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橫肌

胸橫肌

胸橫肌位於胸骨體和肋軟骨後面,是腹橫肌的延續。起自劍突和4個肌束起於胸骨體下部,呈扇形向上外斜行。胸橫肌作為呼氣肌,是腹橫肌的延續,且位居胸廓內面,完全符合督脈身體前面分支運行的要求,《黃帝內經》之《素問·骨空論》:“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所敘為督脈腹面走向分支,多認為與任脈合。

胸廓內血管及胸橫肌(胸廓內面觀)
英譯

胸橫肌:【醫】 musculi transversus thoracis

基本資料

位置:位於胸骨體和肋軟骨後面,是腹橫肌的延續。
起點:起自劍突和4個肌束起於胸骨體下部,呈扇形向上外斜行。
止點:止於第2~6肋軟骨與肋骨結合部內面。
功能:受肋間神經支配,收縮時拉肋骨向下,呼氣。
層次:在胸固有肌中所居層面:第一層為肋間外肌包括肋提肌,第二層為肋間內肌,第三層為胸橫肌、肋下肌、肋間最內肌。有起自鎖骨下動靜脈的肋間血管貼胸橫肌前面穿過。

胸橫肌與督脈腹面分支運行的意義

胸橫肌作為呼氣肌,是腹橫肌的延續,且位居胸廓內面,完全符合督脈身體前面分支運行的要求,《黃帝內經》之《素問·骨空論》:“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所敘為督脈腹面走向分支,多認為與任脈合,而任脈在《靈樞·五音五味》為:“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實際比較發現,除源於胞中、項面部循行路線相同外,其在胸腹部任脈和督脈有很大不同:
前者走於淺表(浮而外者);
後者深層(貫臍、貫心)。
前者作用的肌肉為胸前面吸氣肌(如胸鎖乳突肌、胸小肌、胸骨旁肋間肌),而經絡運行宜用逆腹式呼吸,故腹部可用收縮肌(膈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
後者起作用的是胸腹前面呼氣肌(如胸橫肌、腹橫肌等,督脈背脊運行還有兩分支有相關呼氣肌配合),可見前面收縮的中淺層肌肉是與任脈相適應的。而與督脈相適應的全是呼氣肌且在較深同一層次上,督脈胸腹運行路線很連貫,胸橫肌兩側向下向中拉肋下降呼氣,腹橫肌則橫向中收縮,均達成主方向為下行中線,完全符合小周天督脈逆運的要求,所謂“順成人,逆成仙”,胸橫肌的功能使督脈腹面分支運行有深遠意義,從而達到任督二脈周天運行,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目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