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胃論

胰腺升的作用表現為胰腺的內分泌功能。 胰腺富含胰液,其質地偏濕。 胰腺外分泌液分泌不足,表現為虛證。

胰胃論是在200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西醫學習中西思維與實踐》一書中,朱東晨提出來的。下面內容是《西醫學習中醫思維與時間》從中摘選出來。
第一節 胰為中土論
古人在長期生活及生產實踐中,觀察到世界萬物基本表現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屬性。換句話說,木、火、土、金、水五種屬性可以概括世界萬物的基本特徵。《尚書·洪範》說:“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爰稼穡。”說明了水有滋潤向下的特性,火有發熱向上的特性,木有典直變化、升發舒展的特性,金有肅殺、堅勁的特性,土有生長變化的特性。古人採用取象比類的方法,把具有相似屬性的事物或現象,加以抽象、推演分別歸於五行之中,用以解釋和說明世界萬物及各種現象之間的聯繫及變化。這也包括對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和病理現象以及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說明及解釋。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素問·金匱真言論》,《靈樞·五音五味》等篇中自然界中的五行與人體五行之間的關係多有論述。有關五行中土的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素問·金匱真言論》說:“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髒者為陰,府者為陽。”“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糞土,其畜牛,其谷稷。”總之,五行歸類,符合土的特性,在味為甘,在色為黃,在方位為中,在季節為長夏,在氣候為濕,在發展變化中以化為主,在人體臟腑為“脾”胃,開竅於口,主肌肉,在情緒方面屬思,在生理功能方面以化為主。
根據以上說法,胰腺更符合中醫五行學說土的特徵,胰屬土。首先胰腺位於人體解剖位置中央。胰腺位於胃的後方,脊柱前方,胰頭被十二指腸環繞。第二 胰腺直接參與糖的代謝及澱粉的消化,在味為甘。第三 胰腺富含胰液,質地偏濕。第四 胰管開口於十二指腸乳頭,開竅於口。胰腺參與食物消化,以化為主。第五 胰腺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重要物質,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直接影響人身肌肉的消長。第六 人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胰液的分泌。現代醫學證明,情緒激動可引起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使膽總管下端括約肌痙攣,影響膽汁及胰液引流,進而誘發急性胰腺炎。綜上所述,胰為中土,更符合中醫五行學說。脾不為中土的理由是脾的解剖位置偏於一隅,位於左季肋部。是一含血的實性器官,無體表開竅,不參與食物消化。對肌肉的消長無影響。人的情緒變化對脾臟生理功能無明顯影響。所以脾不符合中醫五行中土的屬性。
第二節 胰胃相表里論
中醫臟腑學說認為髒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精、氣、血、津液。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和傳化、排泄糟粕。《素問·五臟別論篇》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概括了臟腑的生理功能及基本區別。首先胰腺屬實性器官,貯藏內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等重要物質,參與能量物質代謝。貯藏外分泌液:主要含有碳酸氫鈉,能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其中胰澱粉酶,能分解澱粉,形成麥芽糖等物質。胰脂肪酶分解脂肪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經腸致活酶激活後能分解蛋白質形成人體可利用的示和腖、多肽和胺基酸。糜蛋白酶還有乳化作用。