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評

肖文評

男,廣東民族研究學會理事會副秘書長,廣東省農史研究學會理事。1994年2月從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地方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因對客家研究的興趣,來到廣東嘉應大學工作。長期從事客家歷史和社會文化的研究和教學,2005年12月評為副教授,2007年7月聘為教授。2002年9月,師從著名歷史人類學家、華南研究學者陳春聲、劉志偉教授。2007年6月,獲中山大學專門史專業中國社會經濟史方向博士學位。主講課程有《客家歷史與社會文化》、《客家歷史文化與田野調查》、《客家學概論》、《客家文化概論》、《客家文化與田野採風》、《嶺南民俗旅遊》等。1996年開始參與《客家研究輯刊》的編輯工作,至今已出版26輯。自1995年開始在鄉村進行田野調查和研究,至今已完成多個田野調查報告。多次組織或參加重要的學術會議,所申報的研究課題多次獲得有關部門的立項和資助。2007年1月起,任客家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12月起,任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主任。

基本信息

課題

主持課題

1、“客家亞文化研究”,項目來源:1998年嘉應大學人文重點課題;

2、“人類學視野中的客家文化”,項目來源:2001年嘉應學院人文重點課題;

肖文評 肖文評

3、“明末清初粵東北的族群、動亂與客家社會變遷”,項目來源:2004年嘉應學院人文重點課題;

4、“粵東客家鄉村社會變遷史研究——以梅州市大埔縣百侯村為中心”,項目來源:2006年嘉應學院人文重點課題。

參與課題

1、法國遠東學院勞格文教授主持的“粵東客家山區傳統社會結構與原動力”(1994-2002),項目來源:“蔣經國海外基金會”、 香港中文大學等;

2、嘉應學院房學嘉副教授主持的“粵閩贛客方言區傳統文化研究”(1998),

項目來源:廣東省教育廳“九五”廣東高校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3、房學嘉副教授主持的“梅江流域(韓江中上游)客家傳統經濟研究”(2000),

項目來源:廣東省教育廳;

4、南昌大學黃志繁博士主持的“明清贛閩粵邊界的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2004),項目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學術交流

1、2006年7月12-19日,參與組織由台灣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嘉應學院等主辦、嘉應學院承辦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活動。

2、2006年7月2-10日,參與組織由台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山大學主辦、嘉應學院承辦的“探索客家族群記憶研習營”活動。

3、2006年1 月11日至14日,參與組織由嘉應學院主辦客家研究所承辦的“比較視野下的客家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由“盜窟”到“鄒魯鄉”:明末清初粵東山區鄉村社會變遷》。

4、2005年12月17-18日,參加中山大學“中國區域社會之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05年華南研究年會,發表論文《論梅州文化秀區的形成》。

5、2005年10月12-14日,參加在成都市召開的“世界客屬第二十屆懇親大會暨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論清初梅州“文化之鄉”的形成》。

6、2005年7月17-22日,參與組織本所與中山大學、台灣中央大學等合作,在我校舉辦“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參加營員80人,其中台灣各高校教授、博士就有50人,受到教育部的肯定。

7、2005年7月13-15日,參加由中山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在珠海共同舉辦的“兩岸三地研究生研討會”,發表論文《由“盜窟”到“鄒魯鄉”——以大埔縣白堠村為例》。

8、2005年6月14-15日,參加由廣東農史研究會、華南農業大學農史研究室主辦的在鶴山市舉行的“廣東農史研究會第七屆年會”,發表論文《略論粵東客家傳統農耕習俗》。

9、2005年3月30日,參加由華南理工大學客家研究所主辦的“梅州:世界客都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略論梅州文化之鄉及其形成機制》。

10、2005年3月18-20日,參加在嘉應學院舉行的“黃遵憲首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黃遵憲家鄉興學略論》。

11、2004年12月20-22日,參加在龍巖舉行的“客家文化研究”研討會,發表論文《由‘盜窟’到文化之鄉——以粵東梅州市大埔縣為例》。

12、2004年12月18-20日,參加在中山大學舉辦的華南研究年會,發表論文《明清粵東山區社會變遷——以大埔縣白堠村為例》。

13、2004年11月18-20日,參加在江西贛州舉行的“世界客屬第十九屆懇親大會暨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客家文化之鄉研究——以粵東梅州市大埔縣白堠村為例》。

14、2004年11月8-10 日,參加在汕頭召開的“首屆僑批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客家山村的水客、僑批與僑鄉社會——以梅州市大埔縣百侯村為例》。

15、2004年7月4-9日,參與組織與中山大學及台灣中央大學等合作、在我校舉辦“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參加營員60人,其中台灣各高校教授、博士就有40人,受到教育部的肯定。

16、2003年12月25-27日,應廣東省民族學研究會邀請,參加在中山大學召開的“廣東省民族學研討會”,發表論文《豐順縣建橋圍張氏宗族的遷徙、發展與在地化》。

17、2003年12月19-21日,參加本所策劃主辦的“客家文化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明末清初粵東北的山林開發與環境保護——以《湖寮田山記》為中心》。

18、2002年9月23-28日,應邀赴台灣出席“兩岸客家歷史、文化與社區”研討會,發表論文《豐順縣建橋圍張氏宗族的遷徙、發展與在地化》。

19、2001年12月26-28日,出席中山大學“中國人類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粵東客家地區龍俗考察》。

20、2001年11月,參加在中山大學召開的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年會暨第八次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族群的衝突與融合——以梅州市梅縣區畲坑傳統族群為例》。

21、2001年10月,參加由本所主辦的“嘉應學院客家學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饒平縣瓜園社張氏宗族歷史與傳統習俗考察》。

