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年幼時家道中落,曾學縫紉、制糕餅以補貼家用。稍長,隨父就讀於治陽家塾,後入學為附生。光緒二十四年(1898)先後任雲南通海知縣、南安州(今雙柏縣)州判。三十四年(1908)三月,調蒙自知縣。經調查研究,上書總督李鍾軒對全縣農田水利、賦役、學校、警察、種植工藝、訟獄各方面,條陳“利弊之所在,興革之所宜”。李立即覆信同意,並印發給其他州縣參照執行。宣統年間任通海知縣,後調雲南箇舊錫務府,並以道員在任候選。但未及到任,清室已亡。
1913年,周秋浦任財政部長,以胡思義為財政部國稅廳總籌備處主任,兼財政部籌議員。不久,調任兩浙鹽運使、淮安關監督。其間,“每歲溢定額數十萬或百餘萬不等,民不加賦,而國用益饒。”其後兩任安徽省財政廳長。安徽較貧瘠,且財政制度紊亂。胡接任後,治事條理井然,開源節流,“紊者秩然以理,竭者沛然以盈。”
南潯鐵路原來是招集商股創辦,民國初年因資本不敷,兩次向日本東亞興業株式會社借款750萬元。1915年5月,推舉李盛鐸為總理。李接辦5年之久,均在北京遙領其事,未嘗駐局,路事無人主持,亦無賬目向股東報告,股東意見紛紛。1920年12月,經各股東議決,電呈交通部將李盛鐸總理資格取消,推舉胡思義為臨時總理,對路務進行治理整頓。接任後,他積極整頓路務,健全管理制度,並改建南昌火車站。1924年6月第十三次股東大會上,被選為總理。
1925年,胡思義出任江西省長。督軍方本仁多次要求擴充軍備,增加軍費,並要胡發行官票以解決軍需。胡思義認為此舉增加百姓負擔,予以拒絕。發生爭議,胡被逼辭職,就任三月便去職。官場失意,回歸家鄉宜豐經營商業。在縣城開設“義泰”當鋪和擁有近百個紙槽的“振宜”大紙莊。
1926年10月,北伐軍派王茂泉到宜豐當縣長。王是國民黨左派,支持農民運動,其工作重點是發展國民黨員,籌建縣黨部。胡思義與國民黨右派及當地豪紳地主反對農民運動,阻撓籌建縣黨部工作。12月中旬,國民黨宜豐縣首次代表大會召開,胡指使人搗亂會場,被縣黨部開除出黨。沒收豪紳地主經營的眾會財產。
1927年年2月23日,魏道襄任宜豐縣長,魏一上任,便宣布恢復胡思義等人的國民黨黨籍。胡、魏互相勾結,誣衊農民起來打土豪是“土匪行動”、“破壞了社會秩序”,揚言要“取消農民協會,捉拿共產黨人”。由魏下令停撥農協經費,釋放在押土豪劣紳。同時,由胡思義出錢,收買暴徒打手,搗毀了花橋等鄉農協,農協骨幹8人被捕入獄。
宜豐的農民運動並未因此停息,共產黨人領導農會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胡思義壓不垮農民運動,便和魏陰謀策劃,組成“公民請願團”赴省告狀,乞求省政府派兵鎮壓,中共宜豐黨小組機智地挫敗了胡思義的陰謀,配合省農會和工人糾察隊,將“公民請願團”成員全部逮捕。胡思義得此訊息,坐立不安,又派遣心腹打手十多人,埋伏澄塘板橋,攔路將共產黨員胡鬆綁架到縣。當天,胡思義在縣城隍廟召集土豪劣紳開會,宣布胡松犯有“擾亂治安罪”,將其下獄。5月上旬,中共高安黨組織派農民自衛軍100多人到宜豐援助農民運動。見高安農民兵臨城下,魏化裝從西門潛逃,胡亦連夜逃往上海。
1928年胡思義避居上海期間,創辦“江西徵文會”,發行《國學選刊》,攻擊新文化運動。
1931年,參加籌辦中國實業銀行,任該行江西分行行長。
1932年任江西省財政委員會委員長,兼任江西慈善總會主席,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聘為“清匪”會議籌備員。他在專門圍剿工農紅軍的全省所謂“清匪會議”上竟然建議舉辦“江西特種物品產銷清匪善後捐”,專充保全經費之用。胡被委任為“清匪善後捐管理局”局長,胡為籌集“剿共”經費,賣盡力氣。他說:“燎原之火不早撲滅,贛民寧有噍類乎?……就職以來,夙夜祗懼,殫精竭慮,悉心規劃;……但能從此肅清餘孽,任何犧牲,亦所不辭。”並對全省大宗產銷貨物,如木竹、紙張、夏布、油類、豆類、藥材、陶瓷等,加徵稅捐,引起省內外工商戶極度不滿,遂在聲討聲中辭職下台。不久改任江西省救濟院院長。
1933年8月,改任省政府參議。1938年後寓居上海,閉門讀書自娛。1944年秋,拒絕汪偽政權請其出任偽江西省長一職,攜眷潛返宜豐居住。建國後,在退租退債運動中,胡思義指使家人抗拒,1950年2月,縣公安局派員赴省將其逮捕回縣。1951年1月病死獄中,年72歲。
文化貢獻
1928年與陳三立、藍鈺、華烽等10餘人發起創設江西徵文會,聘耆宿評定,將徵文評選彙編出版。1928年10月編輯《國學選刊》第一輯,由上海中華書局發行。曾將其父、兄著作分別編印為《祈讀軒詩鈔》和《陟岡集》。胡還曾在家鄉創辦鹽步書院、耐寒學社、國學專修院,接辦退廬圖書館,創建常平倉、義倉,從事育嬰、施藥等慈善事業。與其伯兄胡桐庵,倡辦農事試驗場於宜豐東門外,“凡桑麻桐茶果實之屬,無所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