胰液中含有三種主要食物的消化酶,是最主要的消化酶,臨床和實驗均證明,胰液缺乏時,即使其它消化液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仍不能完全消化,從而影響吸收。脂肪吸收障礙又可使溶於脂肪的維生素A、D、E、K吸收受到影響。由以上可以看出胰腺具有藏精不瀉,滿而不實的臟器特徵。第二從解剖學上可以看出胰腺參與食物消化作用的重要性。胰腺、胃及十二指腸共同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胰腺位於胃的後方,胰頭為十二指腸包繞,胰腺與十二指腸的血液循環來自同一循環。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及脾動脈。第三從胰腺功能上分析:1 胰主運化 胰腺分泌胰島素,能促進糖合成脂肪,促進脂肪的貯存及蛋白質、核酸的合成。胰腺外分泌液含有胰脂肪酶及糜蛋白酶幫助蛋白質的分解。胃的排空速度與胃內容物的體積呈直線關係,脂肪排空最慢,如果胰腺功能減弱則會出現脹滿,不思飲食,脂肪瀉等症狀。胰胃相互協調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十二指腸壁有三種感受器,酸、脂肪及滲透壓感受器。酸、脂肪及滲透壓過高過低都可刺激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排空減慢,這個反射稱為腸胃反射。其傳出衝動可通過迷走神經,壁內神經甚至可能還有交感神經等幾條途逕到胃,反饋性地限制胃的運動。胰液對酸的中和作用及對脂肪及蛋白的消化作用,直接影響腸胃反射。2 胰腺的升降作用 胰腺升的作用表現為胰腺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進入血液升布全身參與糖的代謝。分泌胃泌素參與胃、十二指腸功能活動。胰腺本身降的作用表現為胰腺外分泌液的排出。胰腺外分泌液含有鹼性液體,胰澱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對食物行中和、加工成水谷精華-麥芽糖、脂肪酸、甘油、示、腖、多肽和胺基酸等,輸布全身。如果胰腺功能不良,這種升清降濁作用降低,人就會出現頭暈,無力,營養不良等症狀,類似中醫所說“脾氣下陷”症狀。3 胰主肌肉 肌肉的生成主要靠後天胰胃生化水谷精華的滋養。胰腺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肌肉的消長。肌肉主要由蛋白質和脂肪構成,胰腺分泌胰島素,分解葡萄糖,促進脂肪的貯存,促進蛋白質、核酸的合成,使肌肉豐腴。胰島素缺乏時,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增多,使血糖增加。當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使尿糖增加,引起滲透性利尿,渴感增加,導致飲水增加,人體利用糖的能力下降,導致人體脂肪蛋白質分解增加,人體開始消瘦。4 胰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胰腺的運化能力與飲食口味密切相關。胰腺分泌正常,則消化能力強,飲食旺盛,口味正常。胰腺發生病變,分泌異常,則口味異常,口粘不爽,食慾下降,甚至厭惡某類食物。臨床可見到胰腺炎,胰腺癌及糖尿病患者多有口中異味,厭油食等異常情況。胰腺直通十二指腸乳頭,開竅於口。胰腺有病變,病人多唇色淡白或晦暗無光澤。
第三節 胰以通下為順論
胰腺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胰腺內分泌胰島素等物質,通過血液淋巴組織升布全身,發揮作用,不易受到直接影響。其病理表現為慢性過程。胰腺外分泌液主要含有碳酸氫鹽,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胰澱粉酶分解澱粉,形成麥芽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形成甘油、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質為示和腖,多肽和胺基酸,可以說胰腺的外分泌液與食物中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直接關係。胰腺外分泌液通過胰管,十二指腸乳頭進入十二指腸。胰腺外分泌液排出量的多少及通暢與否,直接關係到胰胃的食物消化功能。當胰腺由於炎症、結石、癌腫等病變影響胰腺外分泌液排出時,直接影響食物中三大營養物質的吸收。引起類似中醫所說“肝鬱氣滯”“脾胃濕熱”等症狀。胰腺外分泌液不足引起類似中醫所說“中氣不足”“脾虛失運”“寒濕困脾”“脾氣下陷”等症狀。