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五十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從辦學規模到辦學條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已成為一所高標準的現代化學校。學校現有教學樓、辦公樓、綜合樓、多功能餐廳、學生公寓、教職工宿舍樓十二座。校園內亭台樓榭錯落有致,花園花壇造型美觀,花卉草木四季常青,教學環境優美宜人。各種教學設備齊全配套,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樣先進。現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6口,微機室兩口,微機150餘台。語言實驗室兩口,圖書室、閱覽室兩口,藏書8萬餘冊。學校不斷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投入,建成了教學閉路系統、教學評估系統、音像備課中心、多媒體電教室及百兆區域網路.實現了區域網路、校園網、網際網路三網合一,被泰安市命名為“泰安市信息技術實驗學校”。學校藝體器材齊全,運動場地標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辦學理念
校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形成了“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人本思想,以教師引導為途徑,以學生成才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努力造就信息素養全面,國際視野開闊,創新意識超前,實踐能力突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強健體魄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和“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創新素質”的教育理念。學校注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了“尊重、勤奮、強體、超越”的校風,“愛生、博喻、合作、善誘”的教風,“好學、慎思、探究、持恆”的學風。學校實施科研立校、名師興校戰略,教育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為高等院校和當地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十幾名同學被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錄取。
教學措施
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立足於個人備課的基礎之上,以年級學科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要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近年高考試題、學情及教材的前提下,集體確定教學目標,商討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樣式,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備課程式 以集體備課為標誌,常規教學活動劃分為若干階段循環。集體備課以總結、研究階段學情、教情為主,同時包括其他專題研究和業務知識學習。集體備課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前一循環學情、教情綜合分析。2、確定下一循環教學內容,研究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分析與下一循環教學內容相關的近年高考試題及標準答案,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課堂教學的組織方式,並確定下一循環所使用的學案或預習方案的內容、思路和形式。3、分析、篩選訓練題,並確定重點題目及使用方法。確定鞏固練習或單元檢測的題目及講評方式。確定書面作業內容、次數及批改方式。4、確定下一循環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內容及重點。5、總結前一循環公開課開展情況,確定下一循環公開課目標、內容、人選。6、研究確定下次集體備課的內容、要求。7、其他專題研究及專業知識學習。
備課要求
1、備課組長是集體備課的組織者。備課組長要認真組織、協調,確保集體備課順利開展;要鼓勵全體成員積極參與討論,力戒“一言堂”;要引導全體成員正確對待爭論,取人之長補己所短。
2、集體備課要確定中心發言人。集體備課要在備課組長或中心發言人的主持下,年級學科組成員全員參與,人人發言,同時應鼓勵其他年級學科組教師參與交流。
3、集體備課每周一次,時間集中安排為半天。學校提倡定時集體備課與隨時業務研究相結合的教研模式。
4、集體備課要目的明確、思路清晰、主題相對集中、重點突出、務求實效,切忌漫無邊際、誇誇其談。
5、本次集體備課結束前,要對下次集體備課的內容進行規劃、安排,以使所有參與教師認真準備。
6、參與集體備課的全體成員要認真記錄研究內容,並及時修改、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以使集體備課的成果落到實處。
展望未來
面對教育全球化、信息網路化和課程改革的新形勢,肥城一中繼續在辦學理念、管理機制、隊伍建設、教育資源等方面進行校內外全方位整合和最佳化,改革創新,開放合作,拼搏進取,造大培強,力爭三年內建成省級示範性高中,十年內建成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本世紀頭二十年跨入中華名校行列。
人物介紹
一路耕耘一路歌
——訪臨沂師範學院副院長韓延明
“人應該是不斷的奮鬥。不斷的奮鬥才能有不斷的收穫,才能有不斷的成功。就象我們種田一樣,因為只有不斷地耕耘播種子,才能不斷地長出新苗,也才能有更多的收穫。”
韓延明簡介
韓延明,男,漢族,1959年1月生,山東省肥城市人,中共黨員,高等教育學博士,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曾任 臨沂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山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山東省人大代表,臨沂市政協委員,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87年3月至2000年1月先後擔任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副院長、院長(所長),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先後擔任原臨沂師範學院副院長、院長;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擔任 臨沂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13年3月,任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
1988年至1989年受國家教育部委派赴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學習,2007年至2008年受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委派赴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參加高級公務員的培訓學習。兼任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青島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教師教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山東省沂蒙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會高教管理研究博士團隊執委會常務副主任,沂蒙博士聯誼會會長。
主要成就
