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神經官能症

腸神經官能症

腸神經官能症又稱激惹綜合徵,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等症狀。實際上,本徵腸道功能紊亂,並沒有炎性病變,而且功能紊亂也不限於結腸。

腸神經官能症又稱激惹綜合徵,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
腸神經官能症介紹腸神經官能症介紹
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等症狀。實際上,本徵腸道功能紊亂,並沒有炎性病變,而且功能紊亂也不限於結腸。

疾病簡介

腸神經官能症又稱激惹綜合徵,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等症狀。實際上,本徵腸道功能紊亂,並沒有炎性病變,而且功能紊亂也不限於結腸。

病因病理

腸神經官能症又稱腸道功能紊亂,是一組胃腸綜合徵的總稱。
精神因素為本病發生的主要誘因,如情緒緊張、焦慮、生活與工作上的困難、煩惱、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擾高級神經的正常活動,進而引起胃腸道的功能障礙。
消化系統疾病: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潰瘍病急性胃腸炎便秘;
飲食因素:不規律的飲食習慣。

臨床表現

1、以結腸運動障礙為主

以結腸運動障礙為主,較多見。患者有陣發性腸絞痛,主要位於左下腹,痛時可捫及痙攣的腸曲,此由於降結腸或乙狀結腸痙攣所致;疼痛如位於左肋緣下腋前線附近,並放射至劍突下及左上臂,此為高位或過長的結腸脾曲痙攣所致。腹痛的發作和持續時間雖不很規則,但多數在早餐後發作,表示胃結腸反射亢進,熟睡時極少見。腹痛常因進食或冷飲而加重,在排便、排氣、灌腸後減輕。腹痛常伴有腹脹、排便不暢感或排便次數增加,糞便可稀可乾。結腸持續痙攣時,推進性蠕動減弱,則引起痛性便秘,這一情況可稱為痙攣性結腸。

2、以結腸分泌功能障礙為主

以結腸分泌功能障礙為主,少見。患者腹痛不明顯,但有經常或間歇性腹瀉,糞便呈糊狀,含大量粘液,有時糞質很少,糞便鏡檢大致正常,這種類型也稱粘液性腹瀉。
也可有上述兩型的混合型,即便秘與腹瀉間歇交替出現。

3、以小腸功能障礙為主

以小腸功能障礙為主,主要發現為水樣腹瀉,伴有臍周不適或陣發性疼痛和腸鳴亢進,常可因情緒波動而激發。

疾病檢查

腸神經官能症的檢查。一般來講,根據不同情況採取X線、內鏡檢查、胃液分析與糞便化驗等手段。
1、胃腸道X線檢查,顯示整個胃腸道的運動加速,結腸袋加深,張力增強,有時因結腸痙攣,降結腸以下呈線樣陰影。
2、結腸鏡檢結腸黏膜無明顯異常。

分類

1、情緒性腹瀉:常因情緒激動而引起水樣腹瀉、腸鳴亢進,伴臍周不適或疼痛,少數病例只有臍周痛而無明顯腹瀉。
2、結腸過敏(又稱結腸激惹綜合徵),是指以結腸功能失調為主的綜合徵,從病理解剖方面找不到器質病變,有人認為是腸道對氣體敏感性增強。

易發人群

目前國內尚缺乏有關發病率的精確統計。在各種臟器的神經官能症中,多見於青壯年。

中醫對腸神經官能症的研究

本病的治療要求醫者 抓住患者主要症狀對症下藥,由於此病是一組以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臨床症候群,同時又是以病人的精神情緒變化而變化,其臨床症狀的表現往往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不易捉摸,這就要求醫者,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長,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要症狀,或主要症候群,不能被眾多的臨床症狀所迷惑。
有些腸功能紊亂的患者,長期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是有其根源的,有的是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對於這種情況,口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作必要的現代科學儀器的檢查,必要時建議患者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這樣才能徹底打消患者的顧慮,臨床上不少患者由於長期懷疑自患癌症,久治不愈,經用科學儀器檢查排除後,病情很快好轉乃至痊癒;還有的患者由於長期的精神抑鬱,或長期的精神負擔,壓得患者抬不起頭來,找出了精神抑鬱所在,運用純中藥治療如理腸調胃安神劑,患者病情很快康復。所以治療本病,不能就病論病,要找出病根所在,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徒恃藥力,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按摩治療

按穴法

病人取仰臥位。家屬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緊貼皮膚,按壓中脘、氣海、天樞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壓約半分鐘,要逐漸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脹、沉麻為宜。

捏脊法

病人取俯臥位,裸露脊背,放鬆肌肉。其家屬兩手自然屈曲成虛拳狀,拇指伸張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橫抵在病人尾骨上,雙手交替沿督脈循行線向病人頸部方向推進,隨推隨捏,推至第7頸椎為止,如此反覆3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後上方提一下,若聽到“得啦”的清脆響聲,證明提捏得法。該法有助於調節骯髒功能。

摩額法

病人取仰臥位。家屬用兩手拇指掌面置於額正中,自內向外反覆輕快摩動約2分鐘。然後兩手掌根相對合力,分別置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一寸凹陷處太陽穴和額部,反覆運摩約2分鐘。

提拿法

病人取仰臥位。家屬兩手拇指和其餘四指置於病人腹下跌,對應鉗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連貫柔和,勁力適度,一般以拿提時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症病人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服的強度為宜,反覆提拿5-7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