胰腺外分泌液排出不暢,進一步引起胰島細胞的水腫變性、萎縮導致內分泌功能率亂。胰島素分泌下降,血糖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進一步引起脂肪、蛋白質分解增加,全身消瘦。胰島素分泌不足,還會導致脂肪合成障礙,脂肪分解代謝增強,血中游離脂肪酸下降,血脂增高,大量脂肪酸需在肝內分解,糖酵解降低,產生大量酮體,產生酮症酸中毒,累及肺腎,產生臨床中醫所說“中氣下陷”“肺腎俱虛”的症狀。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蛋白分解增加,使血中胺基酸,尿素增多,傷口不易癒合,產生類似中醫所說“中氣不足”症狀。所以胰腺以通下為順。中藥中具有行氣導滯,滲濕利竅,活血化瘀及清熱利濕作用的藥物,都不同程度地有促進胰腺外分泌液排出作用。以急性胰腺炎為例,臨症可能有肝鬱氣滯,脾胃實熱,脾胃濕熱,蛔蟲上擾等病型,但主方中行氣導滯,滲濕利竅藥物不可少。因為胰腺外分泌液排出不暢是主要病機。
第四節 胰腺喜溫偏寒論
胰腺富含胰液,其質地偏濕。《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脾惡濕”“脾為涎”《素問•經脈別論篇》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素問•厥論篇》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內經以上關於脾的論述,都可以理解為對胰腺的生理、病理及治療原則的描述。故胰腺惡濕、喜溫。
胰腺內外分泌液含有高熱量物質,參與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代謝。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膏梁厚味,嗜好菸酒等致胰腺運化能力減退,胰島細胞功能衰退,常致胰腺偏濕偏寒,出現水濕內停,臨床表現為胸悶、腹脹、痞悶等症狀。《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治療胰腺疾病,根據濕寒程度不同,予以苦熱,溫辛,燥淡等不同的治療,是一般的治療原則。
第五節 脾統血論
傳統中醫認為脾有統攝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現代醫學證明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為儲血、造血、濾血和毀血功能。脾功能亢進,可見於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原發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原發性全血細胞細胞減少症等。可出現牙齦出血,皮下出血,便血,鼻衄等血不歸經,血熱妄行的中醫臨床症狀。西醫關於脾的生理及病理描述與中醫脾統血的觀點相似。至於脾臟的免疫功能,調理門脈壓力功能與中醫的脾功能概念完全不同。從脾臟的解剖生理看,脾臟位於左季肋部。其動脈來自腹腔動脈,先後分出胃網膜左動脈及數支胃短動脈,之後在脾門處分出幾個大枝入脾。脾靜脈和動脈伴行,位於動脈的後下方,匯集脾臟與數目不等的細小的胰腺靜脈以及腸系膜下靜脈的血流,在胰腺的背側與腸系膜上靜脈合成為門靜脈入肝。脾門處淋巴引流,沿脾動脈至腹腔動脈旁淋巴結。由此可以看出,脾臟與肝臟關係更為密切。如果說胰胃相表里,那么誰又與脾相表里呢?如果說胰腺算一個臟器的話,就變成了六髒六腑,超出了傳統中醫五臟六腑學說。我認為生硬地把臟腑規定為五數或六數或非把某腑與脾相表里有形上學之嫌。當然,這都有待今後中醫臟腑學說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加以完善。
第六節 臨床指導意義
胰腺質地偏濕,喜溫惡濕易寒,以通下為順。由此在治療胰腺疾病時,濕從溫化,溫中利濕是遣方用藥的主要原則。蒼朮、白朮、藿香是之屬。胰腺生理上升少降多。胰腺發病時,相對說升多降少,所以應酌加行氣導滯、通下活血化瘀藥物。厚朴、枳殼、香附、赤芍、丹參是之屬。胰腺病理主要表現為濕郁,郁久則化熱。宜用梔子,膽草。胰腺易虛易寒,表現為腹中冷痛,喜按喜溫,口泛清水,形寒肢冷,寒濕下注則婦女白帶清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等症。舌苔白,脈沉遲。治則,溫中散寒利濕,理中湯加蒼朮。胰腺易為濕困,表現為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粘不爽,頭重身困,面目浮腫,大便溏泄,舌苔白膩,脈遲緩而濡。治則,溫中化濕,胃苓湯加減。