獨著(譯)、主編《大學理念論綱》、《大學教育現代化》、《學校管理學》、《改革視野中的大學教育》、《管理學新論》、《沂蒙教育史》、《新編教育學》等學術專著、教材、辭典30餘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求是》、《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及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內外重要報刊雜誌上用中、英文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新華網》、《人民網》、《搜狐網》、《新浪網》、《中國校園網》等轉載。在哈佛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國小及企事業單位作各類學術報告累計1600餘場。榮獲各級各類優秀科研與教學成果獎40餘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獎18項。
經歷與記錄
正是因為抱有這樣一種信念,韓延明這位農家子弟,才會從一個高中畢業生不斷地成長、成熟、成才、成功,從村、鎮幹部到大學生,再到碩士生、博士生。在近30年的奮鬥歷程中,他一路耕耘,一路收穫;一路拼搏,一路凱歌。如今,韓延明已是臨沂師範學院副院長、臨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全國知名教授、研究生導師(已培養了幾十名碩士和博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教育學、教育管理學研究會理事,山東省師範教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教育學研究會秘書長,兼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河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青島大學等校教授。他還是曲阜師範大學首屆青年拔尖人才,山東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曾榮膺“山東省八十年代優秀畢業生”、“山東省優秀青年教師”等稱號和“曾憲梓高師教師獎”;主持和參與了8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研究課題,其中“和樂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獲教育部“全國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高師公共教育理論課課程體系研究與實驗”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由於貢獻突出,2001年韓延明作為山東省為數不多的人員之一被推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如今,韓延明已相繼被推薦入選於《中國高等教育專家名典》、《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中華當代名人辭典》和《中國百科學者傳略》等權威性大型傳記辭書中。
在採訪過程中,我始終被韓延明博士那種強烈的進取心和拼搏精神感動著。他的每一步奮力攀登和每一次喜獲成功,都深深地打動著我。
韓延明1975年從肥城二中畢業回鄉之後,先後擔任過村團支部書記、青年突擊隊隊長、黨支部副書記、管區團總支副書記,後來被抽調到農業學大寨工作隊工作。年輕而富有活力的他,在這些崗位上都幹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因此,1976年便被推薦到當時的邊院公社任黨委常委兼團委書記,成為當時整個泰安市公社黨委常委成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在這一工作崗位上,韓延明幹得非常出色。團的工作還被山東省樹為典型。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從政前途一片光明的他,此時竟然選擇了上大學,成了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當時我的父母還是非常支持的,周圍的同事有的比較支持,有的不很理解。有的說,沒必要去上學,上學不就是當個老師嘛。但是我覺得自己年輕,需要知識,需要用理論來武裝自己,這樣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能夠作出成就和貢獻。”
後來曾任肥城市紀委副書記的劉玉梓是當時邊院公社的黨委書記,是他熱情鼓勵韓延明參加高考的。韓延明被曲阜師範學院錄取之後,老書記十分高興,一向主張勤儉節約的他,竟然破例擺了兩桌酒席為韓延明送行並當場贈詩一首。
說起為什麼報考師範院校,韓延明講了這樣一件事。
“我在邊院公社任黨委常委兼團委書記的時候分管教育。我幹事很認真,既然叫我分管教育,我就得進行調查研究。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帶著饅頭、鹹菜,到那些偏遠山區,到那些國小、中學去進行調查。調查以後我就給黨委寫了調查報告,呼籲儘快改善中國小的辦學條件。當時農村特別是山區的辦學條件很差,可以說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伴隨著一窩泥巴孩子'。我把當時的‘教室'概括為四句話,叫作‘打著垛的牆,頂著柱的的梁,張著嘴的門,閉著眼的窗'。到山區看看,我從內心裡感受到中國的教育太需要改造了,中國的教育太需要發展了。所以當時我就毅然決然地報考了師範院校。”
當韓延明邁進大學門檻兒時,對教育他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
“進入大學之後,我才知道要改變教育的現狀,要想提高教育的質量、教育的水平,必須懂得教育理論、研究教育理論、探索教育規律,必須掌握教學原則、改進教學方法。由此來講,教育學對教學的武裝就非常重要。”
這些認識促使著他產生了更高的目標追求。1981年,我國第一次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韓延明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系,跟隨全國著名教育家陳信泰教授學習,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1984年畢業時,韓延明因成績優異被留到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系任教。1988年至1989年,又赴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教育管理理論,對中澳教育管理的理論、制度與方法進行比較研究,並在澳大利亞出版了英文專著《中澳大學教育管理制度比較研究》。這次出國,使他眼界大開。通過學習比較,韓延明發現,國外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在某些方面很值得我們學習,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相反,研討式的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回國後,他創新性地提出改革傳統的教育觀、推行研討式教學等理論,並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具體實驗,取得成功,在當時國內教育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由於教學成績顯著,教育理論貢獻突出,1995年韓延明被破格晉升為教授。為了更深入地學習教育理論,1998年,韓延明又負笈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師從全國著名教育家、中國高等教育學創始人潘懋元教授攻讀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
“我是晉升了教授之後又去讀博士的,有人勸我說,你何必再去受那個苦?但是我想,我還要上一個台階,為的是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這樣才能寫出更有水平的高層次的東西來。實際上確實是這樣,站在更高的層次上,一個方面是知識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思路的拓展和境界的提升。”
