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依據
1.有急慢性膿耳現病史。
2.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與非完全性周圍性面癱。如額紋平坦消失,不能抬眉、皺眉,眼裂不閉,用力閉眼時白睛顯露;面部麻木沉重感,呆板無表情,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人中溝偏向健側;口角歪向健側,笑或露齒時尤為明顯,口津時溢,不能自收,閉唇鼓頰時泄氣,不能吹口哨,言語欠清晰等。根據病情不同,可能出現有同側聽覺過敏、舌前2/3味覺消失等。若病程已久,可致面肌萎縮,較健側削瘦。
3.電測聽、聲阻抗、味覺試驗、流淚試驗,可明確病變部位。
4.X線檢查示有乳突炎症或骨質破壞。
鑑別診斷
1.口僻:多在起床後突然發現一側面部麻木,口眼斜,少數可為雙側面癱。可伴有同側耳周圍疼痛,乳突尖部壓痛,患側聽覺過敏,舌前2/3味覺消失等,多無膿耳現病史。
2.風[喑]痱:有中風病史,以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用為主要表現,無膿耳病史。
辨證論治
1.火毒(熾盛)證:急性膿耳或慢性膿耳急性發作期出現口眼歪斜,伴同側耳內疼痛、溢膿,膿液引流不暢,或有耳道深處後上壁紅腫下塌。發熱,口苦,咽乾,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清熱解毒。
2.氣虛血瘀證:慢性膿耳病程中漸發口眼斜,伴耳內流臭膿;或膿耳口眼歪斜,病程日久不愈。頭昏,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淡或有瘀點,脈弦細或澀。益氣活血。
謹防發病
冬至已過,本市開始“進九”,即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階段。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伴隨著全年中最冷月份的到來,面部痙攣、面部癱瘓、腦中風等發病頻率也逐漸攀升。最近,記者從本市各大醫院了解到,連日來市民出現面癱、面肌痙攣、腦血管意外等疾病比例上升。在上周的“名醫網上聊”中,新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提醒市民,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預防因寒冷而造成面癱、面部痙攣或腦中風等意外。如果感到頭痛不適,應及時就醫,切莫大意釀成苦果。
一篇關於女教師患面癱只因追趕公車的報導
這學期,林老師剛當上初一某班的班主任。為了準時監督學生參加早自習,她每天6點半就出門趕公車。一天,為了趕上一輛已駛離站台的公車,林老師緊隨其後奔跑了十多米。一上車,林老師就覺得左面頰有些僵硬,耳垂附近有些疼痛。粗心的她除了感到寒冷外,並未引起特別重視。可到學校後,同事卻發現她的嘴角歪了。
李世亭教授表示,每當天氣轉冷後,面神經炎的發生率會明顯上升,由此導致的面癱發生率也隨之上升。林老師的情況也正是由於工作繁忙、抵抗力下降、和天氣突然轉冷,而又沒有採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從而患了面神經炎。其實近兩周以來,類似林老師的患者明顯增多。
專家還提醒,面癱在發病前是有些徵兆可以察覺的。一般人都感覺有一側臉部肌肉緊縮感、抬眼費勁,有的患者病前三、四天就會感覺耳垂下後皮膚疼痛。一旦發現這些先兆,要儘快診治。面癱的最有效診治時間是2周之內。
忽視頭痛信號粗心女子險喪命
張女士腦中風病例
52歲的張女士平時身體很健康。在幾個月前的一次聚餐中,她突然感到頭痛。由於她一直有偏頭痛的老毛病,就想當然地以為是“吹了風”誘發了老毛病,所以一直忍著沒說。豈知,疼痛非但沒像平時那樣好轉,反而越來越厲害了,腦袋就像要爆炸一樣。於是,同事們慌忙把張女士送到醫院。經過CT和造影檢查,發現張女士是腦動脈瘤破裂引起了蛛網膜下腔出血,及時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基本康復。幸好搶救及時,否則後果不堪構想。
新華醫院神經外科華續明教授說,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錯把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誤當“偏頭痛”。一般來說,在發病前幾個月,患者都會出現斷斷續續的隱痛,但往往以為是偏頭痛發作,根本不當回事,直到病情加重、引起劇烈頭痛,甚至昏迷時,才會引起重視。但這樣很容易延誤病情,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人都有過頭痛的經歷,可引起頭痛的疾病有很多,比如:感冒、鼻竇炎、高血壓等,都會引起頭痛!”華續明教授表示,不同的疾病引起的頭痛症狀不一樣,病人還需加以仔細區分。據介紹,典型的偏頭痛病人多在青春期發病,且多家族史。當情緒波動、飲酒或月經來潮時,容易誘發,往往呈周期性發作。在頭痛時常有“眼前冒金星”等典型先兆症狀,呈搏動性跳痛,還可出現持續的劇烈疼痛。
腦中風,6小時內治可不留後遺症
從寒冷的室外走進室內,突然人就暈倒在地,不醒人世,原來這是腦中風發作。最近,因為天冷不適應,出現腦中風的病人明顯增加。華續明教授提醒,一旦發生突發性的言語不清、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突發視力下降、失明、頭痛、眩暈等情況,應及早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一部分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發病後6至8小時內,可進行有效的動靜脈溶栓治療。對於急性腦梗死來說,如果能在發病6小時內,急診進行介入動脈內溶栓,打通受阻的腦血管,可挽回處於死亡邊緣的腦組織。因此,很多病人是躺著進醫院、走著出醫院,沒有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
專家同時提醒市民,對於有高血壓病、心臟病、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硬化等,一經發現,應引起高度重視,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長期的治療和觀察;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
資料來源
1、http://www.med66.com/html/2006/2/wa6625756531022600216188.html
2、http://www.jfdaily.com/gb/jfxww/xlbk/xwwb/node38140/node38153/userobject1ai189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