、與營養及代謝相關實驗室生化檢驗技術、免疫檢驗技術、代謝分析技術、器官功能測量技術,主要包括:人體測量、人體成分分析、人體代謝率測定、營養素水平測定(如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其代謝產物的測定等)、應激蛋白質測定、淋巴細胞計數、代謝實驗(如氮平衡試驗等)、食物不耐受測定、腸道功能及微生態評價及營養換算等;熟悉營養產品的使用和管理辦法;熟悉營養素的理化性質、食物來源及營養價值,能熟練的根據醫囑配製腸內營養製劑或編制治療膳食食譜等,完成對營養產品及食材的加工處理;掌握營養監測和評價、營養製劑製備所需各種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辦法;熟悉食品安全及衛生相關制度;熟悉各類疾病和特殊病人的臨床營養宣教知識。

臨床營養師(專科)

臨床營養師(圍產)又稱圍產營養師

報名條件:醫療機構產科、新生兒科醫師或中級以上護師

考試要求:學習臨床營養的理論知識和圍產營養保健的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孕期及圍產期營養需求和要點;熟悉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及孕期各種合併症的臨床營養治療方法和宣教知識。

臨床營養師(社區)

報名條件:在社區及鄉鎮,有執業(或助理執業)醫師資格的在職醫師

考試要求:熟悉臨床營養學的理論知識,包括基礎營養;公共營養;疾病營養;腸外腸內營養;掌握社區營養與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營養需求特點和治療等;熟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營養治療的原則、方法和常見工作流程;要求能準確詢問、書寫營養病史,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基本掌握常見疾病的營養診斷和處理。

營養狀況

歐美已開發國家自十九世紀初設定綜合性醫院以來,營養部作為醫院的基礎學科始終存在,與護理部、藥學部並稱“三駕馬車”,在此基礎上,醫療部開展相應的臨床活動。營養部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對臨床存在明顯營養缺乏的患者提供以自然食物為主的治療飲食。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臨床營養學科的發展和治療手段的豐富,特別是腸外製劑開始套用於臨床,在臨床科室首先是外科設定營養支持小組。自本世紀初,開始逐步以完整的營養科室建製取代營養支持小組,開設相應的營養病房。

(一)政府所屬的綜合性醫院營養科設定情況。

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各級聯邦政府所屬的綜合性醫院不獨立設定營養科,而在各臨床科室內設定多個營養支持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取得腸外製劑使用資質的執業醫師、註冊營養師(營養技師)、護士、藥劑師、檢驗師。營養師(營養技師)沒有藥品處方權,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營養素計算和營養隨訪,在營養支持小組內開展工作。營養師(營養技師)負責治療膳食和腸內營養製劑(醫用食品)使用等工作。

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台灣、香港醫療政府所屬的綜合性醫院內獨立設定營養科或部營養師(營養技師)沒有藥品處方權,業務範圍與歐美國家基本一致。

巴西政府所屬綜合性醫院內獨立設定臨床營養科,開設營養門診,按臨床科室性質分設多個營養支持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營養執業醫師、營養師(營養技師)、藥劑師、營養護士。營養執業醫師處置腸內腸外營養製劑。

日本、香港、台灣等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綜合性醫院內獨立設定營養部(科),營養師(營養技師)無藥品處方權,業務範圍與歐美國家基本一致。

(二)政府所屬的綜合性醫院營養醫師(營養技師)與床位比。

歐美及日本,各國家情況不盡相同,營養師(營養技師)與床位比在1:20至1:60之間,而我國台灣在1:80至1:100之間。

(三)臨床營養工作模式。

美國臨床營養的工作模式有臨床營養支持小組和營養科(醫院膳食);美國臨床營養的工作模式有臨床營養支持小組和社區防治(營養士);加拿大和我國台灣地區臨床營養的工作模式為營養部,包括臨床營養組(門診、病房、社區)和膳食管理組。

在不同臨床營養工作模式下,各國臨床營養從業人員及其臨床(社會)作用不盡相同(見表1),但均通過對住院患者進行臨床營養篩查來指導臨床營養治療。

表1 美國、日本、加拿大及我國台灣地區臨床營養工作模式一覽表
美國日本加拿大/台灣
工作模式 營養支持小組 營養科(醫院膳食) 營養支持小組 社區防治(營養士)營養部:包括臨床營養組(門診、病房、社區)和膳食管理組
從 業 人 員營養支持小組由醫師、護士、註冊營養師(營養技師)、藥師、社會工作者組成;分為營養師(營養技師)(1:60床位數)和飲食營養師(營養技師)(1:120床位數)營養士40萬(臨床醫生的2.4倍),約1:20戶家庭,分為管理營養士(病人營養指導)和營養士(社區營養指導)營養師(營養技師)1:100床位數;學曆本科或以上、臨床輪轉後註冊方可從業
臨床(社會)作用 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 制訂、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方案腸外腸內營養支持;社區營養諮詢、慢性病預防;營養相關疾病監測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制訂、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方案;社區營養諮詢、慢性病預防(四)執業醫師(營養)、營養師(營養技師)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執業醫師(營養)、營養師(營養技師)的人才培養模式。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均設定營養專業招收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生畢業後經醫師協會或相關行業協會考核認證取得營養師資質,進入醫療機構執業。執業醫師經醫師協會考核認證後取得使用腸外營養製劑資格,可進入營養治療小組執業。

(五)醫用食品使用情況。

國外絕大多數國家將腸內營養製劑稱為醫用食品或特殊用途食品。院外患者在超市或藥店自購,醫療保險不予以報銷;院內由營養師(營養技師)處置,由醫療保險支付。

中國尚無醫用食品分類,由於一些特殊原因,極少數外資企業將腸內營養製劑註冊成藥品在院內銷售。國內有少部分生產醫用食品的企業,通過院內食堂按普通食品,由營養科室對患者實施治療。

表2 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及我國台灣地區醫用食品的使用範圍及醫療保險支付情況
美國歐盟日本台灣/加拿大
名 稱 醫用食品 (Medical foods)特殊醫用目的食品(dietary foods for special purposes)病人用食品特殊營養食品
使 用 范 圍專門用於滿足特殊疾病、病理紊亂和醫療狀態時的特殊營養要求的食品,該類產品必須在醫務人員的監督下使用。由營養(技)師使用 嬰兒配方食品; 病人用食品,包括調整蛋白質、胺基酸、脂肪或礦物質食品,低敏、控制體重取代餐食品,管飼用食品
醫療保險賠付 對醫院病人、看護中心的病人、居家病人的賠付制度並不完全一致; 不同的州有的只賠付管飼病人的費用,有的對口服腸內營養製劑也進行賠付。 住院病人:腸內營養和口服營養補充由醫院負擔; 家庭病人/護理:由醫療保險機構付費,只賠付管飼營養治療和有醫療指征的口服營養補充。經腸營養是醫師使用的藥品,與病人用食品一樣,在醫院及看護中心,都可報銷大部分,甚至全部。只賠付管飼營養治療/管飼飲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