22、2001年7月14-21日,應邀赴香港科技大學出席“塑造故鄉:中國移民與鄉土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宗族、墟市、神明、華僑與地方社會:以梅州市梅縣區鬆口為例》。

23、2001年5月16-18日,應邀出席在英德市舉行的廣東農業歷史研討會暨第六次年會,發表論文《粵東傳統農村經濟與鄉村社會》。

24、1999年10月19-21日,參與組織由本所策劃主辦“99’嘉應學院客家學研討會”,發表論文《饒平縣玉皮社傳統宗族社會與神明崇信調查》。

25、1997年12月,參與組織本所與法國遠東學院合作在嘉應學院主辦的“第五屆客家民俗田野調查報告會”,發表論文《豐順縣徑門鄉“龍溪九宮” 神明崇信習俗調查》。

26、1996年10月,參加由贛南師院與法國遠東學院合作在贛州召開的“第三屆客家民俗田野調查報告會”,發表論文《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小桑村公王崇信調查》。

27、1995年5月5日至8日,參與組織本所與法國遠東學院合作在嘉應學院主辦的“第二屆客家民俗田野調查報告會”,發表《梅州市梅縣區東廂石子嶺村落社會調查》。

28、1995年4月28日至5月1日,參加由香港華南研究會、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嘉應大學客家研究所協辦的“客家在鄉商人與地方文化研討會”。

成果

論文

1、《黃遵憲家鄉興學活動略論》,2006,廣州:《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第8期。

2、《從“賊巢”到“鄒魯鄉”:明末清初粵東梅州市大埔縣白堠鄉村社會變遷》,2006,廣州:《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

3、《明末清初“湖寮田山”事件的環境反思》,2006,北京:《綠葉》,第2期。

4、《大埔縣湖寮雙坑傳統文化與社會變遷考察》,2006,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1期。

5、《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與譚元亨合作),梅州:《梅州日報》,2005年12月28日專題版。

6、《豐順縣徑門鄉“龍溪九宮” 神明崇信習俗》,載《客家傳統社會》,2005、11,北京:中華書局。

7、《梅州文化之鄉及其形成機制》,載《梅州:世界客都論》,2005年11月,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8、《論梅州文化之鄉的形成》,載《移民與客家文化》,2005年10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明末清初的山林開發與環境保護》,載《生物史與家史新探》2005年10月台北萬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10、《論清代梅州“人文秀區”的形成》,2005,南昌:《江西社會科學》,第8期。

11、《客家山村的水客、僑批與僑鄉社會——以梅州市大埔縣百侯村為例》,2005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2期。

12、《大埔縣湖寮廣福宮傳統廟會調查》,2005,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1期。

13、《試論明清時期的吉安商人》,2005,新余:《新余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

14、《明末清初粵東北的山林開發與環境保護》,2005,北京:《古今農業》,第1期。

15、《客家文化之鄉研究——以粵東梅州市大埔縣白堠村為例》,載《“客家與贛南”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2004,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6、《經貿發展與宗族復興,以清末民國時期的樂安縣董氏為例》2004南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

17、《淺論現代社會的讀書與治學》,2004,梅州:《嘉應學院報》, 5月25日。

18、《清初粵東社會生活紀實——楊之徐和他的<編年錄>》,2004香港《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35期。

19、《在地化與客家社會文化的形成與變遷——以粵東豐順縣建橋圍張氏為例》,載《廣東民族研究》第8輯,2004,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閉關鎖國、停滯不前?》2003,梅州:嘉應學院《思想理論教育論壇》第一期。

21、《豐順縣建橋圍張氏宗族社會與文化變遷》,2003,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2期。

22、《科舉業與宗族發展:以樂安縣流坑董氏宗族為例》,載《當代華南的宗族與社會》,2003,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3、《經貿發展與宗族復興:以樂安縣董氏為例》,載《當代華南的宗族與社會》,2003,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4、《粵東傳統農村經濟與鄉村社會》,載《古今農史論叢》,2003,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

25、《豐順縣建橋圍張氏宗族的遷徙、發展與在地化》, 2002,台灣苗栗:“兩岸客家歷史、社區與文化”研討會論文

26、《饒平縣玉皮社傳統宗族社會與神明崇信》,載《粵東三州的地方社會之宗族、民間信仰與民俗》,2002,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27、《饒平縣瓜園社張氏宗族歷史與傳統習俗考察》,載《粵東三州的地方社會之宗族、民間信仰與民俗》,2002,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28、《梅州市梅縣區畲坑傳統墟市經濟與地方社會》,載《粵東三州的地方社會之宗族、民間信仰與民俗》,2002,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29、《梅州市梅縣區畲坑傳統墟市經濟與地方社會》,2002,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1期。

30、《粵東客家地區龍俗考察》,2002,梅州:《嘉應大學學報》,第4期。

31、《饒平縣瓜園社張氏宗族歷史與傳統習俗考察》,2001,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1期。

32、《宗族、墟市、神明、華僑與地方社會:以梅州市梅縣區鬆口為例》(與房學嘉合作),2001,梅州:《客家研究輯刊》,第2期。

33、《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小桑村公王崇信調查分析》,載《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1997,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34、《豐順縣徑門鄉“龍溪九宮” 神明崇信習俗》,載《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1997,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35、《<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序論》(譯文),載《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1997,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

36、《晚清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略論》,1996,梅州:《嘉應大學學報》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37、《試論先秦時期江西居民和文化的土著性》,1993,南昌:《南方文物》,第3期。

38、《百越首領——吳芮》,載《江西100名人》,1993,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39、《抗倭御邊的一代儒將——譚綸》,載《江西100名人》,1993,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