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郁

腸郁,醫學病理名稱,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

基本信息

別名:腸道神經管能症腸道易激惹綜合症

病因

腸易激綜合症(IBS)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異常改變可資解釋的症候群。其特徵是腸道功能的易激性。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腸炎、易激腸炎等,現均已廢棄。臨床上十分常見,此病雖然呈良性經過,但由於發病率高,且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故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重視。病因:①精神因素研究認為,本病症狀發作或加重均與情緒緊張有關,焦慮、抑鬱、激動、恐懼等情緒不安因素刺激機體,影響了植物神經功能,從而引起結腸和小腸的運動功能改變及分泌功能的失調。②遺傳因素腸易激綜合症有明顯的家族集聚傾向。國外33%的患者有家族史,國內與此接近,而且同一家族中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臨床表現雷同。③感染因素約1/4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症狀起自胃腸炎、痢疾或其它直接影響胃腸功能的疾病。研究認為各種細菌、病毒感染因素可引起腸黏膜下巨細胞或者其它炎性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因子,可能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腸易激綜合症。④飲食因素食物本身並不引起腸

症狀

便秘:較多見。糞便量少,排便困難,每周1-2次,偶有十餘天一次者,因而常使用瀉藥。有時因肛門括約肌收縮,大便呈鉛筆樣細條狀。腹瀉: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飯後暴發多次排便,其餘時間可無腹瀉,偶有1日腹瀉二十餘次者。腹瀉不發生在夜間,不會因排便感而覺醒,所以不干擾睡眠,也不發生排便失禁,有些患者的糞便中帶有大量的白色或透明的粘液,甚至全是粘液。在腹瀉病程中,常可出現一個時期的排便正常或便秘,出現腹瀉與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現象。腹痛:腹痛為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數伴有大便習慣的改變。疼痛部位多見左下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性質主訴不一:絞痛、脹痛、劇痛、刺痛、緊縮性痛等皆可有之。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在排氣、排便或灌腸之後緩解。某些具有高位而且過長的結腸脾曲患者,其疼痛主要位於右肋緣下腋前線附近,並放射至胸骨下、左上臂等部位。有些食物如濃烈的調味品、酒、粗纖維蔬菜、粗質水果等,可誘發腹痛。其他表現:常伴隨消化系統其他症狀,如食後上腹部脹滿、厭食、噫氣、噁心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些症狀,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熱、頭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症狀,如失眠、焦慮、憂鬱等。體徵:①疼痛的部位不良準確,病人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②沿結腸部位可有廣泛性壓痛;盲腸可以觸及,呈充氣腸管樣感覺,乙狀結腸可以觸及糞塊或條索樣痙攣的腸管,並有壓痛。③腹部壓痛與器質性病變不同,在持續壓迫時疼痛消失。④肛門指診:括約肌張力增高,有痛感。腸易激綜合症如何診斷①以腹痛、腹脹、腹瀉及便秘等為主訴,伴有全身性神經官能症狀。②一般情況良好,無消瘦和發熱,系統檢查僅發現腹部壓痛。③多次糞常規及培養均陰性(至少3次),糞潛血試驗陰性。④線鋇劑灌腸無相關性發現,或結腸有激惹現象。⑤纖維結腸鏡檢查示部分患者腸運動亢進,無明顯黏膜異常,組織學檢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規正常,血沉正常。⑦無痢疾、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史,試驗性治療無效。

其他治療

應調整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解除精神因素,給予藥物治療。腹瀉患兒應限制粗質蔬菜和水果,當腹瀉控制後仍需堅持數月,再逐漸增加纖維素量達正常水平。便秘患兒應適當增加含纖維素多的食品。 本病與情緒緊張有密切關係,要解除精神因素,應向患兒介紹一些醫學知識,使其了解為功能性疾病所致,以消除其思想負擔。 經上述治療,症狀仍無明顯好轉,可考慮藥物治療,使用阿托品有時有效。苯乙哌啶可作用於直腸平滑機,減少腸蠕動,同時可增加腸的分節性收縮,使腸內容物通過延遲,適用於功能性腹瀉,長期使用可產生依賴性,與阿托品製成合劑,稱複方苯乙哌啶,產生依賴性的可能很小,有止瀉作用。此藥不宜與巴比妥類藥物同時服用。苯乙哌胺其作用與苯乙哌啶相似,可抑制腸平滑肌收縮,減少腸蠕動,適用於急、慢性腹瀉,尤其是其它止瀉藥效果不明顯的慢性功能性腹瀉。 便秘常為腸痙攣引起,應避免使用瀉藥,可給予鎮靜劑。必要時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灌腸。西沙必利可促進胃腸道蠕動,解除便秘。使用乳果糖可使糞便變軟,排便次數增加。 應減少促使ibs發生的不利因素,注意食物中纖維素含量,飲用咖啡和含咖啡的飲料要適量。消除精神緊張,保證身心健康。

預防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發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尤以白領階層居多,愛運動人群發病率很少,因此,平時應多加鍛鍊,減少發病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