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股份制企業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
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制企業的特徵主要是: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最佳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起源信息
股份制經濟起源於西方:1553年,大英帝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莫斯科爾公司。四百五十年過去了,經過一次又一次歷史的沖刷與考驗,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股份制經濟體制。而東方的股份制經濟起步較晚,東方各國都是在近代才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股份制經濟體制。作為東方最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則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才有了自己的股份制公司。作為剛剛起步的中國股份制經濟,無論是在運行方式還是組織形式上,都還存在著巨大的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與坎坷之後,一套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股份制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談中國股份制經濟的現狀,就必須了解中國股份制經濟體制改革所走過的一段路程:任何國家的國有企業改革的動因都是由於經濟困難,中國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家管制的放鬆,民間資本開始活躍起來,利益、利潤等長期被忽視的經濟因素開始重新登上歷史舞台。簡直在一夜之間,政府發現了其管理的大量國有企業竟然是財政支出的沉重負擔。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狀況,政府被迫地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在中國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