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多因暴力作用於小腿內側,使之內收所致。
外側副韌帶由於膝伸直時外側關節囊,肌肉緊張可保護韌帶故不易受損傷反之膝屈曲時外側副韌帶弛緩,亦不易損傷。外側副韌帶由於受對側肢體保護和髂脛束與股二頭肌在膝關節外側保護可防止關節內收。因此,外側副韌帶斷裂極為罕見,除非強度暴力加於膝關節內側或小腿強度內翻,方能引起外側副韌帶斷裂。輕者韌帶勞損,重者韌帶自腓骨莖突部撕脫或發生撕脫性骨折,多合併外側關節囊破裂。腓總神經,膕肌肌腱,腓腸肌外側頭,髂脛束和股二頭肌可同時損傷。
症狀
臨床表現:
膝LCL斷裂多發生在止點處,多數伴有腓骨小頭撕脫骨折故臨床主要症狀為膝關節外側局限性疼痛腓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淤血局部壓痛,膝關節活動障礙,有時合併腓總神經損傷。
膝關節內翻應力試驗的結果判定:當伸直位試驗陰性屈曲30°位陽性者,表示膝關節LCL斷裂合併外側關節囊韌帶的後1/3、弓形韌帶、膕肌腱損傷;當伸直位和屈曲30°位均為陽性者,表示膝LCL斷裂同時合併十字韌帶斷裂;當伸直位陽性,屈曲30°位陰性者,表示單純膝LCL斷裂或鬆弛。
併發症:
可合併腓骨小頭骨折、腓總神經損傷。
診斷
1. 病史 患者有膝關節急性內翻鏇轉損傷病史。傷後外側疼痛、腫脹。如果出現垂足、下肢感覺障礙,應考慮到腓總神經損傷的可能。如果損傷嚴重,波及關節囊或關節內交叉韌帶損傷,則有關節腫脹、積液。嚴重情況下膝關節可以發生脫位。
2. 查體
(1)外側側搬試驗:外側副韌帶損傷後做內翻側搬試驗,可以發現外側張力下降和鬆弛。I度損傷,外側無明顯鬆弛;II度損傷外側鬆弛但有抵抗感;III度損傷,外側鬆弛無抵抗感。試驗應在伸直位和屈膝30º位檢查,與健側對比。
(2)外側間隙開口感:外側副韌帶損傷後除I度損傷外,均有外側間隙開口感。檢查也應在伸直和屈膝30º位進行,與健側對比。
(3)外側副韌帶張力檢查:屈膝內收內鏇位(盤腿)檢查外側副韌帶張力,正常情況下為索條狀硬韌感,如果有損傷則張力較健側膝下降,如果完全斷裂則不能觸及韌帶張力。
3.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X線檢查可以發現腓骨頭的撕脫骨折。內翻應力位攝片可以觀察外側間隙的寬度,如果患側大於健側,提示患側的外側副韌帶損傷。長腿正位片可以顯示外側不穩造成的膝異常內翻。
(2)MRI:可以顯示外側副韌帶的形態。核磁共振下分度見內側副韌帶損傷。韌帶損傷可見水腫和出血的高信號。部分撕裂顯示為增厚、信號增強。完全撕裂表現為韌帶連續性中斷。
鑑別診斷
1. 膕腓韌帶損傷 損傷史類似,傷後有外側腫痛,也可以有外側不穩症狀。與單純外側副韌帶損傷的鑑別診斷主要依靠脛骨外鏇試驗,膕腓韌帶損傷在屈膝30º位脛骨外鏇角明顯大於健側。
2. 後交叉韌帶損傷 往往嚴重的外側副韌帶損傷合併後交叉韌帶損傷。檢查後抽屜和Lachman試驗均為陽性。在診斷外側副韌帶損傷時一定要檢查交叉韌帶,以免漏診。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損傷較輕的單純膝LCL損傷者。膝內收應力照相,關節間隙開大0.4cm可用彈性繃帶加壓包紮;關節間隙開大為0.5-1.2cm,給予抽盡膝關節內積血加壓包紮,屈膝20°-30°位前後長腿石膏托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開始練習膝關節活動。石膏固定期間,應加強股四頭肌收縮訓練
2.手術治療 膝LCL完全斷裂,過去認為可以不必進行修補但近來觀察,未進行修補者,有的後遺症明顯,常導致膝關節前外側鏇轉不穩定,如合併ACL損傷,則更為明顯。當合併PCL損傷時,則發生後外側鏇轉不穩定,出現脛骨外髁向後鏇轉半脫位。所以,近年來對嚴重外側副韌帶斷裂一經確診,即決定手術修復。
(1)新鮮膝LCL損傷:對膝LCL止點撕脫腓骨小頭骨折者,採用腓骨頭上下各2-3cm的直切口。保持骨折片與膝外側副韌帶的聯繫,將移位之撕脫骨折塊復位用一枚螺絲釘將骨折片原位固定。對於單純膝LCL在中部斷裂者,採用膝外側直切口長4-5cm,仔細分離,找出膝LCL兩斷端,屈膝30°位,拉緊兩斷端行對端縫合,如果膝外側副韌帶鬆弛,可做重疊縫合。
(2)陳舊性膝LCL損傷:
①對膝LCL鬆弛所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者,行膝LCL緊縮。Augustine法:膝外側直切口或S形切口長5-6cm,將膝LCL股骨外髁起點處的骨皮質鑿下(1.5cm×1.5cm大小),向上(近)方移位1-2cm並拉緊在此處用骨鑿切去相應的小塊骨皮質層使之粗糙後,用一枚螺絲釘將韌帶起點骨皮質擰入固定。另外還可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再將腓腸肌的外側頭自起點處切下並移向前方,與移位後的膝LCL的起點縫合在一起加強韌帶。
②對膝LCL斷裂合併十字韌帶損傷所造成的後外側鏇轉不穩定,可行膝LCL起點上移緊縮法(Augustine法)及髂脛束轉移術。在脛骨外髁處切斷髂脛束止點大部分並向近端游離3cm,將切下的髂脛束末端移至腓骨小頭處,牽緊後用絲線縫合固定。
③對膝LCL斷裂後所致膝關節前外側鏇轉不穩定者,有以下幾種手術方法。一是膝LCL止點前移術:採用膝外側直切口,將膝LCL和股二頭肌在腓骨小頭的附著點縱向鑿下,並向上翻轉,顯露膝關節後外側關節囊,將鬆弛的後外側關節囊向下拉緊並行重疊縫合。屈膝30°位將已鑿下之膝LCL和股二頭肌止點拉緊移至脛骨外髁處,用一枚螺絲釘固定。二是股二頭肌懸吊術(Kromer法):做膝外側S形切口下端止於腓骨小頭長8-10cm保留股二頭肌的止點,分離股二頭肌腱的前部1/3-1/2,自近端相當於膝LCL的起點平面處切斷股二頭肌腱已分離的前部,將切下的前1/3-1/2股二頭肌腱前移至LCL起點處拉緊,屈膝30°位縫合固定。前外側鏇轉不穩定嚴重者,股二頭肌腱應較多前移嚴重患者,可將切下之股二頭肌腱的近端向前移至髕骨外下角處,拉緊後與髕腱的外側緣縫合固定。
術後使用長腿前後石膏夾板固定膝關節於屈曲30°位4-6周。外固定中加強股四頭肌收縮鍛鍊去除石膏後,積極練習膝關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