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表現
孩子不好好吃飯,焦慮
為照顧孩子,飛飛媽辭去工作成了“全職媽媽”。可是,光是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讓她頭疼焦慮不已,飛飛每次吃飯都吃不多,幾乎沒吃過饅頭之類的主食,偶爾吃米飯,麵條,平時喝稀飯,吃菜,或者蔬菜粥,牛肉粥,吃稍微大點的東西,就會卡著,要吐出來。
為讓孩子能多吃點,飛飛媽變著花樣做飯,可做了他不好好吃,經常擔心他營養不夠。本來辭職在家就是為了帶好孩子,可現在孩子連飯都吃不好,飛飛媽鬱悶極了。
怕給孩子買書少,焦慮
六一節到了,媽媽們在育兒群里互相交換購書信息。不少媽媽下了一單又一單,感嘆著看別人給孩子買書,怕自己孩子的書少,就又買了好幾百元的書。
藝藝媽一看見別人推薦的好書,自己沒有,就忍不住上網買,買不到就很焦慮,仿佛不買就虧欠了我家寶寶。藝藝媽家寶寶才兩歲多,四五歲要看的書已囤了不少。其實藝藝媽想填補的不是寶寶的書單,而是自己心裡的不足感。雖然想得清楚,但藝藝媽不知道怎樣去克服這種莫名的焦慮。
孩子性格內向,焦慮
牛牛在家可活潑,可出去玩的時候不愛說話。別的小朋友拿他的玩具,他也不爭不搶。人家推他,他也不知道保護自己。牛牛媽發愁,上了幼稚園,沒有大人在身邊,受欺負可怎么辦?牛牛的媽媽辭職在家,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牛牛媽全身心付出,甚至沒有了自我,可孩子還不如別人家孩子活潑,牛牛媽挫敗感特別嚴重。
攀比早教成果,焦慮
欣欣才幾個月時,欣欣媽就已開始選擇早教,幾乎把鄭州市內的大型親子機構試聽了一遍,選擇了一家較為滿意的。欣欣1歲多的時候,又增加了音樂課和繪畫創意課。
最近欣欣媽很焦慮學英文的事情。看到有的孩子兩歲多就能看懂英文繪本,還有一些媽媽在部落格上曬孩子的英文說聽,欣欣媽很著急,現在基本不操心吃喝拉撒,又開始考慮教育。欣欣媽覺得可累。
過來人支招
家長忌功利心理,要順其自然
育兒書可以看,但千萬不要教條,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都不一樣。千萬不要有別的媽媽都勝過你的想法。媽媽們千差萬別,只要心平氣和地愛孩子,大家都一樣。
如果家長太緊張,孩子會受影響,即使你認為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直克制自己的焦慮,但實際上還是會第一時間傳遞給孩子。克服焦慮,要順其自然。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最忌功利心理。
不和別人比,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你對孩子有信心,會勝過你對孩子的焦慮。要知道什麼對孩子最重要,知道什麼是現階段最重要的,我對我的孩子有信心,我對自己有信心,我不和別人比,我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孩子的改變是我需要長期付出努力的,現在,我對孩子很滿意。
專家說法
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多欣賞鼓勵孩子
養育孩子,什麼時候變得這樣焦慮,難道是80後父母的心理太脆弱?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雙語幼稚園園長高建麗分析,80後父母很多本身就是獨生子女,“4+2+1”家庭結構,引發對孩子的高度關注。每個孩子會受到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同年齡段的寶寶身高會有差別,動作發育也參差不齊,這很正常。
但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互相攀比,或者遇到教育問題無所適從,以致出現“育兒焦慮”。父母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給孩子,長期處於父母這種消極情緒影響下的孩子會出現抑鬱、暴躁、不合群等問題。
“真正愛孩子的母親,要除去自己的焦慮。”長期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國家心理諮詢師崔冬梅說,俗話說,“三分養育,七分等待”,家長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態,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多欣賞鼓勵你的孩子,打擊孩子,孩子就會產生焦慮。而大人為了追求一下子達到完美,也會產生焦慮。
家長要學會放鬆。“首先要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講究有質量的陪伴,放鬆一下再去陪伴孩子會有更好的效果。”崔冬梅建議家長,可以看一些書籍,寶寶方面的有《兒童發展心理學》,還有關注個人心靈成長的書籍《當下的力量》、《活出全新的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