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於2005年3月獲得科技部正式批准進入建設期。2006年,實驗室首次參加全國生命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的評估,被評為“優秀”。實驗室立足於腦與認知科學的基礎研究,同時開展相關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研究。

簡介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於2005年3月獲得科技部正式批准進入建設期。2006年,實驗室首次參加全國生命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的評估,被評為“優秀”。2007年9月通過建設期驗收。目前實驗室在編固定人員61人,流動人員19人。固定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獲得者7人。
實驗室立足於腦與認知科學的基礎研究,同時開展相關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研究。以“圍繞研究方向形成共同的研究計畫、建設共同的實驗環境平台、創立新的原則”為主要研究目標。實驗室成立以來,在SCI和SSCI收錄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其中,本實驗室提出的“大範圍首先”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被VisualCognition(2005)以專輯的形式進行介紹和討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探索認知機制的系列研究,連續在Nature(2006)、Science(2005,2005,2007)雜誌發表,並被權威期刊《Cell》在《LeadingEdge》欄目作為神經生物學的頭條加以介紹。此外,關於蛙的聲通訊機制的研究(Nature,2006),關於人類視皮層特性的研究(NatureNeuroscience,2007),關於左右腦拓撲性質知覺差異的研究(PNAS,2007,PNAS雜誌特邀S.He做專文評述),以及關於視覺神經迴路的研究(NatureNeuroscience,2008),均取得重要進展。

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標

視覺信息的表達及視覺系統的腦功能區成像(brainmapping)
主要研究目標概括成“P3”規劃:
P1:形成共同的研究計畫(Project):集中研究當代知覺研究的根本問題—什麼是知覺信息的基本表達
P2:建設共同的實驗環境平台(Platform):以腦功能成像方法為核心,從分子遺傳、細胞生理、功能成像到心理行為的大跨度學科研究的腦與認知科學實驗環境
P3:創立新的原則(Principle):就當代知覺研究的重大問題—特徵捆綁問題、知覺進化問題,創立新原則(或新學說)
同時我們強調“P3”規劃的實現將和臨床醫學基礎研究密切結合。在今後的五年,將特別注重“P3”規劃的基礎研究和(1)認知功能障礙(如老年痴呆)的診治;(2)眼和視覺系統疾病的診治;(3)腦術前設計和術後評估等臨床醫學基礎問題相結合。

研究領域

視知覺和注意的基本表達

把認知科學的實驗研究從視知覺組織的層次,發展到形狀知覺和運動知覺的關係、視覺的選擇性注意、視覺的動態記憶、視覺的知覺學習等其它認知層次,形成關於特徵捆綁問題的獨特學術方向。

感知覺信息加工的腦機制

利用核磁共振電生理細胞成像分子遺傳和數理建模等技術手段,在分子、細胞、突觸和神經網路層面上,研究人和動物的神經系統分析、抽提、編碼和存儲感知覺信息的過程和機制,揭示感知覺的神經基礎。從一個重要側面探索腦的功能組織和工作原理,為發展信息和自動化技術提供生物原型和理論依據。

高級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

研究學習、記憶、抉擇、語言、思維、情緒、意識等高級認知過程及其神經迴路、網路和基因機制,揭示認知的腦複雜系統與文化、社會的互動關係,並構建理論與計算模型。

腦與認知功能異常及其機制

研究特殊狀態下的認知功能異常及其神經機制,神經退行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的分子機制,為腦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

組織機構

現任領導

主任:陳霖(院士)
副主任:赫榮喬(研究員)(常務)、傅小蘭(研究員)、卓彥(教授)

第二屆學術委員會

主任:郭愛克院士
副主任:劉力研究員
學術委員會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霖院士
馬原野研究員
張侃研究員
范明研究員
壽天德教授
周誠教授
韓世輝教授
史忠植研究員
周江寧教授
赫榮喬研究員

譚鐵牛研究員
李葆明教授
葉朝輝 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