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從音樂的天空橫刀躍馬,殺向電視劇領域,並獨創出黃梅戲音樂電視劇。胡連翠,這個充滿個性和魅力的女導演,她的名字已在熠熠生輝的螢屏占有一席之地。
《天女散花》觸動靈感
《西廂記》
拒絕平庸、期待創新是胡連翠與生俱來的性格。她之所以結緣黃梅,還得從香港歌星奚秀蘭演唱的《天女散花》說起。這位安徽老鄉的歌取材於委婉的黃梅曲調,但由於糅入通俗唱法的音樂元素,格外優美動聽。胡連翠頓時來了靈感:“為什麼不把傳統的黃梅戲與現代電視藝術有機融為一體呢?”為了將創意變成現實,她決定從改編名著《西廂記》入手!
在胡連翠的《西廂記》開機之前,同名電視連續劇已宣告失敗,越劇連續劇也已開機,她面臨著巨大壓力。為了將片子拍得好聽、好看、好懂,她抓住黃梅戲音樂這個“靈魂”,消除舞台程式,採用大量實景拍攝,力求表演生活化。同時用電視語言調動美術、攝像、燈光、電聲樂器伴奏等手段,還將所有念白改為國語。值得稱道的是,對原著中不易表現之處,她進行巧妙處理,頗顯功力。如《幽會》一場,採用虛實結合方式,明月朗朗,花影重重,崔鶯鶯舞著粉紅色紗巾,神態羞澀;池塘邊,紅娘一曲“浮雲散,明月照人來,雙雙對對恩恩愛愛……”,掩飾了張君瑞和崔鶯鶯的行蹤。
故事美、場景美、黃梅戲音樂美,可聽可視,是胡連翠《西廂記》的顯著特點。1988年,這部片子在中央電視台和安徽電視台同時播出,收視率高居當年全國戲曲電視劇收視率之首,並在第六屆《大眾電視》舉辦的“金鷹獎”評比中,由全國億萬觀眾投票評為“最佳戲曲片創新獎”。
“微型館藏”光華四射
走進胡連翠並不寬敞的住所,仿佛走進一座“微型館藏”,從客廳到書房,處處是耀眼的光環:全國優秀電視紀錄片獎、全國春節晚會一等獎、美國南海“金猴獎”……客廳的玻璃櫃裡更是依次擺放著十座“飛天”獎盃和十二座“金鷹”獎盃!60多個全國性大獎的獲得,象徵著胡連翠藝術人生的輝煌。
“她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很精美,具有思想高度和藝術深度,擁有最廣大的觀眾”。這是專家對胡連翠的評價。《朱熹與麗娘》、《遙指杏花村》、《桃花扇》、《半把剪刀》、《玉堂春》、《孟麗君》……她將“詩、情、美”融為一體,在戲曲與電視聯姻的審美創造中,既豐富了電視藝術,又振興了黃梅戲,自己也成就斐然,擁有“獲獎專業戶”的雅號。
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黃梅戲音樂電視劇《家》、《春》、《秋》,使胡連翠邁上更高的台階。巴金家人介紹,巴老在觀看樣片時,臉上洋溢著滿意的微笑,認為胡連翠對作品整體格調把握得準,並為劇中的唱詞和音樂所陶醉。
痴心黃梅無怨無悔
創新之路往往以超負荷的付出為代價。被《人民日報》稱為“胡大膽”的胡連翠,由於長年累月風風火火奔波,終因疲勞過度患上中風,倒在黃梅戲音樂電視劇《啼笑因緣》的拍攝現場。她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抗爭,進行康復訓練,終於奇蹟般地站了起來。
記者近日採訪這位名導演時,頗感欣慰的是:她依然氣質高雅,談笑風生。儘管腿腳不大利索,但她的黃梅情依然如故。如今,她已將“接力棒”傳給了女兒周天虹。
胡連翠最引為自豪的榮譽是“中國電視金鷹獎突出成就獎”,頒發日期為2003年中國電視金鷹獎20周年慶典之際。在10位獲獎導演中,她是惟一一位戲曲電視劇導演。撫摸著沉甸甸的獎盃,胡連翠關注的是黃梅戲音樂電視劇的明天:“我追求大黃梅藝術,讓地方戲走出地方,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她期望黃梅戲和黃山一樣,既是安徽的,也是中國的,並為世界人民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