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1)電泳法:占肌酸激酶CK-MB<0.05(CK-MB<5%) CK-MM>0.94~0.96 (CK-MM>94%~96%) CK-BB無或痕量 (CK-BB無或痕量)。
(2)酶速率法(37℃) CK-MB:0~18U/L CK-MM:0~18U/L CK-BB:0U/L。
升高表現
升高:急性心肌梗死(CK-MB>0.03,可達0.12~0.38)、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腦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慢性醇中毒、手術後恢復期肌肉痙攣、心臟復甦後、休克、破傷風、骨骼肌損傷等同工酶分析只發現有CK-MM型,無CK-MB型、也檢不出CK-BB型。藥物注射(氯丙嗪、苯巴比妥、青黴素、利血平、苯妥英鈉、腎上腺素、多粘菌素B)肌肉損傷可檢出CK-MM型。
基本形式
肌肉型(MM)、腦型(BB)、雜化型(MB)和線粒體型(MiMi)。MM型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細胞中,BB型主要存在於腦細胞中,MB型主要存在於心肌細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於心肌和骨骼肌線粒體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兩個相同的亞基組成的二聚體。根據已經測定的兔、人、雞、鼠肌酸激酶的一級結構,M型亞基由387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為43kDa左右,分子內有8個巰基,但無二硫鍵。大熊貓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體酶,每個亞基由376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為42 KDa。
臨床價值
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在臨床診斷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各種病變包括肌肉萎縮和心肌梗塞發生時,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認為在心肌梗塞的診斷中測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電圖更為可靠。心肌梗死時,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時內升高,24小時達高峰,3-4日內恢復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診斷的特異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臨床套用價值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