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奇經八脈之一。首載於《素問·骨空論》及《靈樞·五音五味》。以後《難經》進行了整理與修訂,並納入奇經八脈。晉代《針灸甲乙經》載入此經脈所轄腧穴。元代滑壽所著《十四經發揮》對此經脈循行分布載述較詳。明代李時珍集前人之論述,編成《奇經八脈考》,記載了此經脈的循行分布及病候。“任”與“妊”相通,諸陰脈皆交會於任脈,故任脈為“陰脈之海”。
正文
經脈循行
【循行】
[1]《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2]《靈樞·五音五味》: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脈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3]《難經·二十八難》: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
[4]《靈樞·經脈》: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
【語譯】
[1]任脈起始於中極下的會陰部,向上到陰毛處,沿腹里,上出關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上行到下頜,口旁,沿面部進入目下。
[2]沖脈和任脈,都起於胞中,它的一支循背脊裡面上行,為經絡氣血之海。其浮行在外的,沿腹上行,會於咽喉,另行的從咽唇口周圍。
[3]任脈,起於中極穴的下面,向上經過陰毛處,沿著腹壁深處再上行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部。
[4]任脈別絡,名尾翳(鳩尾),從鳩尾向下,散布於腹部。實症,見腹皮痛;虛症,見瘙癢。取用其絡穴。
病候
任脈循行胸腹正中,於小腹部與足三陰交會,如脈氣失調,可發生前陰諸病,如疝氣、白帶、月經不調、不育、小便不利、遣尿、遺精、陰中痛等。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列缺通任脈,其主治證有痔疾、便泄、痢疾、瘧疾、咳嗽、吐血、溺血、牙痛、咽腫、小便不利、胸脘腹部疼痛、噎嗝、產後中風,腰痛,死胎不下,臍腹寒冷,膈中寒,乳痛、血疾等。
功能
任脈的“任”字,有擔任、妊養的含義。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全身陰經脈氣有總攬、總任的作用。故有“總任諸陰”和“陰脈之海”的說法。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相交會。足三陰與任脈中極、關元,陰維與任脈交會於天突、廉泉,又沖脈與任脈交會於陰交。足三陰經脈上交於手三陰經脈,因此任脈聯繫了所有陰經。任脈起於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它所經過的石門穴,別名稱為“丹田”,為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繫胞宮之所,又為“生氣之原”。
【附】《奇經八脈考》
起於中極之下,少腹之內,會陰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同足厥陰、太陰、少陰並行腹里,循關元,歷石門,會足少陽、沖脈於陰交,循神闕、水分,會足太陰於下脘,歷建里、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上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上喉嚨,會陰維於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與手足陽明、督脈會,環唇上至下齦交,復而分行,循面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腧穴
會陰(沖、督脈會),曲骨(足厥陰會),中極(足三陰穴),關元(足三陰會),石門(丹田),氣海,陰交(沖脈會),神闕,水分,下脘(足太陰會),建里,中脘(足陽明、手太陽、手少陽會),上脘(足陽明、手太陽會),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陰維會),廉泉(陰維會),承漿(足陽明會)。
交會穴
承泣(足陽明、陽蹺)、地倉(足陽明)。此外,手太陰肺經絡穴列缺通於任脈。臟腑在本經的募穴
中極穴——膀胱 關元穴——小腸
石門穴——三焦 中脘穴——胃
巨闕——心 膻中——心包
本經的八會穴
中脘——腑會中脘 膻中——氣會膻中
本經的絡穴
鳩尾
臨床運用
主治病症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如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症。病候表現任脈不通可表現為月經不調,經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遊走不定,睪丸脹痛,疝氣等症狀。任脈虛衰可表現為胎動不安,小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無力等症狀。病機分析任脈起於胞中,行於身前,沿正中線上行,對於陰經氣血具有調節作用,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阻滯不通則經閉;任脈不通,氣血失養則宮寒不孕,帶下色白;氣滯瘕聚則少腹積塊,脹滿疼痛,遊走不定;任脈不通,肝經氣滯,則睪丸脹痛,疝氣。“任主胞胎”能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維持妊娠。常用腧穴
會陰[經穴]【定位】:在會陰穴,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中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作用】:調經補腎,清利濕熱。
【主治】:①小便不利或失禁,痔疾,脫肛。②遺精,陽痿,陰部癢。③溺水窒息,昏迷,癲狂。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督脈、沖脈交會穴
曲骨[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作用】:利腎培元,調經止帶,清利濕熱。
【主治】:①小便不利,遺溺。②遺精,陰痿。③月經不調,帶下。
【歸經】:任脈穴
【類別】:作脈、足厥陰交會穴
穴位名稱:中極[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作用】:補腎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濕熱,調經止帶。
【主治】:①遺溺、小便不利。②遺精,陽痿。③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不孕。④疝氣。
【歸經】:任脈穴
【類別】:膀胱募穴,任脈、足三陰交會
穴位名稱:關元[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作用】:溫腎益精,回陽補氣,調理沖任,理氣除寒。
【主治】:①陽痿,遺精,遺溺,小便頻數,小便不通。②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陰挺,陰癢,不孕,產後出血。③中風脫症,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④泄瀉,脫肛,完谷不化。
【歸經】:任脈穴
【類別】:小腸募穴,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石門[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