胰氣不足,表現為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身倦乏力。少氣懶言,食少腹滿,便溏,舌苔薄白,脈緩弱。胰氣不足主要病機為胰腺分泌不足,參苓白朮散主之。病情嚴重補中益氣湯加減。胰胃不和。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嘔吐,大便秘結或瀉泄,舌苔厚膩,脈濡滑。現代醫學證明,胃酸主要由胰腺外分泌液中和。胰腺外分泌液分泌不足,表現為虛證。胰腺外分泌受阻多表現為實證。兩者都能引起反酸。單純給予口服制酸劑,只是緩解症狀,效果並不理想,治療重點應在促進胰腺功能恢復,促進胰液分泌。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急腹症,經治療多轉為慢性胰腺炎。其主要原因是治療不徹底。西醫治療胰腺炎是通過控制飲食,胃腸減壓,液體營養支持,抑制胰酶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結合抗生素治療。一般多能緩解症狀。但胰腺本身充血水腫,部分胰腺細胞變性壞死,出血,血腫以及部分胰管梗阻等病理現象,僅靠病人本身自然恢復,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胰腺炎的病理基礎還在,所以急性胰腺炎經對症治療後多轉為慢性胰腺炎。中西醫治療胰腺炎思路不同。西醫主要採取堵的方法。如胃腸減壓,抑制胰酶活性及胰液分泌等。從短期看治療是有效的,一般可控制症狀惡化。但從長遠看,治療又是不理想的,急性胰腺炎多轉為慢性胰腺炎。中醫治療胰腺炎更多是採用疏導的方法,中醫過去對胰腺解剖、生理、病理缺乏認識。診斷及治療思想相當模糊。現代醫學認為胰腺炎最常見原因是膽道疾病。由於膽總管與胰管常有共同通路,膽石症,膽管炎,膽道蛔蟲症等,可使膽汁向胰管逆流,易激活胰酶,引起自身消化,損傷胰腺。又可使胰管炎性水腫,胰液引流不暢導致胰腺損害。另外酗酒,暴飲暴食,感染,損傷,代謝性疾病,藥物等均可誘發本病。病理機制為胰液排出不暢或梗阻導致胰腺組織損害。病理分型為水腫性胰腺炎,出血性胰腺炎和壞死性胰腺炎。借鑑西醫胰腺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識。中醫治療胰腺炎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建國以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胰腺炎取得了巨大進步。傳統中醫對胰腺炎辨證分型有肝鬱氣滯,脾胃實熱,脾胃濕熱等。治療原則一般為舒肝理氣,通里清熱等。我個人體會胰腺本身功能有升有降,病情有寒熱虛實之分。急性胰腺炎主要病理機制是胰液排出不暢。致濕郁化熱,胰胃濕熱,胰胃實熱。慢性胰腺炎主要病理機制主要為胰液分泌不足,致胰氣不足,胰氣不升。也可能是胰管部分梗阻致胰液分泌不足,致濕郁寒結。
胰腺炎基本方
濕郁虛寒型 柴胡15g 升麻15g 黨參15g 蒼朮20g
枳殼10g 白芍10g 藿香10g 茵陳10g 香附10g
元胡10g 良姜10g
大便乾燥加郁李仁10g。結石加海金砂10g雞內金10g金錢草10g。蛔蟲加使君子10g檳榔10g。感染加連翹15g金銀花15g。傷酒加扁豆10g葛根10g。飲食不節加白朮10g陳皮10g神曲10g半夏10g。胰腺炎出血型加丹參10g丹皮10g。胰腺炎壞死型加桃仁10g赤芍10g。濕郁實熱型上方去良姜、黨參加梔子10g膽草10g。大便乾燥加大黃10g芒硝5g。濕郁寒結型加附子8g。胰氣不足,胰氣不升加白朮15g黃芪15g。
胰腺癌
據國內外統計,胰腺癌發病率有逐年增加趨勢。胰腺癌早期診斷比較困難,五年生存率低。80%胰腺癌發病在40-70歲,男性病人較多見。由此可以推測,胰腺癌的發生可能與長期不良慢性刺激有關。例如長期嗜菸酒及不良飲食習慣。胰腺癌多發生於胰腺頭頸部。組織類型以導管細胞癌最為常見。臨床確定診斷時,胰腺癌大多已浸潤到鄰近組織器官,並轉移到淋巴結。根據胰腺癌擴散方式,從中醫的思維方式看,更多的是表現為膠痰瘀結病理類型。中醫臨床認識胰腺癌多屬於“症瘕”“積聚”“黃疸”等範疇。受時代限制,中醫過去對胰腺缺乏明確認識,它的功能部分包含在肝、膽、脾的功能活動中。作者認為胰腺是人體重要臟器,其質偏濕,喜溫,有藏精、主消化作用,以通下為順。胰腺癌臨床多表現為濕熱毒結型及濕寒毒結型2種類型,大多數表現為濕寒毒結型。予以溫中利濕,豁痰解毒,破症散結中藥口服,帶瘤生存率明顯提高。
胰腺癌基本方:當歸10克 白芍15克 白芥子10克
藿香15克 蜂房15克 牡蠣15克 茵陳15克 附子10克 良姜10克 海藻10克 香附10克 白朮10克
濕熱毒結型上方去附子、良姜、加梔子15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