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近年來,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情況日益受到重視,死亡圍產兒中有30%~50%的疾病與胎兒宮內窘迫有關。目前胎兒臍血流監測已成為圍產監測的一種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產科醫生的重視。某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對1680例孕婦進行產科常規胎兒臍血流監測,結果表明能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缺氧。
臨床套用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產前檢查並分娩的1680例孕婦,年齡20~45歲,孕周為34~42周。
1.2 方法 孕婦排空膀胱,取半臥位,作胎兒臍血流監測。監測儀器為廣州三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以收縮期血流速度/舒張期血流速度(S/D)≥2.7為胎兒臍血流異常。
結果
2.1 胎兒臍血流異常的發生數 1680例孕婦中出現胎兒臍血流異常180例(占10.7%),其中S/D>4.0者6例(占3.3%),S/D3.5~4.0者26例(占14.4%),S/D3.0~3.5者58例(占34.5%),S/D2.7~3.0者90例(占50%)。
2.2 胎兒臍血流異常與分娩所見異常因素 觀察分娩結局,180例胎兒臍血流異常的孕婦其中臍帶繞頸98例(占54.4%),臍帶過短20例(占11.1%),臍帶過細5例(占2.8%),臍帶打結12例(占6.7%),羊水過少20例(占11.1%),未見異常25例(占13.9%)。
2.3 不同臍血流異常值與分娩結局的關係 S/D>4.06例(臍帶因素5例,羊水過少1例),均剖宮產;SD≥3.5~4.026例(臍帶因素19例,羊水過少7例),剖宮產25例,經陰道分娩1例;S/D≥3.0~3.558例(臍帶因素39例,羊水過少12例,未見異常7例),剖宮產41例,經陰道分娩17例;S/D≥2.7~3.090例(臍帶因素72例,羊水過少0例,未見異常18例),剖宮產27例,經陰道分娩63例。
治療方法
①左側臥位。② 常壓吸氧:2次/d,30rain/次。⑧擴張血管:血壓正常者用丹參,血壓高者用硫酸鎂。④合併FGR者加用能量合劑及胺基酸。治療10d為1個療程。
治療效果判斷
治療1個療程後停藥複查B超,s/D未正常者1周后再次複查B超。S/D正常為治癒,較原下降為有效,無改變或增高為無效。
圍產兒預後
有以下情況之一者為圍產兒預後不良:①缺血缺氧性腦病(HIE):B超顯示圍產兒腦白質軟化、腦實質出血等。②新生兒窒息:Apgar評分<7分。③FGR:孕37周后出生時胎兒體重<2500g;或低於同孕齡平均體重的兩個標準差;或低於同孕齡正常體重的第1O百分位數。④羊水污染:產時發現羊水I或Ⅲ度污染。⑤新生兒死亡。
統計方法
採用)c 檢驗和t檢驗。
討論
目前胎兒臍動脈血流速度測定是產前監護胎兒宮內安危,判定胎盤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廣泛用於產前胎兒監護。本文通過1680例孕婦常規臍血流監測,發現臍血流異常占10.7%,大多數為臍帶因素(占75%),羊水過少占11.1%,其餘14%無臨床意義。胎兒臍血流監測發現異常時,作者首先考慮臍帶的因素及羊水過少。若經B超確診羊水過少,即行剖宮產。排除羊水過少後,另外孕婦經給予吸氧,左側臥位,10%葡萄糖加維生素C靜滴等,反覆查胎兒監護及臍血流監測,無好轉者及時行剖宮產,無一例新生兒死亡。這說明臍血流監測在發現早期胎兒宮內窘迫的重要性。可以看出,S/D值越高,新生兒窒息的比例越高,分娩時要做好新生兒窒息搶救的準備工作。
正常妊娠時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隨之增加,三級絨毛及其中的細小動脈數目逐漸增多,致使胎盤血管阻抗逐漸降低,S/D和RI值也隨之下降,當臍血管阻力異常升高時,提示胎盤循環阻力增大,胎兒供血不足,處於慢性宮內缺氧狀態,S/D值越高,胎兒危險越大,甚至發生胎死宮內[2]。舒張期末血液斷流更是臍血流改變的一種極端形式,它的出現意味著胎盤循環呈高阻抗狀態,是胎兒嚴重缺氧的表現,預後不良。本組資料中有75%的孕婦因臍帶因素導致臍血流監測值(S/D)明顯增高,及時採取了剖宮產終止妊娠,無一例發生新生兒死亡。
有報導,臍血流對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臍帶繞頸、扭轉、螺旋過密、打結等異常更敏感,以致對妊娠期高血壓病可出現明顯異常值,在產程觀察中可結合胎心監護有否出現變異減速,晚期減速等,因胎兒監護和胎兒臍血流監測都是無創傷性,可重複,操作簡便,能及時、正確地診斷胎兒宮內窘迫,預測胎兒預後有重要的臨床套用價值,對及早發現和處理圍產期胎兒宮內缺氧,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具有其它監測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