【作用】:溫腎益精,調經止帶。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腫。②疝氣,腹痛,泄瀉。③經閉,帶下,崩漏。
【歸經】:任脈穴
【類別】:三焦募穴
穴位名稱:氣海[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作用】:益腎固精,昇陽補氣,調理沖任。
【主治】:①腹痛,泄瀉,便秘。②遺溺。③疝氣。④遺精,陽痿。⑤月經不調,經閉。⑥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陰交[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
【作用】:溫腎益精,調理沖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腫。②疝氣腹痛。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癢,產生出血。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與沖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神闕[經穴]
【定位】:在腹中部,臍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
【主治】:①中風脫證,四肢厥冷。②泄瀉,偏身出汗。③水腫。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水分[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作用】: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主治】:①水腫,小便不通。②腹痛,泄瀉,翻胃吐食。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下脘[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主治】:胃脘痛,腹脹泄瀉,嘔吐,呃逆。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與足太陰交會穴
穴位名稱:建里[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主治】:①胃痛,嘔吐。②食欲不振。③腹脹腸鳴。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中脘[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理氣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嘔吐,呃逆,吞酸。②腹脹,泄瀉,飲食不化。③咳喘痰多。④黃疸。⑤失眠。
【歸經】:任脈穴
【類別】:胃募穴,八會穴(腑會),任脈、手太陽、少陽與足陽明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上脘[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內為肝下緣及胃幽門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氣化濕,寧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嘔吐,腹脹。②癲癇。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足陽明與手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巨闕[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作用】:和中降逆,寬胸化痰,寧心安神。
【主治】:①心胸痛,心悸。②癲狂癇。③胃痛,嘔吐。
【歸經】:任脈穴
【類別】:心募穴
穴位名稱:鳩尾[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作用】:和中降逆,清心化痰,寬胸寧神。
【主治】:①癲狂癇。②胸痛,心悸,腹脹。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絡穴
穴位名稱:中庭[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五肋間,即胸劍結合處
【作用】:寬胸理氣,降逆理中。
【主治】:①胸脅脹滿,心痛。②嘔吐,小兒吐乳。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膻中[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寬胸理氣,寧心安神。
【主治】:①氣喘,胸前,胸悶。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膈。
【歸經】:任脈穴
【類別】:心包募穴,八會穴(氣會)
穴位名稱:玉堂[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三肋間
【作用】: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①咳嗽,氣喘。②胸痛,乳癰。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紫宮[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二肋間
【作用】:寬胸理氣,清肺利咽。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華蓋[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一肋間
【作用】:寬胸理氣
【主治】:咳嗽,氣喘,胸脅脹痛。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璇璣[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天突下1寸
【作用】:寬胸理氣,止咳利咽。
【主治】:①咳嗽,氣喘。②胸痛,咽喉腫痛。
【歸經】:任脈穴
穴位名稱:天突[經穴]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作用】:寬胸理氣,化痰利咽。
【主治】:①咳嗽,氣喘,胸痛。②咽喉腫痛,暴暗,癭氣。③梅核氣,噎膈。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陰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廉泉[經穴]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作用】:清熱化痰,開竅利喉舌。
【主治】:舌下腫痛,舌緩流涎,舌強不語,暴暗,吞咽困難。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陰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承漿[經穴]
【定位】: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作用】:祛風通絡,疏調任督。
【主治】:①口眼歪斜,牙齦腫痛,流涎。②癲狂。③遺溺。
【歸經】:任脈穴
【類別】:任脈、足陽明經交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