在教育學這片亟待開墾的研究領域裡,韓延明忘我地耕耘著。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了大量的教育論著,拜訪了很多教育界名人,撰寫了不少的教育論文,對教育學的認識和理解再一次得到拓寬和深化,其教育理念和教學理論也再一次得到最佳化與升華。由他撰寫、主編或參編的學術專著、譯著、教材、辭典等達19部,其中《大學教育現代化》、《管理學新論》、《教育學教程》、《高校目標管理導論》等書已多次再版印刷。他在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定稿的《大學理念論綱》一書也將在近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他還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求是》、《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及澳大利亞《教育管理》、新加坡《中教學報》、日本《亞洲文化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報刊雜誌上,用中、英文發表學術論文達18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教育文摘周報》、《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由他主持、參與的課題研究榮獲國家教育部、山東省社科聯、山東省教育廳等優秀成果獎的就達18項。此外,他還注意深入基層,在大、中、國小作各種學術報告累計達1200餘場,備受歡迎,深得好評。
教學相長,積澱了豐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韓延明,在教育教學方面可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他總是能夠出人所料的推陳出新,其教學理念、管理模式獨特而富有創新。早在1986年擔任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系副主任時,他就提出: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尤其是他赴澳大利亞訪學之後,其教學思路更加明晰,教育理念更加超前。對照中澳教學的差異,他提出研討式教學。這一教學實驗,後來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還倡導教師們大膽改進教學方法,用發展的思維、創新的理念進行教學。由他主持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國家“九五”規劃中承擔的“和樂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的課題立項,最終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韓延明在擔任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期間,敬業愛崗、開拓創新,他將曲阜師範大學教育系從1個專業發展到6個專業,從最初的1個碩士點發展到6個碩士點,使教育系一躍而成為當時該校碩士點最多的單位。
2000年2月,剛剛取得博士學位的韓延明被任命為臨沂師範學院第一副院長,分管全院教學、科研、職教、外事、學報等項工作。知識淵博、意識超前的他一到該院就與其同事們醞釀提出了超常規、跨越式、突破性發展的思路,確立了“教學為本、質量立校、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並為全院1600餘名教師和幹部分別作了“師德與學養”和“管理藝術漫談”的學術報告,要求教師和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從2000年到2002年,他們相繼以“制度創新年”、“教學質量年”和“辦學效益年”來改革創新。在全院實行競聘上崗,進行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大討論,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推行網路化教學,實施“碩士化”工程,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使全院教師樹立起了大學教育的理念,確立了本科意識,懂得了如何跟上新世紀、新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如何與時俱進、與時俱新。
臨沂師範學院的事業發展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得到了老區人民的普遍認可和贊同。而學業、事業雙豐收的韓延明,卻沒有半點兒停歇腳步的想法。
“很多人說,你現在是‘三高人才'了,你是高職稱(教授)、高學歷(博士)、高級別(廳級幹部),也行了,以後就好好地清閒清閒吧。但我認為,事業發展沒有止境。社會在發展,信息在增多,教育也在時時創新,你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想還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在這個崗位上切實不負重望。再一個就是在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中能夠做出一些成績,以確實無愧於‘三高人才'這個稱號。”
如今,韓延明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積極籌建未來的臨沂綜合性大學,用他的話說,將來的臨沂綜合性大學要建成集園林化、現代化、國際化和社會化於一體的多功能、高質量、有特色的大學。
在韓延明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座華爾街牛的雕塑,此牛形體健壯,氣勢磅礴,給人以沖天生氣。
“這個牛是在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一個‘巨牛'雕塑,人稱‘華爾街牛'。我感覺到這個牛體現出了一種拼搏的精神和執著的追求,顯示出了一種力量和希望。作為我來講,也應當象這個牛一樣,在高等教育這塊田園裡,進行不懈的耕耘,堅持不懈地進行努力。我要時時處處用它來激勵自己,‘俯首甘為孺子牛',象一頭老黃牛那樣勤奮工作。”
“忠心紅似火,意志堅如鋼。胸懷凌雲志,前程更輝煌”。這是邊院公社老書記劉玉梓在韓延明1977年考上大學時寫在給他的筆記本上的臨別贈詩。近30年來,韓延明雖然走南闖北、漂洋過海,但卻一直珍藏著這個筆記本,這四句話早已銘刻在了他的腦海中。他說,我是一個‘流浪兒',是老書記的勉勵,激勵著我這么多年來,不管身處何方,都不忘奮鬥進取、耕耘勞作。
“我在廈門大學讀書的時候,一個人大多數是吃速食麵。廈門大學依山傍海。一般我吃完晚飯就到海灘上去散步,經常聽到廣播裡放陳星的《流浪歌》。我現在一唱《流浪歌》就熱淚盈眶。我這個人多年來也是四處奔波,到處‘流浪'。從肥城到曲阜,又從曲阜到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回來以後又到廈門,從廈門回來又到了濟南、臨沂,換了不少的地方。所以,我有時候唱《流浪歌》,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思念,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求學容易嗎?求學也很苦。”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人的生命,猶如春夏秋冬。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穫,冬天回憶與檢索。”為了秋天的收穫,為了回報大地母親的饋贈,為了重謝朋友、親人與同事的關照和支持,為了將來美好的回憶與檢索,韓延明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在大學教育這塊田園裡勞作著:春天播種,夏天耕耘,認真地踐行著他作為一名大學教授的教育理念——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點點心血樂育英才澤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