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意義
本試驗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意義。分析結果時,應注意以下諸點:
1.傷寒流行區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價凝集抗體存在,當“O”的效價>1:80、“H”>1:160時有診斷意義。
2.接種過傷寒疫苗者體內“H”抗體可明顯升高,因此單獨出現“H”效價增高無診斷意義。
3.無論傷寒或副傷寒甲或乙患者,血清中“O”抗體效價均升高,故“O”抗體效價增高時,只能擬診為傷寒類感染,而不能區別傷寒或副傷寒。
4.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甲、乙、丙4種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產生的“H”抗體各異,因此,當某種“H”抗體增高超過參考範圍時,結合“O”效價升高,則可診斷為傷寒或副傷寒中的某一種感染。
5.肥達反應必須動態觀察,每周檢查一次,如效價顯著遞升,診斷意義更大。
6.約有10%的傷寒患者始終不出現肥達陽性反應,其中一部分是由於在發病早期已大量套用過氯黴素,有的是由於套用了免疫抑制劑(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有的可能是輕型感染,個別人可能由於先天性體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嬰兒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病程中應每周複查,如患者H與O的凝集價均高於參考值或抗原凝集價升高四倍以上,則患傷寒的可能性大。若H凝集價高而O為正常,可能是預防接種疫苗或非特異性回憶反應所致。
正常值參考範圍
O<1∶80;H<1∶160;A<1∶80;B<1∶80;C<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